更新时间:2024-11-02 18:48
《季姬击鸡记》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赵元任先生创作的一篇同音文。作者创作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诉人们,同音文在现实口语中根本不会出现,从而从反面证明汉字拉丁化之可能性不大。这篇文章共78个字,声母均为j,韵母均为i。故事连贯顺畅,比较合情理。
季姬击鸡记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一位姓季的漂亮女子,感到寂寞,罗集了一些鸡来养,就是那种荆棘丛中的野鸡。野鸡饿了,叽叽叫,季姬就拿簸箕中的小米喂它们。鸡吃饱了,跳到季姬的书箱上,季姬嫌脏,忙叱赶鸡,鸡吓急了,接着跳到案几上,季姬更着急了,就用簸箕投向野鸡。簸箕迅疾地飞过去,打中了案几上的陶伎俑,陶伎俑被打得粉碎。那些野鸡又叫唤着一起躲在案几下,季姬一怒之下,用木屐鞋去踢鸡,鸡都死了。季姬情绪激动,就写了这篇《季姬击鸡记》。
季姬感到寂寞,罗集了一些鸡来养,是那种出自荆棘丛中的野鸡。野鸡饿了叫叽叽,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喂它们。鸡吃饱了,跳到季姬的书箱上,季姬怕脏,忙叱赶鸡,鸡吓急了,就接着跳到几桌上,季姬更着急了,就借竹箕为赶鸡的工具,投击野鸡,竹箕的投速很快,却打中了几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了。季姬争眼一瞧,鸡躲在几桌下乱叫,季姬一怒之下,脱下木屐鞋来打鸡,把鸡打死了。想着养鸡的经过,季姬激动起来,就写了这篇《季姬击鸡记》。
(Google Translator's mistranslation)
Lady Ji is a lonely concubine. One day she sets to collect some chickens as her pets. These chickens are raised in the wild bushes of thorns. When they are hungry, they clucked loud. Lady Ji took out the bambooquarter of millet to feed them. After the chickens were fed, they followedLady Ji and jumped onto her book boxes, Lady Ji became anxious that thechickens would soil her books so she scared them off the boxes. Again, though, these chickens jump onto adjoining tea table and further irritated Lady Ji. As she threw her bamboo tool at the chickens,trying to drivethem off, it speedily hit the pottery figurine. The pottery figurines fell tothe ground and shattered into pieces. The chickens huddled under the table in terror and clucked even louder. Lady Ji exploded with great rage. She took off her wooden clog shoes to beat the chickens. Seeing they weredead, Lady Ji became emotional and recorded a memoir titled Lady Ji'schicken attack.
(Suggested translation)
赵元任(1892年11月3日-1982年2月25日),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赵元任是国际上公认的语言学大师,素有“中国语言学之父”的美誉,能说33种方言。赵元任在数学与物理等自然科学方面,也曾有过专门的学习与研究。虽然没有成为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但他曾经在康奈尔大学、清华讲授过物理学。赵元任在语言学方面的代表作有:《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国话的文法》《国语留声片课本》《季姬击鸡记》等;在音乐方面的代表作有:《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厦门大学校歌》等;翻译的代表作有《爱丽丝梦游仙境》等。
所谓“同音文(Homonym text)”,就是整个文章中的汉字只允许采用同一个音,四声不限,标点不限,大多是文言文(Classical Chinese),这样的文章叫做“同音文”。汉语中,声母和韵母相拼有四百多种音节组合,但是汉字的数量成千上万,所以汉语中必然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字(Homophones)。
同音文的首创者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赵元任,这篇同音文即赵元任所作。赵元任是拼音方案的倡导者,他设计例如《季姬击鸡记》的例子是为了告诉人们,现实口语中根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从而从反面证明汉字拉丁化之可能性不大。
同音文:全文每个字的读音都相同(声、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文章。只有对汉语语音非常熟悉,掌握充足的古汉语词汇,具备丰富的古文文法知识和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有人说:这种文章,能够看懂的人可称“强”;能够写出来的人可称“很强”;别人读出来,你能够听懂的话可称“相当强”。
1840年后,中国逐渐成为任人宰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救亡图存成了几代人不变的主题。知识分子、社会精英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如此羸弱?他们找到的第一个答案是“器不如人”,即人家能够制造坚船利炮、先进的机器设备,而我们不会。我们为什么不会造?他们找到的第二个答案是“技不如人”,即洋人掌握了现代制造技术,而我们没有掌握。我们为什么没有掌握?他们找到的最终答案是“道不如人”,即文化教育不如人家。
于是他们决心给中国文化教育来个大换血。他们的逻辑在当时有极大的鼓舞力:中国科技不昌、知识不普及、遍地文盲,原因是儒学垄断了文化教育,文言文难学,特别是汉字异常繁难,难认、难写、难记,以致难以让普通人获取知识、受到教育,难以开启民智,因而必须废除旧文化教育。他们把焦点放在汉字上,冲着汉字使劲,甚至叫喊“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力推汉字拉丁化,用拉丁字母构成拼音文字。他们搞出种种方案,搞了半个世纪后于20世纪30年代初搞出一种被认为比较可行的汉字拉丁化方案,送到国民政府有关部门,等待批复颁行。
此时,一位大才子以其两篇奇文让国民政府有关部门不敢下决心废止汉字。这个人就是赵元任。他用什么奇文让国民政府有关部门搁置了汉字拉丁化方案?《施氏食狮史》和《季姬击鸡记》。他用这两篇同音文显现了拉丁化拼音的致命弱点:汉字众多的同音字在拼音中根本没法区别。这让国民政府有关部门意识到问题不那么简单,加上其他原因,因而搁置了用拉丁字母构成拼音文字的方案。
赵元任的同音文(和另一篇《施氏食狮史》)公开后,仿者无数,写的较好的有《熙戏犀》、《于瑜与余欲渔遇雨》(杨富森)、《遗镒疑医》、《熠医伊疫》、《芝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