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寺

更新时间:2023-02-18 21:58

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年)由天竺僧持辟支佛颔骨舍利建塔开山创建,亦名永福寺,有1400余年历史。唐代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建竹阁,作《钱塘湖春行》、《孤山寺遇雨》等诗文。

历史渊源

(一)2013年,邵玉贞著的《西湖孤山》一书由杭州出版社出版,是曾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先生主编的《杭州全书西湖丛书》之一,对孤山寺(广化寺)的记载:

广化寺位于孤山之南,唐、宋人称孤山寺,唐代白居易有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始建于南朝陈文帝(560—566年)天嘉初年,初名永福寺。有天竺僧持辟支佛骨舍利至杭,于孤山筑西阁,建永福寺,立辟支塔。唐武宗会昌灭法,遭兵燹,寺圮。宋真宗大中祥符间,僧人方简在孤山寺废墟上重建寺观,改额广化寺,复建辟支佛骨塔、竹阁、柏堂、水鉴堂、涵辉亭、凌云阁、金沙井诸胜。

南宋绍兴年间,改创四圣观。元代,杨琏真伽改为万寿寺,元末毁。明洪武初年,刘基复建,岁久倾圮。崇祯甲申年,杭人在其外建数峰阁,水部陈调元再次重建,并将汉至明代的名贤都列在其中祭祀,仍然称为广化寺。清咸丰十年(1861年),毁于太平军火烧。清光绪二年(1876年),丁丙捐资复建柏堂、移建竹阁,开挖小莲池。清光绪三年(1877年)春,丁丙、丁申兄弟捐资建蒋果敏公祠。

(二)孤山寺(广化寺)大事记

南朝,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年),孤山寺由天竺僧于持辟支佛颔骨舍利来此地建塔开山创建,亦名永福寺,有1400余年历史,是西湖畔有文字可考的最古老的寺庙。【《咸淳临安志》卷之七十九(寺观五)记载:“广化院,在北山,旧在孤山,天嘉元年建,名永福,大中祥符改今额,有白公竹阁,柏堂,水鉴堂,涵辉亭,凌云阁,金沙井,辟支佛骨塔……永福慧琳和尚塔。”】

唐代,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建竹阁,作《钱塘湖春行》、《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孤山寺遇雨》、《宿竹阁》、《竹楼宿》等诗文。长庆四年(824年)白居易挚友、从宰相退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的元稹应邀游孤山寺作《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名广化寺,熙宁六年(1073年)寺僧志诠建柏堂,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作《孤山二咏并引﹒柏堂﹒竹阁》等诗文。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宋高宗皇帝赵构下旨改建孤山寺等为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孤山寺等被迁至北山。淳佑十二年(1252年)太史局请宋理宗赵昀旨扩建四圣延祥观为西太乙宫,改凉堂为西太乙宫正殿黄庭殿。

明代,天顺三年(1458年)杭州郡守胡浚迁回竹阁(又名三贤堂、四贤堂)于孤山旧址。

清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浚西湖并复建孤山寺柏堂、竹阁,时任浙江巡抚三宝撰书《重浚西湖并复柏堂竹阁记》并刻碑(石碑于2016年西泠印社移于数峰阁遗址东侧)。清光绪二年(1876年)丁申、丁丙兄弟捐资移建和复建竹阁、柏堂等建筑,现存西泠印社内。

活动场所

光绪六年(1880年),由僧人募建广化寺大雄宝殿,经两任主持,始完其事。重修后的广化寺已不如当年之气派,其大门沿马路仅楼上、楼下三间。再后来竹阁、柏堂也逐渐与广化寺分离,转同蒋果敏公祠连成一片,并逐渐过渡为西泠印社初创时的活动场所之一。解放后,一度作为培养春兰的基地,称杭州兰苑。1957年,广化寺因大梁被白蚁蚀空而拆除。追溯其渊源,西泠印社内的竹阁、柏堂,均为孤山寺遗迹。

寺内人文

唐代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建竹阁,作《钱塘湖春行》、《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孤山寺遇雨》、《宿竹阁》、《竹楼宿》等诗文。长庆四年(824年)白居易挚友、从宰相退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的元稹应邀游孤山寺作《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作《孤山二咏并引﹒柏堂﹒竹阁》等诗文。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浚西湖并复建孤山寺柏堂、竹阁,时任浙江巡抚三宝撰书《重浚西湖并复柏堂竹阁记》并刻碑(石碑于2016年西泠印社移于数峰阁遗址东侧)。

史料记载

据《杭州民族宗教志》记载,1952年孤山寺(广化寺)仍有房屋36间、常住2人。

后来,孤山寺(广化寺)一度作为培养春兰的基地,称杭州兰苑,朱德委员长曾来此地看兰花。“……松木场花圃无处安放,领导决定放在广化寺。广化寺在孤山的南面,楼外楼之西。朱德委员长喜爱养兰。他来广化寺看到有这么多兰花非常高兴,鼓励再发展。于是陈皓先生就与诸友仁他们出去收兰花了。好在诸友仁记得很多老客户,成效非常好。广化寺的兰花数量迅速上升,品种也多起来了。”

邵玉贞著的《西湖孤山》记载:“1957年,广化寺因大梁被白蚁蚀空而拆除。追溯其渊源,西泠印社内的竹阁、柏堂,均为孤山寺遗迹。”

主要景点

孤山寺的遗存,主要是有竹阁、柏堂等。

(1)竹阁:据《咸淳临安志》载:“旧在广化寺,柏堂后有小阁,多植竹,白公每其间,遂以名。”竹阁相传最初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年)所筑,其曾作《宿竹阁诗》:“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阁后废圮,明嘉靖二十四年(1546年),太守陈一贯重建,祀白公。现存竹阁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丁申、丁丙兄弟捐资迁建,为印社展览场所之一。

(2)柏堂:据《咸淳临安志》载:“陈文帝天嘉二年建广化寺,寺有当时所植二柏,其一已枯。宋释志诠所作之堂。”由孤山寺(北宋改名广化寺)僧志铨创建于宋(960—1279年),柏堂因树而得名,源于陈朝(557—589年)孤山寺的两株柏树。原迹久圮,现存柏堂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丁申、丁丙兄弟捐资所建,俞樾题额,现为印社社史厅。

所获荣誉

杭州西湖孤山寺(广化寺)有1400余年历史,是西湖畔有文字可考的最古老寺庙。元稹、白居易、苏东坡、林和靖、俞樾等众多文豪撰诗文赞之。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

唐·白居易

山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占断春。

色相故关行地道,香尘拟触坐禅人。

瞿昙弟子君知否。恐是天魔女化身。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唐·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水中央。

孤山寺遇雨诗

唐·白居易

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

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空蒙连北岸,萧飒入东轩。

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

宿竹阁

唐·白居易

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

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

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

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

竹楼宿

唐·白居易

小书楼下千竿竹,深火炉前一盏灯。

此处与谁相伴宿,烧丹道士坐禅僧。

题杭州孤山寺

唐·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孤山寺

北宋·林逋(字和靖)

云峰水树南朝寺,只隔丛篁作并邻。

破殿静披齑臼古,斋房闲试酪奴春。

白公睡阁幽如画,张祜诗牌妙入神。

乘兴醉来拖木突,翠苔苍薛百磷磷。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北宋·林逋(字和靖)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祇待重来看雪天。

孤山二咏并引

北宋·苏轼

孤山有陈时柏二株。其一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为儿时,已见其枯矣,然坚悍如金石,愈于未枯者。僧志诠作堂于其侧,名之曰柏堂。堂与白公居易竹阁相连属。余作二诗以记之。

柏堂

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姿尚宛然。

双干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见太平年。

忽惊华构依岩出,乞与佳名到处传。

此柏未枯君记取,灰心聊伴小乘禅。

竹阁

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无人竹满轩。

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

两丛却似萧郎笔,十亩空怀渭上村。

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

竹阁见忆

北宋·苏轼

柏堂南畔竹如云,此阁何人是主人。

但遣先生披鹤氅,不须更画乐天真。

旅游信息

杭州西湖孤山寺位处杭州西湖北片孤山岛上,风景绝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