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02 00:37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举难》:“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宁戚饭牛”。
春秋时,卫国有个名叫宁戚的人,家里很穷,在卫国当不成官,便想在齐国谋个官职,因为没有人引见,便来到齐国,以替人看牛为生,等待机遇。
一天,齐国的相国管仲出京城经过峱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境内),见宁戚穿着短衣短裤,一面看牛,一面唱山歌。管仲一看,便觉得此人气质不凡,便与他聊谈起来。宁戚通报了自己的姓名和老家所在地后,说:“我听说齐国的相国非常了不起,便离开卫国到这里来,想在相国手下找个事干。可惜没有人引见,只好在此看牛。”
管仲又问了好多话,见他对答如流,确实是个人才,便公开了自己的身份,说:“我就是相国管仲。我给你写一封信,你拿着去见国君,他一定会重用你的。”宁戚高兴极了,马上把牛套在车上,乘着前往京都临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到那里天色已经黑了,就宿在城门外。半夜里,齐桓公突然出城。宁戚见是齐桓公的队伍来了,一面喂牛车下,一边击打牛角,悲哀地唱起了山歌:“沧浪水,白洋洋,有鲤鱼,半尺长。恨尧舜,碰不到,肚中饿,身上凉。路难行,暗摸索。哪时候,天才亮?”很明显,这首山歌是借自然的变化来讽刺当今的世道,表示自己怀才不遇。他唱了一遍又一遍,终于被齐桓公听清楚、听明白了。他当即拉拉一个仆人的手,说:“真不简单,这个唱山歌的不是一般的人!”
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齐桓公让人把宁戚叫来,故意严厉地问道:“你是什么人,竟敢在这里讽刺朝廷?”“我叫宁戚,卫国人,是个看牛的。我只知道唱山歌,哪敢讽刺朝廷?”“现在上有天王管理天下,下有我会合诸侯,老百姓全都安居乐业,尧舜时代也不过如此,你为什么说‘恨尧舜,碰不到’?又为什么说‘哪时候,天才亮’?难道现在还黑暗吗?”
齐桓公说罢,怒睁双目,紧紧盯住宁戚。宁戚并不慌张,沉着地说:“大王会盟诸侯,有的君臣半夜逃跑,有的派人行刺,尧舜时代可是这样的吗?年年打仗,老百姓妻离子散,叫苦连天,能说老百姓全都安居乐业吗?大王借天王的名义东征西伐,又吓唬弱小诸侯,可以说是天亮了吗?”
齐桓公听了,大声喊道:“这简直是反了,来人,把这个看牛的杀了!”宁戚当即被武士们绑了起来。但他毫不恐惧,反而笑着说:“夏朝的桀王杀了敢于直谏的忠臣关龙逄,商朝的纣王杀了屡次劝谏他的叔父比干。今天大王杀了我,我就成为第三条好汉了!”齐桓公听后暗暗高兴,叫人把他放了,也笑着说:“我怎么会把你杀了呢?我这是挑选人,试试你的胆量啊!”
齐桓公很高兴,让宁戚坐上车一起走。当晚,他就要人取官帽、官衣来,替宁戚拜官。手下人表示,宁戚是卫国人,应该去打听打听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人。如果真有才能,再拜他的官也不迟。齐桓公说:“去打听些什么?有相国推荐还不够吗?要用他就得相信他!”当夜,齐桓公就拜这个“饭牛”的为大夫。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宋朝的韩琦、范仲淹已经知道张、李二人是有用的人才,却不敢用他们。诸葛亮深知部下魏延的才能,并且知道以他的才能肯定不愿屈居别人之下,所以未免顾虑太深,防备过度,约束太严,宁可让他有多余的才能,也不愿让他充分发挥。而齐桓公任用宁戚,宁戚任职期间,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更快地走向富裕强盛。也正是齐桓公的知人善用,使得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首霸。
“宁戚饭牛”指春秋时卫人宁戚喂牛于齐国东门外,待桓公出,扣牛角而歌。后因以为典,寓怀才未遇,困苦郁闷。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汉·东方朔《七谏》:“吕望穷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志。宁戚饭牛而商歌兮,桓公闻而弗置。”
明·卢楠《赠卢潭城二首·其二》:“尚父钓河滨,宁戚饭牛寤。天造时康屯,雄发霈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