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三中

更新时间:2024-10-20 08:36

宁乡三中坐落在青铜文化之乡——黄材古镇,著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就在此地出土。三中的前身是湖南私立沩滨初级中学,由长期从事师范教育的湖南著名的数学家徐钰礼先生于1935年秋亲手创建。

1952年下期,私立沩滨中学由人民政府接管改称为宁乡县第三初级中学。1958年下期开始增招高中班,改为一所完全中学。从1972年春季开始,三中停止招收初中班,增加高中班,学校正式改称宁乡县第三高级中学。七十一年中,私立沩滨共办初中班30个,县办三中共招初中生63个班,县办三中招高中生204个班(不含复习班)。三项总计,我校已培养高、初中毕业学生12700多人,培养了一大批祖国栋梁之材,如IT界著名专家刘九如教授、全国抗非典英雄姜素椿教授、海内外著名针炙专家喻喜春教授、广东省武警总队总队长张炳生将军、驻香港部队参谋长姜登科大校、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刘献君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闵应骅教授等。  1978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恢复高考以来的20余年里,我校高考成绩一直在全县各中学中名列前茅,一共为大中专院校输送上正式线学生1600多人。进入90年代,我校教学质量走向了辉煌。如1990年我校高考上线总人数居全县第二名,其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语文、数学、英语七科的人均分仅次于宁乡一中,居全县第二名。1994年高考中我校应届生上正式录取线26人,仅次于省重点中学——宁乡一中, 1999年高考中我校上正式录取线102人,上线率居全县第二,仅次于省重点中学—宁乡一中,从而赢得了“上有沩滨,下有一中”的赞誉。

曾经媲美重点中学的宁乡三中,陷入“有了老师,没了学生”的困境,老师却在坚持“哪怕剩一个学生,也要上课”(本报8月13日A03版报道)。那么宁乡三中是怎么一步步从辉煌走向低落的呢?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71岁的“老中学”曾经辉煌

1939年数学家徐钰礼创办了“私立沩滨中学”,这就是宁乡第一所土生土长的中学。上世纪50年代,“私立沩滨中学”正式更名为“宁乡三中”。

宁乡三中曾经辉煌,学生1600多人,教师近百人。“抗非典英雄姜素椿还受到了胡锦涛的接见。”讲起这位“名人”,三中人总是津津乐道。

龚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宁乡三中,在教师的岗位上工作了近30个年头,曾经担任过支部书记。记者13日联系到龚老师的时候,他人在上海。但听说是采访宁乡三中的事情,龚老师就开始兴奋起来。

“2004年至2006年是宁乡三中最辉煌的时候,学校有26个班,学生每年都达到了1000多人。”

“我们前面的那个大操场,都站不下这些学生,活动大集合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要站在旁边。”高三年级的左老师也给我们描述了曾经辉煌的一幕。

2007年突遇生源断“档”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辉煌的历史没能继续下去。

“明显的转折是2007年,宁乡三中的生源一下就减少了很多,当时初中的毕业生仅300多人。”

“突然的空当让学校有点不适应,主要问题出现在生源上。”龚老师说。

“要经过一中、四中、十三中、实验、玉潭等条件较好的中学选剩后,才是我们的,自然人数就少。”左老师说。

虽然今年宁乡县的高中录取分数线是450分,但记者在学校办公室电脑上看到的高一名单中,300多分的考生也被录取了。“基本上只要想读,就可以来!”一位老师说。“即使这样,招生的人数还是十分有限。”据他介绍,截止到11日下午,高一仅有60多名同学来报到。

为什么会出现突然的生源断档?左老师告诉记者,计划生育造成了出生人口的下降,也就造成了高中生源的短缺。“明年开始生源会有所上升,初中生正在呈现增加趋势。”左老师乐观地表示。

生源流往何处?

“生源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是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出现了人口的低峰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负责招生的张林兴老师分析,“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生源源源不断地流向县城以上重点高中,以致县城以上重点高中无限扩张、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而县以下农村高中则生源严重不足,班额减少,规模缩小。学校发展停滞不前,造成管理上的恶性循环,以至于学校出现萎缩、衰落的景象。”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