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6 16:31
宁波市,简称“甬”,别称甬上、甬城,古称鄞、四明、明州,浙江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是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截至2023年末,宁波市辖6个区、2个县和2个县级市,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69.7万人。
早在八千多年前,宁波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
距今4200年左右的夏朝堇子国,则被认为是宁波作为“邑城”的最早起源,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迟在夏初,“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以鄞、奉交界处赤堇山为名,后加邑为“鄞”,读若“银”。
春秋时期(公元前473年),越国并吴后,置句余城(后改称句章,其址约在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赭山王家坝村)。
楚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楚灭越,杀越王无疆,将江东地域设为江东郡,宁波属楚国江东郡。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以吴越地设会稽郡,治吴县(今苏州),领县二十六,于鄞地置鄞、鄮、句章三县,句章县治在城山渡句章城(今江北区慈城镇),鄞县治在白杜城(今奉化区西坞街道白杜村),鄮县治在鄮山同谷(今鄞州区五乡镇)。
西楚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定都彭城(今徐州),自立为西楚霸王,封英布为九江王,宁波属九江国会稽郡。
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兄子刘濞为吴王,宁波属吴国会稽郡。
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立刘非为江都王,宁波属江都国会稽郡。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国置13州,宁波属扬州刺史部会稽郡。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今宁海、象山两县北部属鄞县,南部属回浦县。
西汉阳朔元年(公元前24年),会稽郡东部都尉徙治于鄞县,不久又徙治于句章县。
新朝天凤元年(14年),划全国为125郡,鄞县改称为谨县,鄮县改称为海治县,句章县不改。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原名,并改回浦为章安县。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会稽郡分为吴和会稽二郡,会稽郡治由吴县迁治山阴县,东部都尉也从句章迁治章安(今临海市)。
三国时(220年~280年),属吴国,鄞、鄮、句章、余姚区划稳定不变。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析鄞县八百户,临海县二百户置宁海县,宁海县域大部分来自鄞县,桑洲岭以南之地,即今三门县一带从临海县划归宁海管辖,属临海郡。
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孙恩起义军由海道入浃口(今镇海口),攻破句章县城,因此迁治于小溪(今海曙区鄞江镇)。《嘉庆重修一统志》句章故城条记载:“(句章县治)有二。一为汉县,在慈溪县界。一为晋县,在今鄞县南。晋隆安四年,孙恩作乱,刘牢之等讨之,改筑句章县于小溪镇,即此。”
隋开皇九年(589年),鄞、鄮、余姚、句章四县合一为句章县,史称“大句章”,县治仍在小溪(今海曙区鄞江镇)。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句章县,设鄞州和姚州,原余姚县地为姚州,原鄞、鄮、句章县地为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
唐武德七年(624年),废姚州为余姚县,隶越州。
唐武德八年(625年),废鄞州为鄮县,县治迁至小溪(今海曙区鄞江镇),隶越州。
唐神龙元年(705年),析宁海、鄮县部分地,始置象山县,治彭姥村(今丹城)。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分鄮县为鄮、奉化、慈溪、翁山四县,以地属四明山区,设明州以统之,州治仍在小溪。州以山为名,凡为明州人,常以四明称籍。
唐天宝元年(742年),明州改称余姚郡,下辖鄮、慈溪、奉化、翁山四县。
唐乾元元年(758年),江南东道改称为浙江东道,余姚郡复称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四县。
唐广德二年(764年),象山县划归明州,至此明州由4县扩为5县。
唐大历六年(771年),废翁山入鄮县,鄮县县治由小溪徙三江口,即前鄞州治。
唐元和四年(809年),分鄮县东境至甬江海口地区设望海镇(今镇海区和北仑区),仍属鄮县。
唐长庆元年(821年),刺史韩察向浙江东道观察史薛戎建议,以小溪北临鄞江,地形卑隘,请移明州治鄮县。于是州、县均治于三江口,至此州治一直未变,鄮县成为州治附郭。
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设明州望海军,隶吴越国。因后梁太祖朱晃的曾祖叫朱茂琳,茂与鄮同音,避讳改鄮县为鄞县,原属鄮县东境的望海镇,升为望海县(今镇海区和北仑区),明州望海军辖鄞、慈溪、奉化、翁山、望海、象山6县,望海县治招宝山麓,鄞县县治三江口。
宋建隆元年(960年),吴越降宋,置两浙路,改明州望海军为明州奉国军。
宋淳化四年(993年),分全国为十路,明州奉国军隶于两浙东路。
宋至道三年(997年),增为十五路,明州奉国军隶于两浙路。
宋熙宁六年(1073年),以故翁山县地及鄞县、象山部分地新立昌国县(今舟山市),明州辖鄞、慈溪、奉化、象山、定海、昌国6县。
宋熙宁十年(1077年),割鄞县海晏、灵岩、大邱3乡归定海县(今北仑区新碶、大碶、霞浦、柴桥、白峰、郭巨、三山、梅山等乡镇)。
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浙东福建沿海制置使,设治定海(今镇海区和北仑区)。
宋绍兴四年(1134年),改为福建两浙淮东路沿海制置使。
宋绍熙五年(1194年)11月24日,太子赵扩即皇帝位,是为宁宗,升明州为庆元府,庆元府辖鄞、奉化、慈溪、定海、象山、昌国六县如旧。
宋庆元元年(1195年),改元庆元。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庆元府为庆元路,设总管府,领6县如旧。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昌国县为昌国州(县级州),仍隶庆元路。
元贞元年(1295年),升奉化县为奉化州(县级州),隶庆元路。
元大德六年(1302年),浙东道宣慰司徙驻庆元路,管辖庆元、衢州、婺州、绍兴、温州、台州、处州等七路,庆元路辖鄞县、象山县、慈溪县、定海县、奉化州、昌国州。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方国珍攻占庆元路,时庆元、台州、温州及余姚均为方国珍所据,设治所于庆元。
明洪武元年(1367年),方国珍降朱元璋,改庆元路为明州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昌国、奉化2州复为县,明州府辖鄞、慈溪、象山、定海、奉化、昌国6县。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朱元璋采纳鄞县读书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意,将明州府改称宁波府。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废昌国县,并入定海县,宁波府辖5县。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置浙江总督,设宁绍台道,治宁波府。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清政府以舟山之名动而不静,改名定海山。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就昌国旧境新设定海县(今舟山市),仍隶宁波府,同时改原定海县为镇海县(今镇海区和北仑区)。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升定海县为定海直隶厅,隶宁绍台道。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克宁波,改宁波府为宁波郡。
清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撤离,复为府。
清宣统三年(1911年)11月5日,宁波光复。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制,各县直隶于省军政府,定海直隶厅改为定海县,析象山县南田等岛置南田县。
民国3年(1914年),以清时宁绍台道政区置会稽道,道尹行政公署驻鄞县城区,辖鄞县、慈溪、奉化、镇海、象山、南田、定海、绍兴、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县、新昌、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宁海、温岭等20县。
民国16年(1927年),划鄞县城厢及近郊建立宁波市,直属省政府。
民国20年(1931年),撤市复入鄞县。
民国21年(1932年)10月,浙江省置行政督察区,设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鄞县,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南田、宁海、余姚、上虞、嵊县、新昌12县,后增绍兴、诸暨、东阳3县。
民国22年(1933年),改为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27年(1938年),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南田、宁海8县,余姚划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29年(1940年),撤南田县,将其境与临海、宁海县近三门湾地置三门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民国30年(1941年)4月19日,日寇侵占宁波,成立伪鄞县乡镇联合会。不久,成立伪宁波专员公署,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6县,伪鄞县乡镇联合会更名伪鄞县县政府。彼时宁海县未沦陷,国民政府鄞县县政府退驻宁海县办公。
民国34年(1945年)8月,日寇投降,第六行政督察区还治鄞县,统辖鄞、慈溪、镇海、奉化、宁海、象山、定海等7县。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6月5日,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成立,划鄞县城区及近郊设宁波市,为省直属市。10月,第二专员公署改称宁波专员公署,驻宁波市,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余姚7县。11月,宁波市设镇明、海曙、江东、江北4区公所。
1952年1月,撤绍兴专区,上虞、新昌、嵊县3县和台州专区的宁海县划隶宁波专区。
1953年2月,划入绍兴县,划出定海县,新置舟山专区。
1954年4月,划出象山县隶属舟山专区。6月,台州专区撤销,临海、天台、三门3县来隶。宁波专区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余姚、上虞、新昌、嵊县、绍兴、宁海、临海、天台、三门13县。
1956年3月,温州专区仙居县来隶。
1957年9月,划入绍兴专区的诸暨、萧山2县。10月,划出宁海、临海、天台、三门、仙居5县,归属复设的台州专区。宁波专区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余姚、上虞、新昌、嵊县、绍兴、诸暨、萧山11县。
1958年2月,省辖绍兴市降为专区所辖市,划隶宁波专区。10月,撤舟山专区,舟山县复入宁波专区。12月,撤镇海县、鄞县,并入宁波市。宁波专区辖绍兴市和慈溪、奉化、余姚、上虞、嵊县、绍兴、诸暨、舟山、象山、天台10县。
1959年1月,台州专区又撤,象山县复隶宁波专区(1958年10月宁海县并入象山县隶台州专区),天台县划入宁波专区,划出萧山县属杭州市。
1961年10月,宁海、新昌、鄞县复设县,仍属宁波专区。
1962年4月,舟山县、天台县分别还属复设的舟山专区、台州专区。12月,撤绍兴市并入绍兴县。
1963年1月,复设镇海县,仍属宁波专区。
1964年9月,划出绍兴、上虞、新昌、嵊县、诸暨5县,还属复设的绍兴专区。时宁波专区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宁海、余姚7县。
1978年8月,镇海县划属宁波市。
1983年7月,宁波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实行市管县体制,原辖鄞县、慈溪、象山、奉化、宁海、余姚6县划归宁波市管辖。
1984年1月,海曙、镇明2区合并为海曙区。
1985年7月,撤镇海县,按甬江分界,江北为镇海区,江南为滨海区。同月,撤销余姚县,设立余姚市。
198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宁波成为计划单列市。同年,改滨海区为北仑区。
1988年10月,撤销慈溪县、奉化县,建立慈溪市、奉化市。
1990年,宁波市辖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5区,余姚、慈溪、奉化3县市,鄞县、象山、宁海3县。
1994年,宁波被确定为副省级市。
2016年,撤销宁波市江东区,将原江东区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宁波市鄞州区管辖。将鄞州区的集士港镇、古林镇、高桥镇、横街镇、鄞江镇、洞桥镇、章水镇、龙观乡、石碶街道划归宁波市海曙区管辖。撤销县级奉化市,设立宁波市奉化区。
截至2023年,宁波市下辖6个区、2个县,2个县级市,有73个镇、10个乡、73个街道办事处、754个居民委员会和2169个村民委员会。市政府驻鄞州区宁穿路2001号。
宁波市地处中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东经120°55'~122°16',北纬28°51'~30°33'之间,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市、新昌县、上虞区,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市的三门县、天台县相连。宁波市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统计年鉴公布的陆域面积是以0米等深线起算),全市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为3730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为8355.8平方千米,岸线总长为1594.4千米,约占全省海岸线的24%。全市共有大小岛屿614个,面积255.9平方千米。
宁波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区海拔4~5.8米,郊区海拔为3.6~4米。地貌分为山脉、丘陵、盆地和平原。宁波市山脉面积占陆域的24.9%,丘陵占25.2%,盆地占8.1%,平原占40.3%。
宁波地处宁波平原,纬度适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宁波市的多年平均气温16.4℃,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8.0℃,一月份最低,为4.7℃。宁波市无霜期一般为230天至24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0毫米左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50小时。宁波四季分明,冬夏季长达4个月,春秋季仅约2个月。若以平均气温大于22℃为夏季、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10~22℃为春秋两季这一标准划分一般是3月第六候入春,6月第一候进夏,9月第六候入秋,11月第六候入冬。作物生长期30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480毫米,山地丘陵一般要比平原多三成,主要雨季有3~6月的春雨连梅雨和8~9月的台风雨和秋雨,主汛期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
宁波市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余姚江发源于上虞区梁湖;奉化江发源于奉化区斑竹。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成甬江,流向东北,经招宝山入东海。
宁波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85种,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萤石、明矾石、叶蜡石、石膏、硅石、氟石、花岗石等,金属矿有铅锌矿、铁矿,都未形成矿床,或虽形成矿床,但品位不高。春晓油气田位于宁波市东南约350千米的东海西湖凹陷区域,总面积22000平方千米,天然气储量达700多亿立方米。而东海向来被誉为“东亚的波斯湾”,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仅在中国大陆架上的天然气储量就有5万亿立方米,原油储量约为1000亿桶。
宁波市域内植被分布南北差异不大,而东西方向差异明显。主要森林植被为马尾松,市域南北皆有分布,栽培经济作物则大都适应性较强。随海拔差异,自西向东依次分布有针叶林、阔叶林、栽培植物和滨海植被。针叶林分布于山顶,多为次生演替形成,部分保护较好地区也有针阔混交林。750米以下山地、丘陵分布有阔叶林,相当一部分为人工造林形成。天童森林公园、瑞岩寺林场、宁海南溪温泉等处保存有阔叶林原始群落。栽培植物多位于海拔50米以下,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人工栽培林木。滩涂和滨海荒地则分布有盐蒿、芦苇等耐盐植物。
宁波市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全市海域总面积为8355.8平方千米,岸线总长为1678千米,约占全省海岸线的四分之一。全市共有大小岛屿611个,面积277平方千米。宁波境内有两港一湾,即杭州湾、北仑港和象山港。
2023年末,宁波市拥有户籍人口62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其中市区316.1万人。全年全市出生32494人,其中男性16932人,男女性别比为108.8︰100。人口出生率为5.23‰,死亡率为8.55‰,自然增长率为-3.32‰;人口净迁入31692人,净迁移率为5.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96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79.9%,提高1.0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
宁波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化工基地,是中国华东地区的工商业城市,也是浙江省的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之一。宁波开埠以来,工商业一直是宁波的一大名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
2023年,宁波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52.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3.8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540.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528.5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之比为2.3∶45.8∶51.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7036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24176美元)。
2023年,宁波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384.1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5.9亿元,增长6.3%。全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35.1亿元,增长2.2%,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农林水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分别增长20.6%、10.7%和8.7%。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宁波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1.9亿元,比上年增长4.7%。粮食播种面积172.6万亩,增长0.1%,粮食产量75.0万吨,增长4.8%;猪牛羊禽肉产量10.3万吨,增长10.4%;禽蛋产量3.9万吨,增长11.3%;牛奶产量4.4万吨,增长3.0%。全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2家,截至年末累计达374家,其中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60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1家。
宁波市是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工信部公布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在所有城市中位居第四。
2023年,宁波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88.2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民营企业增长8.2%。分行业看,在36个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加值比重前十大行业呈“七升三降”,其中化学原料、汽车制造和电气机械制造业分别增长17.8%、13.9%和13.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3%,股份有限公司增长15.3%,有限责任公司增长9.6%,私营企业增长4.3%,外商投资企业增长2.0%,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5.7%。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23873.3亿元,增长1.0%,其中出口交货值3816.3亿元,下降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总额2207.6亿元,下降4.0%,其中利润总额1375.2亿元,下降2.2%。
宁波市的商业史由来已久。宁波商帮曾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并且成功进行近代化转型的地方商业团体。宁波本土金融业从钱庄起步。宁波钱庄业起步于17世纪初,当时位于江厦的钱行街是宁波钱庄集中之处。太平天国时期,由于贵金属运输被切断,宁波本地钱庄开始出现过账制度,资金收支不必使用现金,而通过钱庄汇转,统一清算。这一改变使宁波传统的钱庄业向现代银行业转变。而宁波商帮中也曾涌现出以秦润卿、虞洽卿为代表的大批金融界人士。
2023年,宁波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2.6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7.4亿元,增长6.2%。从限额以上主要商品类别看,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0.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87.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粮油食品、石油及其制品分别下降0.6%、2.0%和5.1%。年末全市限额以上贸易法人企业达10366家,全年完成营业收入45708.8亿元,利润总额447.4亿元。
2023年,宁波市完成证券成交总额1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股票和基金成交额6.3万亿元,下降4.0%。年末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239.3亿元,下降5.3%。全年期货代理交易量13081.8万手,增长17.3%;代理交易额7.6万亿元,增长4.5%。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307.9万户,增长7.7%。年末全市共有1家证券公司、32家证券分公司、166家证券营业部、1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1家期货公司、15家期货分公司和39家期货营业部。继续实施“凤凰行动”宁波计划,全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6家,完成首发(IPO)融资32.4亿元,年末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120家。
2023年末,宁波市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68家,其中政策性银行3家,大型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3家,邮储银行1家,外资银行7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9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2家,非银行金融机构6家。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3407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9%;本外币贷款余额38133.0亿元,增长15.6%。
2023年末,宁波市共有市级及以上产险机构31家、寿险机构26家、专业中介机构85家。全年完成保费收入455.2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7.8亿元,增长3.8%;人身险保费收入257.4亿元,增长14.2%。全年提供风险保障65.2万亿元,增长43.4%。全年赔付支出183.6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28.4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55.2亿元。
2023年,宁波市完成全社会货运量8.7亿吨,比上年增长9.1%,货物周转量5342.8亿吨公里,增长12.7%。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量9213.4万人次,增长91.1%。其中,公路客运量1953.0万人次,增长76.8%;铁路客运量5780.7万人次,增长95.0%;民航客运量1290.2万人次,增长109.3%。
宁波市是浙江东部的交通枢纽,宁波绕城高速公路(G1501)、杭甬高速公路(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G92)、甬台温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G15)、甬金高速公路(G1512)、甬舟高速公路(舟山跨海大桥,G9211)、甬台温复线高速(G15W3,象山港大桥及其连接线)、穿山疏港高速(S20)等多条高速公路的穿境而过,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落成,宁波到上海的时间从原先的4个小时缩短为2个小时。
2023年末,宁波市公路总里程达1148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64.7公里。全年宁波港域新建成泊位5个,年末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118个。甬金铁路正式建成通车;全年新增铁路里程62公里,铁路总里程达437.2公里,其中高铁里程158公里。
宁波港是国家大型港口,设备先进,运力充足,不但担负起宁波水路运输的重任,更成为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海运远洋贸易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
2023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2亿吨,比上年增长4.9%,连续15年蝉联世界首位,其中宁波港域完成吞吐量6.7亿吨,增长5.5%。全年宁波港域完成铁矿石吞吐量11145.1万吨,增长6.5%;煤炭吞吐量6332.8万吨,下降0.7%;原油吞吐量6200.6万吨,下降1.5%。全年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530.1万标箱,增长5.8%,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其中宁波港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30.2万标箱,增长5.0%。年末宁波舟山港共有集装箱航线302条,其中远洋干线142条。宁波舟山港已开通海铁联运线路超100条,其中固定班列25条,业务辐射全国16个省(区、市)的65个地级市。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是宁波的飞机场,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境内,是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机场占地面积250万平方米,拥有16个停机位,候机楼面积4.35万平方米,跑道全长3200米,宽60米,配有先进的通信导航和空中管制系统,达到4E级机场标准,可起降包括波音747在内的大型客机。机场距宁波市区12千米,距离市区仅有10~30分钟的车程,十分便捷。2022年10月30日,宁波机场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顺利首航,宁波正式成为第五航权开放城市。
2023年末,宁波市共有公交标准运营车辆9773标台,比上年减少1.6%;运营线路1243条,增长1.4%。轨道交通流量快速增长,全年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36627.9万人次,增长42.8%。年末全市共有出租车6145辆。
宁波轨道交通(Ningbo Rail Transit)是服务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其第一条地铁线路于2014年5月30日开通试运营,使宁波成为中国内地第二十一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截至2022年,宁波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5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总运营里程约185千米,共设车站127(含重复)座。
2024年8月,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35年)正式获得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复。《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明确了远期至2035年的发展目标,包括实现中心城区、余慈城区及其他重要片区的轨道交通覆盖,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效率。远期线网将由16条线路组成,总规模达到1162.5公里,其中市域轨道交通规模494.2公里,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规模525.2公里,余慈城区轨道交通规模143.1公里。此外,规划还提出了时间目标,如宁波市域60分钟交通圈、中心城区60分钟通勤圈等,以增强综合交通枢纽的链接能力。
宁波城际铁路/宁波市域(郊)铁路(Ningbo Intercity Railway):宁波至余慈城际铁路、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宁波至慈溪市域(郊)铁路、 宁波至象山市域(郊)铁路、杭绍甬城际线。
2023年末,宁波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25所,在校学生总数149.7万人。其中,在甬高校16所,全日制在校学生19.9万人;普通高中88所,在校学生10.8万人;中职学校32所,在校学生6.1万人;初中250所,在校学生23.5万人;小学381所,在校学生57.8万人;幼儿园949所,在校学生26.2万人。年末全市共有全日制民办中小学(幼儿园)621所,在校(园)生16.2万人,占全市全日制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生数的13.0%。
2022年12月1日,宁波市被教育部办公厅遴选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2023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631.0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财政科技支出182.2亿元,增长20.6%。完成专利授权6.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9372件。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20家,年末有效高新技术企业7021家,同比增长31.6%。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1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410家;新增省科技领军企业6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2家;新认定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累计3个;新增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累计22家;新增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10家,累计80家。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5505项,比上年增长35.1%;完成技术交易额888.0亿元,同比增长72.1%。
截至2023年末,宁波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78项。研究出台全国首个《“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社会化服务标准》。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新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宁波奉化陈王遗址和余姚杜义弄汉六朝遗址入选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宁波博物院《汇流——宁波建城1200周年特展》、周尧昆虫博物馆《一蝶一世界——周尧先生的科学人生与昆虫世界常设展览》荣获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水路考古取得新成果,持续推进井头山遗址二期发掘,奉化江流域先秦遗址考古调查新发现先秦遗址19处、文物点2处。全年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55个、城市书房41家、文化驿站18家。
2023年,宁波市共举办全国性以上赛事48项。组队参加杭州第19届亚运会,获得金牌15枚、银牌7枚、铜牌1枚;参加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获得金牌12枚、银牌17枚、铜牌17枚。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设施29760个,总面积达2850万平方米。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42.2亿元,比上年增长37.2%。
2023年末,宁波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067家。医院(含妇保院)226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含妇保院)10家,三级乙等医院(含妇保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158家。年末全市实有病床5.0万张,拥有各类专业卫生人员10.7万人,卫生技术人员9.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3.8万人,注册护士4.0万人。按户籍人口统计,每千人床位数、卫技人员数、执业医师(含助理)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8.1张、14.9人、6.1人和6.4人,每万人全科医生数7.6人。
2023年,宁波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731元,比上年增长4.9%,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4.5%。按城乡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44元,增长4.5%,实际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50元,增长6.3%,实际增长5.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1.66。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503元,增长5.8%。按城乡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347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039元,增长8.6%。
截至2023年末,宁波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40.9万人、517.2万人、341.6万人、471.2万人和386.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6.6万人和286.7万人。截至年末全市累计发行社保卡1027.1万张,社保卡金融账户激活率达70.7%。
截至2023年末,宁波市共有养老机构266个,床位数4.6万张。年末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6万人,全年低保资金实际发放6.9亿元。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1255元/月。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为2280元/月、2070元/月两档。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616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年有3.3万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8.9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全市3.3万名有康复服务需求的残疾人全部得到康复服务。年末全市特困对象集中供养2075人。
2023年,宁波市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5.4万套(间),累计达到15.1万套(间)。全年改造城中村197个、总面积1014.6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49个、总面积121.4万平方米,“综合改一次”等3项经验入选住建部清单。出台《宁波市公租房保障实施细则》,全市公租房在保家庭6.15万户。
2023年,宁波市县两级慈善总会募集善款9.8亿元,救助支出9.3亿元,帮扶困难群众54.4万人次;截至年末市县两级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善款达117.2亿元,救助支出97.8亿元,帮扶困难群众673.0万人次。全年全市民政系统慈善机构募集善款35.8亿元,救助支出21.3亿元,受助人数达162.8万人次。全年市县两级慈善义工队伍共开展活动15727场次,参加服务的义工25.7万人次,服务时间累计达47.6万小时。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早在周朝已有此称。“甬”字是古代大钟的一个象形字,在鄞、奉两县的县境上,山的峰峦很像古代的覆钟,故叫甬山,这条江就叫甬江,这一带地方就称为“甬”地。此外,因旧宁波府管辖的会稽山文脉连亘,其主峰上有四个穴,像窗户一样透着光线,被称为“四明山”,“四明”也成了宁波的别称。“宁波会馆”也雅称为“四明公所”。
宁波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宁波话拥有29个声母,具有全浊音。宁波话拥有50个韵母,具有入声韵。宁波话有7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宁波话中保留了不少中古音,借助于《广韵》和《玉篇》这些古典的工具书,可以查到它们的最原始的写法。当然,这些字往往十分冷僻难认,非专业人员一般不可能读出和读准。但是,如果从词义的角度来看方言,会发现它的三音节、四音节的俚语、俗语、比喻语、方言成语以及更多音节的短语和谚语,不但可以书写,而且十分精彩生动,这些正是宁波话的最活最有生命力的因素。宁波话中的象声叠韵词、固定搭配、倒置、拟声等语言特点和众多极具乡土特色的民间谚语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意趣。自“五口通商”开埠,西方文化东渐,舶来品也日益进入市民生活视野,旧时称西方为西洋,故有许多名词冠以“洋”前缀,成为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语言现象。
四明学派:南宋淳熙年间,有“淳熙四先生”之称的明州学者杨简、袁燮、沈焕等人以研究、师承陆九渊的以“心”为构成宇宙万物来源的“心理”合一的“心学”为主,兼综朱子理学诸学学说而形成的学派风格。
姚江学派:其创始人为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余姚人王守仁(别号阳明),因余姚有姚江穿流而过而得名。王守仁继承和发扬了南宋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哲学思想,集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大成,史称“王学”。其主要继承人有钱德洪、沈国模、史孝咸等。
浙东学派:其创始人为明末清初启蒙主义思想家、余姚人黄宗羲。黄宗羲在政治上公开揭露和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指为“使天下不得安宁”的罪恶之源,主张民权。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学术上提倡“经世致用”。除哲学、史学外,对天文、地理、数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都有研究,是清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有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等。
宁波主要的曲艺有甬剧、姚剧、宁海平调、四明南词、宁波走书等。
宁波菜以海鲜名闻内外,向以蒸、烤、炖制海鲜见长,别具特色,轻形式,重实味,鲜咸相兼,美味可口,宁波人昵称“下饭”。烹饪制作大都采取了蒸、烩,特别讲究火候、刀功,极注重色、香、味俱全。宁波十大名菜为冰糖甲鱼、剔骨锅烧河鳗、苔菜小方烤、雪菜大黄鱼、腐皮包黄鱼、网油包鹅肝、荷叶粉蒸肉、黄鱼海参羹、彩熘全黄鱼、炒鳝背。尤以冰糖甲鱼、锅烧河鳗为宁波传统名菜之最。
此外,各种饭后点心也别具风味。宁波十大名点:猪油汤团、龙凤金团、水晶油包、豆沙八宝饭、猪油洋酥块、三丝宴面、鲜肉小笼包子、烧卖、鲜肉馄饨、酒酿圆子。其中,尤以宁波猪油汤团为中国闻名小吃。其他美食则有邱隘咸菜、宁波汤圆、溪口千层饼、水果杨梅、象山海鲜、奉化芋艿头、奉化水蜜桃、年糕、尚田草莓、杨梅、三北豆酥糖、河姆渡茭白等。
地处浙东的宁波市在越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俗。
宁波传统工艺,在深厚的积淀中孕育而成的。诸如骨木嵌镶、金银彩绣、泥金彩漆、朱金木雕、甬式家具等,选用木材讲究,手艺精绝,风格独特。
截至2022年6月,宁波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个、国家级传承人16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6个、省级传承人101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72个、市级传承人381名。宁波拥有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区。
宁波市拥有众多文化古迹,除了闻名两岸三地的溪口镇外,西靠四明山,东临东海,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宁波独特的自然风光,此外自然风光还有松兰山、九峰山、九龙湖、五龙潭、南溪温泉、野鹤湫旅游风景区、浙东大峡谷等也是宁波有名的生态旅游景点。
截至2022年末,宁波全市共有星级酒店75家,其中五星级21家;共有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9处,其中国家级1处。
截至2023年12月,宁波全市共创建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87家,其中5A级2家、4A级36家、3A级49家。
宁波市是中国盛产海鲜的主要区域之一,黄鱼、带鱼、墨鱼、石斑鱼、香鱼、弹涂鱼、海鳗、梭子蟹、海虾、蚶子、缢蛏、牡蛎、泥螺、贡干、海蜇、苔菜等,其中有干海产品:鱼翅、海参、黄鱼鲞、明府鲞、红膏炝蟹、酒醉泥螺、虾干、鲍鱼、虾皮、新风鳗鲞、海蜇、海带、烤鱿鱼片等。
宁波美食:三北豆酥糖、奉化千层饼、余慈杨梅、奉化水蜜桃、象山红、余姚榨菜、宁波腊鸭、宁波油赞子,特别是宁波汤圆和酒酿圆子入选中华名小吃行列。
自南宋开始,宁波出现了大批重要官员。南宋时产生三名宰相的鄞县史氏家族即出自宁波。明代,宁波出现了被誉为“天下读书种子”的名臣方孝孺,还有四位内阁首辅沈一贯、张煌言、熊汝霖和沈宸荃以及多位尚书。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中华民国第六任、第七任“总统”蒋经国皆是宁波籍,民国军政要员属于宁波籍的还有胡宗南、俞济时等。
宁波商帮兴起于明代中晚期,以创办同仁堂的乐显扬为代表。清代中晚期,宁波商人登陆上海,成为重要的商业和社会力量。这一时期的代表有李也亭、镇海方氏家族、严信厚、叶澄衷、虞洽卿等等。孙中山曾评价道:“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二战以后,宁波商帮转移到香港、北美洲等地,此时的代表为王宽诚、包玉刚、邵逸夫、李达三、曹光彪、应昌期、张忠谋、赵安中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波也涌现了一批商界名人,包括丁磊、庄思浩等。
文化、科技界的宁波名人有南宋词人吴文英,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清代学者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文学家姚燮,书法家梅调鼎。民国时期,宁波出现了文人陈布雷、林汉达,作家柔石、殷夫、唐弢,书法家沙孟海和国画大师潘天寿。当代宁波的文化界名人有戏剧理论家、文化学者余秋雨,英语文学家陆谷孙、英国诺丁汉大学校监杨福家、北京大学医学部校长韩启德、中国科学院前院长路甬祥、近现代教育家蒋梦麟、地质学家翁文灏、生物学家童第周、遗传学家谈家桢、断手再植之父——骨科学家陈中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网络作家庆山、著名影星周星驰等。此外,出生宁波和祖籍宁波的两院院士总数超过百名。
体育界有2020年东京奥运会首金、双金获得者杨倩,2020年东京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汪顺。
政界:韩正(浙江宁波慈溪人)、卢展工、沈跃跃(女)、杜家毫、姚高员(浙江慈溪人)、蒋卓庆(慈溪)、陈奕君(女)、施小琳(女,浙江宁波余姚人)、洪秀柱(女,浙江宁波余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