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2-03-31 11:42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是德国经济学家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创作的经济学著作。该著作分为两卷,第一卷于1826年首次出版,第二卷于1850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共分为两卷。

一、第一卷是《关于谷物价格、土地肥力和征税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第一卷共有三章,主要论述了农业圈理论。该卷分两章,第一章为全书的核心。杜能从一定的假设出发,研究了在一个国家内,如何布局农业才能使单位面积土地获利最大的问题。

杜能假设存在这样一个孤立国:

(1)整个孤立国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全国各地的商品农产品都要以这个城市作为主要销售市场。

(2)在孤立国内没有可以通航的河流,农村与城市间联系只靠马车来进行。

(3)农产品的运费与重量和距离的积成正比。

(4)孤立国为一平原,全国各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完全一致的。

(5)农作物的经营以牟取最大利润为目的。

(6)农业地区为荒地所包围,这些荒地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世隔绝。

杜能认为,农业生产利润是由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和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地的运费决定。农业生产利润等于市场价格减去成本与运费之和。在上述假设前提下,市场价格与生产成本是不变的,因此决定利润的只有运费。运费是由距离和运费率决定的,而每一种作物的运费率又是不同的,为了使利润值为正(即运输成本小于价格与生产成本之差),各种作物都有不同的最远可运距离,因而距城市不同的距离都应有最适合于耕种的农作物。

依据上述理论,杜能为孤立国设计了围绕中心城市的六个同心圈层:

第一圈为自由农作圈。这一圈农产品以蔬菜、牛奶、鲜花为主,并包括所有其它运费昂贵、易于腐败的农产品,如供奶牛食用的新鲜苜蓿、牧草等。

第二圈为林业圈。在杜能所处的时代,城市居民做饭和取暖用的燃料主要是柴薪,用量极大。而在以马车为交通工具的时代,要把这样大量的薪柴运送进城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木材运输距离必须限制得很短。

第三圈为轮栽作物圈。商品农产品以谷物、土豆与牲畜为主。这一圈所以被安排在自由农作圈与林业圈之外,是因为与上述两圈的农产品相比,谷物与牲畜都比较便于运输。

第四圈为轮作休圈。这一圈所提供的商品农产品与第三圈相同,主要为谷物与畜产品,特点是经营比较粗放,在轮作中增加了牧草的比重,而且出现了休闲地。

第五圈为三区农作圈。这一圈处在整个谷物种植地带的最外圈,农产品上市要负担大量运费。农业经营十分粗放,土地大量休闲,全靠地租低、广种薄收来降低农产品成本,以弥补其增加的运费支出。

第六圈为畜牧圈。这一圈距城市太远,运费太高,大量土地用来放牧或种植牧草,从牲畜及乳制品供应市场。

在第二章里,杜能又将已抽象掉的因素还原,比较了孤立国与实际之不同点,将其理论做了进一步修正。

第三章杜能论述了征税对于农业的作用。

二、第二卷是《自然工资及其同利率和地租的关系》

第二卷中,杜能对工资、利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样是对假想的孤立国进行研究。

杜能在对亚当·斯密的理论中关于工资、利率、地租、价格等理论的介绍后,提出了自己的工资理论,他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低工资在每个行业中都是有根有据的,提高工资是不可能的。

他认为利率同一切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一个国家越富有,其国内利率就越低,反之,国家越贫穷利率就越高。利率等于使用等劳动量的资本所得的租金与等量劳动所得的报酬之比。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9世纪初期,从普鲁士开始席卷德国的农奴制改革,虽然改革并未从根本上对农奴制进行动摇,但改革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农业中得到了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例如,人造粉料的使用使土质得到了改良,新的三区农作制和轮栽作物制的推广,使粮食和饲料供应得到了增加。在城市,行会制度逐渐削弱,经营工场手工业有了一定的自由。但由于整个德国的分裂和割据状态很严重,关卡林立、税收繁重,严重阻碍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杜能写成《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第一卷,对农业问题进行了研究。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德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迅速发展。饱受资本主义压榨的城市工人要求改善生活状况,而广大的农村居民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整个社会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由于受到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一群流亡英法和瑞士的人士在国外成立了共产主义联合会组织,并与国内保持联系。1836年成立的正义者同盟是德国最早的工人组织。1844年6月,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加入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造成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3月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在这一背景下,在《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第二卷中,杜能着重论述了如何通过提高工人工资、受教育条件等来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间的阶级矛盾。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第二卷分两章,都以“自然工资及其同利率和地租的关系”为副题。1850年出版的第二卷第一章共二十三节。杜能去世后,遗稿由德国经济学家海尔曼·舒马赫等整理加工,其中有关自然工资及其同利率和地租的关系的内容作为第二卷第二章,有关地租觉得原理和其他问题的内容作为第三卷,于1863年在罗斯托克出版。

作品思想

一、生产布局理论

成本和价格是孤立国确定生产布局的决定因素,运输成本是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产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的距离问题便成了孤立国生产布局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工农业生产的布局都必须考虑接近消费地的原则,工业布局还必须考虑接近原料产地的原则,以便使运费最小。工业不应该集中在首都,而应在大城市和较小的城市作合理的分布。城市是经济中心和工业集中的地区,每一个城市都应有布局合理的蔬菜、水果、牛奶、燃料、粮食等供应基地,而这些基地的分布应力求符合生产费用和运输费最小,销售价格最低的原则。

二、地租理论

在地租方面,应该区分田庄的收入和土地的收益,或田庄租金和地租,也就是区分了土地的租金与纯地租。在土地离城市远近不等的条件下,由于最远的土地的耕种,而在最近的和较近的土地上产生出了级差地租。地租不是劳动和投资的产物,因此可以予以剥夺。

三、工资理论及其自然工资公式

杜能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工资的量(设为A)同必要生活资料的量(设为a)和劳动产品的量(设为P)之间有一种精确的数量关系。这就是自然工资公式:A=

这不是由工人的需要计算出来的,而是工人自己自由决定的工资 ,杜能称之为合乎自然的工资或自然工资。只要工资始终等于 ,那么工人就始终不会遭受贫困和饥馑。

工资理论的另一方面是劳动最后生产力工资理论。工资等于大规模经营中最后雇佣的工人所增加的产品。如果工资的提高使最后雇佣工人的收入超出他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雇主就会解雇工人,直至最后留用工人的产品价值与提高了的工资相等为止。反之亦然。

欧洲的现实与“孤立国”是完全不同的。阶级矛盾仍然存在。因此,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消除贫困的最好办法是使工人工资达到自然工资的水平,即使不可能恢复自然工资,也应适当提高工资,缓和矛盾。

劳动最后生产力工资论和资本最后生产力利息论构成了要素最后生产力论,这是“边际生产力论”的最初形式。

四、资本理论

资本是物,而不是经济关系。资本是劳动的产物,只能是劳动在所生产的多于他们所消耗的那部分东西构成的。

资本理论的基本点有两个方面;

1、劳动和资本之关系是协作关系,资本与劳动之间存在共同利益,这个共同利益在于提高生产。如果生产下降,双方都蒙受损失,如果生产提高,双方都受益。

2、资本无异于工人,也有生产力,能作出劳动,并带来效益。随着资本的积累增长,资本的生产力带来的效益是递减的。凡是后投入的资本带来的效益比以前投入的要小些。资本的报酬或租金就是由最后使用的单位资本所增加的产量决定的,由于资本最后生产力递减,所以资本的报酬或租金也递减。结论是资本增加则租金降低。这对工人有好处,因为提高了劳动的报酬。

作品影响

杜能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对区域经济学理论的贡献在于:

(1)杜能是现代西方区位理论的先驱,从现代区位理论来看,杜能提出的这些思想仍然有积极意义。后来的工商业区位理论,特别是空间相互作用和城市地域结构等理论分析,都是从他的农业区位学说为出发点。他采用的孤立化的研究方法为以后的区位论研究者所广泛采用。

(2)杜能从级差地租出发来论述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合理地区差别,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农业分圈层实现专业化和各圈层多种作物组合的理论。并由此引申出各种农作物的最优区位,这种研究方法被后来的区域经济学者广泛应用。

出版信息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第一卷于1826年首次出版,1842年再版;第二卷于1850首次出版。中译本由吴衡康、谢钟准根据德国耶拿古斯塔夫·菲舍1921年版本译出,包括1842年再版的第一卷和1850年出版的第二卷内容,但不包括杜能的遗稿,商务印书馆1986年出版。

作者简介

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Johann Heinrich yon Thtinen,1783—1850),德国经济学家。他1783年出生于德国。1799年父亲去世,他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并学习农业经营。曾就读于弗洛特贝克农业学院,师从施陶丁格尔。1803年他到戈丁根大学读书。后到梅克伦堡的施韦林,购置并亲自经营特洛庄园。1830年获罗斯托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848年当选法兰克福议会议员。其代表作有:《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