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19 14:21
宁海话是指宁海县境内通用的语言,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的甬江小片和吴语台州片的过渡方言,北部属太湖片甬江小片,南部属台州片,两片分界一说为岔路镇,一说为梅林街道杨梅岭水库。其中宁海城关话为正统宁海话,即跃龙街道以及部分桃源街道的方言。
宁海话属吴语,是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跟台州片之间的过渡性方言,与南部三门县的方言较为接近,通话无碍。宁海话内部不一致,有比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北部以西店话为代表,接近宁波话;中部以城关话为代表,是正统的宁海话;南部以桑洲话为代表,接近台州话。北部宁海话属太湖片甬江小片,南部宁海话属台州片,宁海城关话归属有争议(太湖片或台州片),因太湖片方言和台州片方言在宁海城关话的词汇、发音、语法上均有所体现,出现两种方言的部分特点并存的现象。这种由北往南渐次变化的方言现象,多少跟境内的地理环境及过去的行政设置有关。 各处宁海话口音虽有差异,但全境人民皆可自由通话。
日头(太阳) 天架(天气) 落雨(下雨) 今密(今天)
年加年(每年) 旧年(去年) 下来年(明年) 天亮(明天)
ěn(男孩) 囡(女孩) 老倌(丈夫) 内客(妻子)
济手(左手) 顺手(右手) 年年好(很好) 道地头(院子)
苞芦(玉米) 寒豆(豌豆) 天罗(丝瓜) 辣茄(辣椒)
菜头(萝卜) 天萝丝(油条) 归家(回家) 好相(好看)
装扮(捉弄) 吉甜(疼爱) 讲白谈、搓白谈(闲聊) 嬉(玩耍)
杀甲(厉害) 讨饭头(乞丐) 隔壁邻舍(邻居) 八月、jia13卵、痴卵(蠢材)
老师头(师傅) 拐子(骗子) 贼骨头(贼,小偷) 绿寇(强盗)
牢监犯(囚犯) 两老倌(二口子) 夜结力(夜宵) 摘日头(晒太阳)
难相(难看) 屋里(家里) 拉涴/屙(拉屎)洋芋(土豆)睏觉(睡觉)
蚊虫(蚊子) 蚊虫老虎(蜻蜓,说明蜻蜓以蚊子为食) 惬意(舒服)白药酒(家里自制的米酒)
欧包(都是菜的意思)箸(筷子,吴拼dzy213)凫茈(荸荠,吴拼bu zy)
猢狲(猴子)老角麂(麂) 豺狗(豺) 昏猪(獾)
吃饭—— 邱饭
傻瓜——家卵[qia] [rle]
你—— 尔侬;是你啊——了尔啊
我——我侬;是我啊——了我了
他——自 ;是他啊——了自那
舒服——狭意;
蛮舒服——噶狭意,蛮狭意
油条——天类丝 [tian] [lai] [si] (会不会说“天类丝”, 这是鉴别是否土著宁海人的最佳方法,说“天类丝”肯定是土著,不说的不一定);
明天——天亮 [ti] [niang];
明天上午——天亮酷醒;
等别人年糕当夜饭——忙宁郭模斯当牙饭 [mang ning guo mo si duang ya fe] ;
你张张相,其来的呒不?——你去看看他在不在?
格本书捉得你还。—— 这本书还给你。
外面雨大得猛,等一计再次。 ——外面雨很大,等一会儿再去。
你先带头次,我慢点来。—— 你先去,我等会儿来。
宁海方言人称代词说法的地理分布及其类型
宁海方言“我”的发音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发音是吾[ŋo 23 ],主要分布在宁海北部的地区,
从跃龙开始至西北的深 和东北的大佳何地区(除西店外);第二类发音是我[ɦuo 23 ]/偶[ɦəu 23 ],主要分布在宁海的中部及南部地区; 第三类发音是阿[ɦa 23 ], 只有靠近宁波奉化的西店镇发这个音。可见, 第一类和第二类“我”的发音在宁海方言中是主要发音形式。第一类吾[ŋo 23 ]的发音,因其地域靠近宁波奉化,体现了宁波市区语音特点,仍保留 古 疑 母[ŋ] 的 读 音 ; 第 二类“ 我[ɦuo 23 ] ”/ “ 偶[ɦəu 23 ]”的读音,古疑母[ŋ]完全脱落,比较接近普通话发音。
(二) 第二人称“你”
宁海方言“你”的发音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单音节的尔[ŋ̍213]和双音节的尔+后缀侬, 这一类在宁海方言中主导地位, 18 个乡 镇点中占了 16个;二是单音节的侬[noŋ 35 ],只分布在北部的西店镇和西北部的深 这两个调查点。发音为“尔[ŋ̍213 ]”音节, 走了一条逐渐音节偏向简化前部留后部音素的演变过程; 而读音为“侬[noŋ 35 ]”的则相反, 走向了简化后部以保留前部音节的演变道路,相对保留了声韵母的完整性,偏向较老式的吴语的语音形式。在宁海的岔路、一市、越溪、长街、黄坛这五个方言调查点,在说单数式第二人称“你”的时候,由于口语表达的习惯, 往往在“尔[ŋ̍213 ]”后附加后缀“侬”或“ ”。一般见于指向性较为明显的句子。如黄坛调查点句子: “尔 阿里人?(你是哪里人?)”。再如岔路、一市、越溪调查点, 在说“你”的时候往往附加“侬”, 但这个后缀“侬”已近逐渐失去了复数含义,而变为单纯词缀附加于单数式之后。但在具体使用中与表复数的“尔侬”有混用的现象。
(三) 第三人称“他”
宁海各乡镇单数第三人称“他”的发音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发[ʣɿ 213 ] 音, 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古代的齿音(今称舌尖前音), 而没有腭变为[ʨ]组舌面音, 本字是“其”, 为了与后面已经腭变为[ʨ]组相区别,词形暂且写作“其1”;这类发音和词形在宁海各乡镇中,使用范围较广,占11 个调查点。即, 不同于第一类中的声母, 是宁海方言相对于宁波方言较为明显的不同点;第二类的发音是[ʥi 213 ],已经腭变为[ʨ]组舌面音,占5 个调查点, 本字也是“其”, 暂且写作“其2”, 它的发音和词形与宁波六区 60个调查点一致。第三类的发音为茄[ʥia 213 ], 只出现在西店和大佳何两个调查点,但发音比较特殊,疑是由表示复数“他们”的[ʥi 23 la 35 ] 快速连读后 , 声 母 l 脱落而合音 成
[ʥia],这也符合连读合音的一般规律。
“我们”词根的发音及词形有“阿[ɦa]、我[uo]、偶[ou]、吾[ŋo]”4-5 四类,表示复数意义的词尾也有“啦[la]、侬[noŋ]、顿[təŋ]、开[k h e]”四种。按照词根分类,可以归为四类: 一是“阿”类,有“啦、侬、顿”三种复数词尾,占据8个调查点,其中“阿顿[ɦa 22 təŋ 45 ]”的说法,分布区域最广,占了6个。二是“我”类,只有“顿”一个词尾,分布在4个调查点,可见“顿”尾,一共10个点,在全境18个调查点中,占据一半以上。三是“偶”类,有“侬、开”两种复数词尾,占据3 个调查点, 其中“开[k h e 44 ] 尾”,“我们”叫“偶开[ɦou23k h e 35]”,发音和词形都比较特别,只出现在桃源调查点。四是“吾”类,有“啦、侬”两个词尾,涉及3个调查点,是甬江片常见的复数词尾。此外,在梅林和大佳何两地还存在用第一人称单数“吾[ŋo 23 ]”表达复数义,这也是单复式混用的现象。
宁海方言中, “你们”词根的发音及词形基本上只有“尔[ŋ̍]”一类,而词尾比较丰富,有“开[k h e]、
顿[təŋ]、啦[la]、顿开[təŋkh e]”四类。还有一个合音词“ [na 23 ]”,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靠近奉化象山港的6个调查点,疑是尔 [ŋ̍][na]快速连读后脱落ŋ形成。桃源调查点, “你们”说“尔顿开[ŋ̍23 təŋ 44 k h e 35 ],双音节词尾,发音和词形很有特色。
(三) 第三人称“他们”
宁海方言中, “他们”词根的发音及词形基本上也只有“其”一类,与第一人称单数的“其”一样,有[ʣɿ]和[ʥi] [1] 4-5两个发音;发[ʣɿ]的, 在 18 个调查点中占据10个, 是主流读音。词尾很丰富, 有“啦[la]、侬[noŋ]、开[k h e]、白人[bɛʔ 2 ȵiŋ 23 ]、兜人[dəu 22 ȵiŋ 23 ]”五类, 但分布相对比较分散,除了“啦[la]和侬[noŋ]”尾, 占据 4 个以上调查点外, 其余基本上只涉及 1 个调查点。 还有 1 个合音词“茄[ʥia]”, 也表示复数“他们”之意; “其[ʣɿ]”有时也存在与复数式混用的情况。
词汇的保留
宁海的俗语通俗、生动又充满着地域性,除此之外,它还保存着一些古汉语词汇。“娘忖儿,路样长;儿忖娘,箸样长”中的“箸”,是筷子的意思,《礼记·曲礼》中就注“羹之有菜者用梜”为:“今人或谓箸为梜”。说明春秋时期箸有了筷子的含义,宁海则沿用到现在。还有“六月蛏,剩根筋;八月鳎,壮如鸭;八月廿三蝤蛑棕”中的“鳎”和“蝤蛑”,“鳎”是指“箬鳎”,人们称之为比目鱼,而宁海人的说法“鳎”则是它的真名。宁海的青蟹名气很大,三门青蟹节的青蟹大多数取之于宁海的越溪、一市等三门湾地区,宁海人叫青蟹就是“蝤蛑”,而这恰恰就是青蟹的真名,青蟹只是从螃蟹的外壳是青色的特点所起的别名。再如至今未进化的远古野生海洋动物“鲎”,所有人都不知其为何物,而宁海人将“雨后复斜阳”时天空中所出现的彩虹叫做“鲎”,非常正确,意指彩虹和“鲎”的一些相似点。
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许多古词汇已经消逝在时光中了,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还称呼青蟹为“蝤蛑”,称呼彩虹为“鲎”,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语言中已经没有“蝤蛑”和“鲎”的说法了,大多数也不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再比如“锄头刀锲铁耙锄,草刮田圈牛扼犁,水棍拗棚汤草桶,稻桶遮阳秧络耙,脚箩米具糠噬拐,麦篥团空竹畚斗,蜂筒捣臼砻磨碾,矸头踏对铁火楸。”中列举的这些农具,当社会进步,单纯的粗放型农业已经不再是社会的经济支柱时,这些农具都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年轻的一辈不仅没有机会见到这些东西,连名字都不会念了。所以拯救方言是刻不容缓的,各种文化的融合是增强了语言的丰富性,但是也使得一些不常用词汇渐渐被遗忘了。
行政设置对宁海方言的影响
宁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息劳作,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县,属临海郡。唐神龙二年(706),析置象山县。唐天宝元年(742)改属台州路。民国元年(1912)直属浙江省,三年(1914)属会稽道(治今宁波市区),十六年(1927)直属浙江省。二十一年(1932)属浙江省第五特区(治今临海市)。民国二十二年,改属浙江省第四特区(治今宁波市区),二十三年属临海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划海游等17乡镇归新建的三门县。1949年宁海解放后,属台州专区,1954年属宁波专区。1957年复属台州专区。1958年10月撤宁海,并入象山县,县治设力洋,后移原宁海城关。1961年10月恢复宁海县建制,属宁波专区。由于宁海坐落于台州和宁波的交界地带,自近代以来反复隶属于宁波和台州,语言上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箸”这个字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行政设置对宁海方言俗语的影响,台州人称筷子也是“箸”,而宁波人则是称为“筷子”。再比如“我”这个字的发音,宁海全境都是“吾侬”,“尔侬”表示我和你,并且宁波话里的“侬”也是从“尔侬”合并尔来,由此可见宁海话同宁波话也是息息相关。总体说来,由于宁海在历史上更多时间是属于台州的,所以受台州话的影响比较大,如“望”字,台州讲“茫”,宁海人同样讲看护山林也为“茫山”。
修辞手法的使用
再次,宁海方言虽然“俗”“土”,但是却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得它们生动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不禁感叹起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来。比如“三年勿养猪,敲泥篰呀天嘶。”就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明土壤实在是太硬了,连敲泥软化泥土的篓子都叫苦连天,叫得声嘶力竭了。运用拟人手法的还有“茶山戴帽,海水晒燥;茶山脱帽,大雨来到。”把大雾比喻成大山的帽子,起雾是戴帽子,雾散是脱帽子,事实上当起雾时站在远处,雨雾缭绕的山顶还真像是戴上了一顶白蒙蒙的帽子。
除了拟人之外,夸张的手法在宁海俗语中也经常被用到。夸张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使用得当会有让读者忍俊不禁的效果。如“做生活冷缩缩,吃饭汗吃出。”就是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一个懒惰的人,这个人干活的时候就不愿意动,缩手缩脚的,而到了吃饭的时候呢,却连汗都吃出来了。“独个宝,当头六月着夹袄。”也是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描述了长辈是如何爱惜唯一的孩子,把他当作宝贝,六月大热天的怕宝贝着凉给他穿上夹袄,除夸张手法的使用外,这个例子中还包含了点反讽的意味。 除了常见的比喻、拟人、夸张等外,宁海俗语中还有许多其他修辞手法。比如“东门漓卤滴浆,西门大棒夹枪,北门珍珠宝贝,南门瓜瓠茄菜。”是使用了排比。而“大蛇欺小蛇,小蛇欺蛙蟆;蛙蟆欺蚱蜢,蚱蜢欺稻虾。”则是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
[花戏百出] 喻人善耍花招。
[汪七汪八] 态度傲慢,语言狂妄。
[嗨五嗨六] 吹牛皮。的基本方法或窍门。
[寿头寿脑] 指人傻里傻气。
[生病黄鱼] 身体虚弱多病。
[条条直直] 直爽。
[趁早莫亮] 抓紧时间。
[乱讲三千] 信口开河。
[四四十六] 做事死板,不能圆通。
[三日两头] 经常不断。
[搞七捻三] 故意干扰阻挠。
[一挂搭出] 一模一样,十分相似。
[小气薄力] 喻体虚力弱之人。
[呒青白头] 无缘无故。
[嬲头扼脑] 表情娇嗔做作。
[糖甜蜜滴] 喻关系极其亲热。
[沥卤拉卤] 拖泥带水不干净。
[刁钻古怪] 喻人行为狡狯奇特。
[稀奇古怪] 稀罕而奇怪之事。
[眼泪鼻泣] 痛哭流泪的样子。
[得上遍上] 犹得寸进尺。
[轻脚猢狲] 喻轻佻不稳重之人。
[瞒三摁四] 再三隐瞒实情。
[是直为直] 按规例交往,不须客气。
[活现世报] 行为不端,当世即受报应。
[活络石头] 喻人行为或处事圆滑不可靠。
[古老八董] 古老而陈旧。
[上落套头] 喻做事的基本方法或窍门。
[日念夜唔] 喻人背时,多讲多念。
[二五得六] 谓醉汉语言不清,常用此语。
[糯米心肝] 喻人心地仁慈,行为软弱。
[花戏百出] 喻人善耍花招。
[隔笆撩菜] 把与己无关之事揽来办理。
[屙塞心肝] 喻人处事悖于常情。
[见花拗花] 喻贪色之徒的行径。
[呒影画猫] 捏造事实。
[傍本良心] 基本的道德良心。
[狂七狂八] 喻人憨呆而粗浅。
[件头件脑] 喻人固执而自以为是。
[哦龙喝虎] 高声呼喝之状。
[汪七汪八] 态度傲慢,语言狂妄。
[心事倒棚] 喻十分担心而气馁。
[毛面众生] 喻不讲人情、动辄翻脸的人。
[条条直直] 直爽。
[直流水桶] 喻性格耿直。
[寿头寿脑] 指人傻里傻气。
[小气的笃] 吝啬。
[热天暑道] 酷暑炎夏。
[老三老四] 喻人资历浅薄而摆出老资格的样子。
[娘亲姆戚] 指直系亲属。
[牵三劫四] 胡乱拉扯拼凑。
[生横枝节] 无事生非而寻衅。
[直拔头犁] 头脑简单,做事不假思索。
[花脸公子] 喻富家贪色子弟。
[嗨五嗨六] 吹牛皮。
[喝五道六] 胡乱语言,高声吹嘘。
[半狼四藉] 浪费粮食或食品,不爱惜。
[死样活气] 态度冷漠而不明朗。办事拖拉亦用此语。
[生病黄鱼] 身体孱弱多病。
[趁早莫亮] 抓紧时间。
[有心呒意] 办事不认真、敷衍别人。
[哭竹无赖] 装作可怜,以求得别人同情。
[三面六洞] 在众人面前议定某事。
[大夹小细] 大大小小的人或物杂在一起。
[一掴搭出] 一模一样,十分相似。
[呒数搭帐] 心中无数,没有把握。
[瘪死稻秆] 精神不振,萎靡颓唐。
[心烦薹糟] 心情烦乱而惶惑。
[挑弄翻嘴] 搬弄是非,挑唆滋事。
[单门心思] 一心一意,念头集中。
[三日两头] 经常不断。
[三抛三跌] 喻多次遭到挫折,生活道路坎坷。
[小气薄力] 喻体虚力弱之人。
[搅七廿三] 故意干扰阻挠。
[七勖八叶] 东拉西扯。
[乱讲三千] 信口开河。
[屙皮脸气] 死皮赖脸。
[挑嘴三妹] 喻喜欢搬弄是非之人。
[对眼鼻冲] 面对面。
[带儿夹囡] 拉扯着儿女。
[疙里疙瘩] 指难弄的人或事。
[绕尸裹脚] 纠缠不清。
[空口白话] 说话不负责任。
[头头蚂蚁] 带头做坏事的人。
[粘卵毛兔] 形容做事莽撞,有点傻。
[粘卵拔等] 傻到一定境界了。
儿称(想)娘字(筷子)样长,娘称儿路样长。
惊蛰前雷,四十二日大门难开。(指多雨)
三岁看到老,从小要学好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只要坐得正,那怕和尚尼姑同板凳。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冬雾雪。
心正勿怕壁斜,猛火勿怕青柴。
吃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人怕伤心,树怕伤根。
六月尽,七月半,八月十六好甭算。(指台风)
人要脸,树要皮。
风风凉凉,晴到九月重阳。
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
红霞红霞,无水烧茶;黄亮黄亮,大水泛涨。
勿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大晕(指月晕)风,小晕雨。
一心想得宝,一世苦到老。
冬至前后,砂飞石走。
人前教子,背后教妻。
田螺浮水面,大雨隔田岸。
人要心好,树要根好。
燕飞低,披菱衣。
三只乌龟叮只鳖,勿瘪也要瘪。
月亮毛毛,大水滔滔。
大蛇欺小蛇,小蛇欺蛙蟆;蛙蟆欺蚱蜢,蚱蜢欺稻虾。
日落勿返光,洋上大风狂。
三兄四弟同条心,门前泥土变黄金。
潮涨风起,潮平风止。
田邻好,好种稻;邻舍好,好靠老。
天上大头云,开船要当心。
指头伸出有长短,牙齿口舌要相争。
稻黄一日,麦黄一刻。
宁可子孙被人欺,不愿子孙欺别人。
种麦勿用灰,到头要吃亏。
只见和尚吃馒头,勿见和尚受戒难。
油菜浇花麦浇苗。
一分铜细一分货,一分气力一分收成。
草籽种三年,坏田变好田。
一旦得蛇咬,三年怕青草。
谷雨种棉花,好甭问人家。
勿怕勿识货,只怕货比货。
麦要晒须,稻要淋穗。
后生要俏,骨头冻得咯咯叫。
廿亩棉花廿亩稻,睛也好,落也好。
内客(妻子)是个宝,卖田卖地也要讨。
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春霜难露白,露白要赤脚。(下雨)
春到一刻,百草转脊。
清明要明,谷雨要淋。
春东风,雨做工;夏东风,井底空;秋东风;烂草蓬;冬东风,要旱冬。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夏天三日北,大水浸上屋。
吃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六月北风如毒药。(指要下雨)
六月北风打过更,雨在门外张。
芒种呒雨,紧割小麦两日半。(指要下雨)
六月打西北(风),晒死桃丝竹。
六月勿热,五谷勿结;六月盖被,有谷呒米。
六月尽,七月半,八月十六好甭算。(指台风)
雨打秋,件件收;雨打秋头廿日旱;雨打秋二烂稻秆。
风风凉凉,晴到九月重阳。
七月秋风转,八月戴帽碗。
雨夹雪,落勿歇。
冬至前后,砂飞石走。
冬冷勿算冷,春冷冻煞犊(爱央切)。
冬至月头, 日佝夜佝;冬至月中, 日风夜风;冬至月尾,好在年里。
雨打鸡啼丑,水伞勿离手。
雨打天亮头,晒死黄牯牛。
红霞红霞,呒水烧茶;黄亮黄亮,大水泛涨。
东鲎(虹)日头西鲎雨。
大晕(指月晕)风,小晕雨。
晴,丈二一粒星;落,星界嵌木杓。
云走东,车马通;云向南,雨漂船;云走西,马溅泥;云朝北,好晒谷。
雷雨隔田土勘。
雷响天边,雨在眼前;雷响头顶,有雨勿紧。
田螺浮水面,大雨隔田岸。
桕子叶里白,烂田好种麦。
燕飞低,披蓑衣。
蛐蟮(蚯蚓)出洞爬,雨水乱如麻。
月亮毛毛,大水滔滔。
晏开天,独日晴。
呒风是暖天,呒饭是荒年。
日落勿返光,洋上大风狂。
月上山,潮涨滩;月光中,潮放垅。
潮涨风起,潮平风止。
天上大头云,开船要当心。
远望海水清,天气必定晴;远望海水暗,必有风雨来。
初三、十八、昼平夜拔。(指潮候)
有水呒肥一半谷,有肥呒水朝天哭。
一百廿日田头孝。(田间管理)
稻黄一日,麦黄一刻。
种麦勿用灰,到头要吃亏。
三年勿养猪,敲泥(竹部)连天嘶。(泥土板结)
人要肥,圆眼煨猪蹄;田要肥,猪栏垃圾泥。
油菜浇花麦浇苗。
草籽种三年,坏田变好田。
拉籽牵牵线,壅壅要三遍。(言基肥作用大)
谷雨种棉花,好甭问人家。
处暑花麦白露菜,七葱八 九大蒜。
麦要晒须,稻要淋穗。
谷芽一只角,麦芽剩爿壳。
稻花落背脊,一斗谷一日。(指摸田草)
割稻前,要搁田。
荒年先荒羹。
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解放后新谚语,指播种品种要随机应变)
廿亩棉花廿亩稻,晴也好,落也好。
关门看老婆——越看越中意。
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烂田稻草——竖勿起。
冷水泡茶——慢慢浓。
拿着鸡毛当令箭——依仗人势。
黄狗奔弄堂——跑来跑去。
针尖麦芒——尖对尖.
无头苍蝇——乱撞。
石板顶掼乌龟——硬碰硬。
大虫追到脚后跟勿着急——宽心。
鸡蛋里挑骨头——无中生有。
鸡蛋撞石头——不自量力。
水浇鸭背——白化力气。
陈年皇历——过时。
小和尚念经——有口吭无心。
呒角耜头——乱馈。
咬屙缸板——勿转口。
呒尾巴猪——(扌可)勿牢。
稻草绳抬棺材——只有一回。
牛皮凿洞——刁韧。
正月初一死爹——有回数。
驼背捉落棺材——摆勿落直。
讨饭人争沿阶——多闹热。
水浇鸭背——白化力气。
关门看老婆——越看越中意。
鲞头交得猫防——危险。
针尖麦芒——尖对尖。
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
猢狲屁股——坐勿牢。
屙缸马雕花——多事。
程咬金耍斧头——三记半。
石板顶掼乌龟——硬碰硬。
做梦吃绿豆芽——忖得好。
跛脚人上市——赶勿着。
冷水泡茶——慢慢浓。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烂田稻草——竖勿起。
茅坑里石头——又臭又硬。
黄狗奔弄堂——跑来跑去。
烂田翻捣臼——越陷越深。
拐子碰着贼——对手人马。
困醒拉屎出——明知故犯。
大脚扮小脚——装样。
赤屁股打交——老朋友。
裤腰带打结——记牢。
屙急掏坑——来勿及。
六月茅坑——越搅越臭。
新砌茅坑——三日兴。
细蜈蚣卵袋——细中又细。
铜锣敲落剩个圈——人人晓得。
呒头苍蝇——乱撞。
带箬帽亲嘴——对勿拢。
弄堂里背树——直进直出。
燥地蚂蝗——叮住不放。
鸡蛋里挑骨头——无中生有。
拿着鸡毛当令箭——依仗人势。
望人家米麻糍当夜饭——靠不住。
临上轿系裤腰——没准备。
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大虫追到脚后跟勿着急——宽心。
呒水洗脚——燥辩。
鸡蛋撞石头——不自量力。
娘朝在板头上——急煞。
贼出关门,屁出摁胯臀——晚了。
陈年皇历——过时。
清水湖鳗——油滑得很。
把人家的棺材抬到自己家里哭——多管闲帐。
小和尚念经——有口呒心。
癞头小旦汗做出——勿讨好。
口气呵板壁——白费力。
牵牛上壁——拖不动。
鲜花插在牛粪上——可惜。
老鼠跌进白米缸——随你吃。
麻绳缚鸡蛋——两头脱。
阴沟里洗脚——越洗越脏。
吃麦碎饭游西湖——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