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

更新时间:2024-06-27 11:38

儿茶(Senegalia catechu (L. f.) P.J.H. Hurter & Mabb.)是豆科、儿茶属落叶小乔木,高6-10多米;树皮棕色,常呈条状薄片开裂;小枝被短柔毛。托叶下面常有一对扁平、棕色的钩状刺或无。叶轴被长柔毛;小叶线形,被缘毛。穗状花序生于叶腋;花淡黄或白色;花萼钟状,齿三角形;花瓣披针形或倒披针形,被疏柔毛。荚果带状,棕色,有光泽,开裂,柄顶端有喙尖,有3-10颗种子。花期4-8月;果期9月至翌年1月。

植物学史

《饮膳正要》“诸茶”中有“孩儿茶,出广南”之载。其实这是元代开始从海外进口的一种药物,将一种树木的汁提炼而成棕黑色土块状,可作医药中的收敛剂等用。“孩儿”可能是该物梵语名称Khaira的音译,“茶”则因其汁呈绿色,类似茶汁而得名。元代亦称为“乌爹泥”,则是此物泰米尔语名称的音译。元代常以“孩儿茶”作解酒之物。诗人宋裴写道:“别来应忆太禧白,醉后仍须乌迭泥。”作者自注:“乌迭泥去疾,即孩儿茶,酒后嗜含之。”

值得注意的是,《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中载有“制孩儿香茶法”,将孩儿茶一斤(研极细,罗过用),和白豆蔻仁、粉草、沉香、寒水石、荜澄茄、麝香、川百药煎、梅花片脑,再用糯米煮成稠粥,拌和上述诸物,经过捶打,放在抹过白檀油的模子中压制后倒出,便成一定形状,再“放于透风处悬吊三日,刷光磁器贮”,制作方法和“腊茶”差不多。而且“制孩儿香茶法”收在该书已集“诸品茶”门之内,可见把“孩儿茶”当作是茶的一种是当时颇为流行的看法,《饮膳正要》将它列入“诸茶”不是没有原因的。但无论从性质、功能还是服用方法来看,它和茶都是不同的。还值得一提的是,《事林广记》卷七《别集》“茶”门没有“孩儿香茶”,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诸品茶”中增加了这一内容,这正好说明孩儿茶是元代才从海外进口流行开来的。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高6-10多米;树皮棕色,常呈条状薄片开裂,但不脱落;小枝被短柔毛。托叶下面常有一对扁平、棕色的钩状刺或无。二回羽状复叶,总叶柄近基部及叶轴顶部数对羽片间有腺体;叶轴被长柔毛;羽片10-30对;小叶20-50对,线形,长2-6毫米,宽1-1.5毫米,被缘毛。

穗状花序长2.5-10厘米,1-4个生于叶腋;花淡黄或白色;花萼长1.2-1.5厘米,钟状,齿三角形,被毛;花瓣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2.5厘米,被疏柔毛。荚果带状,长5-12厘米,宽1-1.8厘米,棕色,有光泽,开裂,柄长3-7毫米,顶端有喙尖,有3-10颗种子。花期4-8月;果期9月至翌年1月。种子干粒重52克。

生长环境

儿茶是一种阳性树种,原产热带,喜温暖,耐干旱,忌积水,能抗风。耐瘠薄,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上生长缓慢,但儿茶膏含量高。云南主产地西双版纳,年均气温21.7℃,极端最低气温2.7℃,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相对湿度83%。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和非洲东部;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浙江南部及台湾,其中除云南(西双版纳、临沧地区)有野生外,余均为引种。

生长习性

儿茶产于热带地区,一年四季的气温均适宜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但产区一般都有旱季、雨季,雨季初期(5月底至6月初)播种,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易度过翌年的第一个旱季。过旱,土壤水分不足,出苗率低,且不整齐,过晚,虽能出苗整齐,但因生长时间短,使幼苗矮小,瘦弱,难以度过翌年的第一个旱季。当幼苗经过一个雨季的生长发育,度过翌年第一个旱季后,再经过一个雨季的生长,就可抵抗比较恶劣的气候条件而茁壮成长。

在中国广西南宁绝对最低温-1℃,生长良好,能开花结实,但果实未到成熟季节,如遇低温,则不饱满。丘陵、平地、河岸、溪边均可生长。山地栽培,生长缓慢;河岸、溪边较潮湿,生长快。除石灰性、碱性强、过于黏重的土壤外,其他土壤均可栽培。

繁殖方法

儿茶繁殖主要是以种子繁殖为主。

采种:种子应随熟随采。过时不采,则荚果掉落,遇雨则荚果变黑,种子变质,丧失发芽力。采摘后,日晒1-2天,荚果开裂,剥取种子,簸净,除去瘪籽,挂于通风干燥处。储藏时间不宜过长,放置一段时间后,发芽率便显著降低,越年播种则完全丧失发芽力。每500克种子约1万余粒,可供0.67-1公顷地种植。

选种:儿茶种子大小及饱满程度极不整齐,用大粒饱满的种子播种,出苗率和成活率较高,且生长速度亦快。

整地施基肥:播种前按株行距2米×3米挖穴,穴口宽50厘米,深40厘米,穴底宽30厘米。挖穴后施基肥,每穴施入牛马粪混以钙镁磷肥(100:25)7.5千克,能加速植株生长。因儿茶为多年生乔木,施用基肥,使儿茶在种植后1-2年内,得到充足的营养,迅速生长,能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在土壤瘠薄的山地种植儿茶,施一定基肥尤为重要。

直播:直接播种,植株生长健壮,而移植容易伤根,影响生长。产区多采用直播。儿茶出苗快,只要选好天气,直接播种,方法简便,费工少,成本低;但播种后,要谨防杂草和人畜为害。

播种时期和播种深度:旱季播种,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发芽需要,播种至出苗,时间长,且出苗率低;雨季初期播种,出苗迅速而整齐,植株生长亦健壮;雨季盛期播种,出苗虽快,但植株在当年生长时间短,植株矮小,难于抵抗翌年旱季的干旱。故儿茶在进入雨季及时播种,苗期正处当年雨量充沛的时候,有充足的时间生长,能增强干旱季节的抗旱性能。播种深度以1-1.5厘米为宜,过深难于出土,降低发芽率。

栽培技术

育苗移植

有的地区,因为雨季过晚,需提前育苗,待雨季定植。还有的地区,因冬季低温,幼苗难于露地越冬,可先育苗,待来年春季定植。用塑料袋或竹箩育苗为好,也可苗床育苗。苗床育苗用条播,行距20-30厘米,种子间距3-4厘米。按株距10厘米间苗,苗期可施月巴1-2次。当苗高1米左右,即可出圃定植。宜选阴雨天进行。要将下部侧枝剪去,上部嫩枝叶也应剪去,过长的根也适当剪除,使定植时根系舒展。覆土后浇定根水,一般大苗比小苗成活率高。

田间管理

儿茶出苗20天左右,苗高7-8厘米时,幼苗拥挤,可进行第1次间苗,每穴留苗4株。再过20天,苗高约20厘米时,可进行第2次间苗,每穴留苗2株。旱季极易引起幼苗枯梢,严重者死亡,故最后定苗应在翌年雨季初期进行,去弱留强,每穴留l株,确保全苗。

幼苗喜阳光忌荫蔽,幼苗易被杂草遮盖,影响生长,导致植株瘦弱,故儿茶在生长前期(6-10月)宜每月清除杂草一次,结合中耕施1-2次肥料。

儿茶收获部分主要是茎秆心材,如分枝过多,影响心材产量,故应将主干2米以下的过多枝条剪去以促进主干增长。幼树顶端易下垂,应架设支柱,使其直立生长。

病虫防治

病害

儿茶的主要病害是猝倒病。

病因:苗期发病在出苗过密,土湿度大时易发生,茎基于缩倒伏。

症状:主要病部在茎基部,很快干缩倒伏。

防治方法:控制土壤湿度,播种地通风向阳,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用3:1的石灰和草木灰撒于土表,并喷1:1:200的波尔多液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防止蔓延。

虫害

儿茶的虫害有地老虎、蟋蟀、粉蚧及鳞翅目多种幼虫。

为害症状:咬断幼苗的根茎。

发生规律:每年在5月中下旬为害最凶。

防治方法:①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配方是:红糖l份,醋3份,水10份,可溶性敌百虫0.3份,充分拌匀即成,盛于盘内,于无风晴天的傍晚放在苗间距地面30厘米处,每隔2000-3000平方米地放1盘(也可用1.5千克红薯加少量酵面发酵出酸味,再加等量水,调成糊状,再加入5-10毫升90%敌百虫原药代替)。②毒饵诱杀幼虫,用新鲜幼嫩多汁的杂草50千克,喷上5-10倍的90%敌百虫原药,于傍晚撒在苗床上,以诱杀幼虫。③为害期撒毒土,用5%辛硫磷颗粒剂1-5克,拌和细土30倍,于傍晚撒在幼苗周围土面上。④清晨在苗木附近捕捉成虫或浇水捕捉幼虫。

为害症状:咬断幼苗。

发生规律:5-6月开始出现,7月为盛期。

防治方法:毒饵诱杀幼虫,饵料以炒过的麦麸、棉籽饼及南瓜或残叶最好,药剂使用辛硫磷;人工捕捉,蟋蟀怕潮湿,雨季多爬到洞口处栖息,这时可用锄头挖开洞口捕杀,或在洞穴中灌水将其消灭。

为害症状:多聚集在枝权上吸取汁液。

发生规律:以春、秋两季为害重。

防治方法:初期点片发生时,人工刷抹有虫茎蔓;在若虫分散转移期,分泌蜡粉形成介壳之前喷洒2.5%敌杀死或功夫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1000倍液,如用含油量0.3-0.5%柴油乳剂或黏土与柴油乳剂混用,对已开始分泌蜡粉介壳的若虫也有很好杀伤作用,可延长防治适期提高防效。

为害症状:咬食叶片和嫩梢。

发生规律:每年7-9月发生,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80%敌杀死乳油800-1000倍液喷杀。

主要价值

心材碎片煎汁,经浓缩干燥即为儿茶浸膏或儿茶末,有清热、生津、化痰、止血、敛疮、生肌、定痛等功能。从心材中提取的拷胶也是工业上鞣革、染料用的优良原料。木材坚硬、细致,可供枕木、建筑、农具、车厢等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