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蟋蟀

更新时间:2024-10-30 18:17

宁津蟋蟀是昆虫纲蟋蟀科动物。

种类产地

宁津蟋蟀种类繁多。因特有的地理条件和特有的环境小气候,宁津的柴胡店镇原尤集乡、孟集乡、保店镇、宁津镇原小店乡、杜集镇原常洼乡等地所产的“斗蟀”最好。原尤集乡陈庄一带所产的“斗蟀”最出名,杜集镇南孙西村一带所产蟋蟀最有名,其百余元的小虫在国内多个大城市夺帅,勇猛善战,不畏强敌,受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各大城市蟋蟀爱好者的青睬。宁津县政府计划在2015年前将孙西村列为蟋蟀重点养殖基地,发展旅游业,带动全村经济大发展。

追溯历史

据传,明朝时贾大岭、耿老夫(身份不明)为给皇宫寻找能斗遍天下蟋蟀,走访民间来到宁津县,住在原尤集乡赵铁锅村,亲自采定陈庄一带的土地所产的“斗蟀”为贡品。

传说风流皇帝宋徽宗酷爱玩蟀,被金兵俘虏,押送金国,路过山东宁津,突然随行的行李散了,从车上掉下来一个小盆,里头蹦出一只蟋蟀。宋徽宗睹此爱虫,思念故国,不禁黯然神伤,垂泪对蟋蟀说,你走吧,八百年后,你会称雄华夏。正好800年后,在宁津举办了第一届蟋蟀文化节。这个故事虽带有传奇色彩,但它说明中国虫文化底蕴的深厚。

宁津虫以其体魄魁伟,牙齿尖利,斗性厉害,并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赛冠军,而著称于世。所以蟋蟀使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宁津县政府从1991年起,年年办蟋蟀节,招揽天下“蟋蟀虫迷”。宁津县的各个乡,几乎都设有蟋蟀市场,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南京、广州、深圳的“蟋蟀虫迷”川流不息、络绎不绝,可乐坏了宁津的父老乡亲们。蟋蟀文化已成为一道诱人的风景线。 山东省宁津县的蟋蟀,以体健力足、剽悍好斗、刚柔相济而闻名全国。近几年来,每逢夏末起,北京、天津、广州、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徐州、西安等十几个大城市都有爱好者到宁津县大量选购蟋蟀。

斗蟋蟀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是一项很普遍的传统文化活动。近几年,我国部分城市及东南亚地区逐步形成了蟋蟀热。在一些省市,蟋蟀协会、蟋蟀市场也应运而生。

宁津县城、尤集乡、孟集乡、柴胡店镇等都形成全国性的蟋蟀市场。每年在“立秋”前蟋蟀即开始上市。大量集中上市是8、9月份,一般接待外地选购人员,每月1000至2000多人次。一只蟋蟀,少则几元,几十元,多则500—600元,最高可灰一两千元,商场上日成交额能超万元。据专家介绍,宁津县有适宜蟋蟀生长繁殖的气候、水质、土壤。在以往的全国及国际大赛中,宁津县蟋蟀多次力挫群雄,夺得冠军。

近几年,宁津县把开发蟋蟀资源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中拉院联合成立了“宁津县蟋蟀研究会”,聘请中科院吴继传教授为名誉理事长兼技术总顾问,同时编写出版了《中国宁津蟋蟀志》一书,组织了中国宁津蟋蟀节。

2011年8月6日蟋蟀上市,随着日期的推进,上市蟋蟀越来越多。县城、尤集乡、孟集乡等处,售蟋蟀的人都在二三百人以上,每人面前少则有三四十,多则有六七十罐,更多的有一二百罐。他们在南东墙根下、树荫下等凉爽的地方,一溜一溜的,分开等级,摆摊出售。

外地的蟋蟀爱好者,大部分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也有些六十多岁的老者。他们都是行家里手,拿着蟋蟀草(俗称马唐草、爬蔓草,一端有一绺像胡须似的纤维),用它拨斗蟋蟀,然后观察其反应,进行挑选,最后成交。

而今在蟋蟀市场旁,每天有多次班车和出租车辆往返于柴胡店、龙集乡、孟集乡之间,还有包车,约定时间接送,十分方便。

产品文化

在全国各地“斗蟋蟀”大赛中,宁津产的蟋蟀联得冠军。1990年,宁津县委宣布正式成立“宁津县蟋蟀研究会”。并于1991年8月16日举办了首届“中国宁津蟋蟀节”。《农民日报》、《经济参考》、《信息日报》、山东省《新闻联播》、省广播电台等10多家报刊电台播发了我县举办蟋蟀节的盛况。

每逢“立秋”之后,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唐山、杭州、南京、合肥、无锡、徐州、广州等大中城市的蟋蟀爱好者慕名而来,涌入宁津。大量捕捉、购买蟋蟀,促其在我县县城老车站、柴胡店镇一带形成多个蟋蟀市场,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宁津蟋蟀以个大体壮、勇猛善斗声名远播。

全国之首

宁津蟋蟀居全国之首,兼具南北虫的特点,而集于一身。宁津蟋蟀即有南方蟋蟀的优点,即有南虫的个大、头、顶大、腿大、皮色好,同时又有北方干旱区虫的体质、顽强的斗性、耐力、受口与凶悍,具有咬死不败的烈性。故是近年来全国蟋蟀大赛的冠军。并在香港蟋蟀比赛中两次夺魁。历史上宁津蟋蟀闻名北方,为历代帝王斗蟋的进贡名产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