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5 22:06
孤(拼音:gū)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最早见于篆文,古字形从子,瓜声。“孤”本义指少年时失去父亲,引申泛指父母双亡,又引申为单独。“孤”又作为古代王侯或帝王的自称,表示谦逊,意为少德无助之人。另外“孤”又表示有负于、辜负的意思。
“孤”是个形声字,其中的“子”是表义的形旁,“瓜”是表音的声旁。“子”就是“儿”,据此可以领悟,“孤”原初的意义是“孤儿”。现代汉语所谓“孤儿”,是指父母双亡的孩子,而这还并非“孤”字本义。“孤”原本仅指死了父亲的儿子,死了母亲的孩子却不叫“孤”而叫“哀子”。今之所谓“孤儿”,古时叫做“孤哀子”。“孤”这一名称的产生,表明儿子死了父亲在古代社会具有特定意义。
“孤”在《左传》等上古文献中既可指“丧父之子”,又可为“诸侯谦称”,但其最基本的用法则是诸侯自称的谦词。在上古时代宗法制度下,只要父亲一息尚存,一般是不会将权力尊位传给儿子的。故大凡诸侯能够得到爵位,总是在他死了父亲,即成了“孤”,之后。所以诸侯自称“孤”,具有某种必然性。
丧失父母的孩子,独自一人,无所依靠。所以“孤”字又可以引申指单独、孤单。如孤岛、孤掌难鸣、孤军、孤立。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卷十四】【子部】古乎切(gū)
無父也。从子瓜聲。
“無父也”注:《孟子》曰:“幼而無父曰孤。”引申之,凡單獨皆曰孤。弧則不相酬應,故背恩者曰孤負。孤則人輕賤之,故鄭注《儀禮》曰:“不以己尊孤人也。”
“从子,瓜聲”注:古乎切,五部。
古胡切,平模見 ‖ 瓜聲魚部(gū)
孤,孤子。又虜複姓,有獨孤、温孤、步鹿孤、步六孤、乙速孤氏。古胡切。二十八。
【寅集上】【子部】 孤;部外笔画:5
《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並音姑。《説文》:無父也。《釋名》:孤,顧也,顧望無所瞻見也。《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
又窮民之一曰孤。《禮·月令》:養幼少,存諸孤。
又王侯謙稱。《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曲禮》:諸侯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
又官名,三公之次也。《書·周官》:立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註:三孤,雖三公之副貳,非其官屬,故曰孤。
又凡孑處亦曰孤。《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又《玉篇》:特也。《書·禹貢》:嶧陽孤桐。註:特生之桐也。
又《集韻》:負也。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
又獨孤,複姓。
徐鉉曰:于文子瓜爲孤,瓜聲也。子不見父,則泣呱呱也。會意。
【规范提示】“子”的末笔横改提。
【写法】“子”窄“瓜”宽,顶部“子”低,底部左右旁齐平。“子”,末笔提从横中线下方起笔,收笔于横中线。“瓜”,首笔平撇起笔高于“子”,撇尖过竖中线;竖撇撇尖伸向“子”下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右侧;末笔捺的捺脚高于撇和㇙(竖提)。
(参考资料:汉典)
(参考资料:汉典)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