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5 01:22
它(读作:tā,shé或yí音)为现代汉语一级字(常用字),部首为宀部。
它,象形字,像蛇之形。“它”是“蛇”的本字,后分化。甲骨文蛇形有单画双钩之别。单画者作“令”形,为”虫”(“虺”本字)之初文;双钩者即形,为“它”(“蛇”本字)之初文。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棱形的蛇头写成“宀”形,并在蛇的“大腹”部位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蛇腹中的吞噬物,强调蛇腹神奇的弹性与消化能力,突出“蛇吞象”的特性。“它”字经历代不断发展,线条逐渐平直化,像蛇头的部分逐渐演变成“宀”形,像蛇身和蛇尾的部分逐渐演变成“匕”形。由于“它”在古籍中常被借用,秦汉时期又产生了个后起本字,即在“它”的基础上增加“虫”旁,形成“蛇”(图11)字。““它”的本义是蛇,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蛇”。这里的读音读shé
近代又引申指“物的第三人称”,旧时也作“牠”,这里的读音念tā。现行的国家标准。表“物的第三人称”统一使用“它”表示,“牠”为异体字。
1.姓
2.物的第三人称。
如: “这只小狗,它好可爱啊”
均同“蛇”
它们,它的
国际音标 tʰɑ˥ 日语读音 HEBI
客家话 [海陆腔] to2 [梅县腔] to2 [台湾四县腔] to2 [客语拼音字汇] gi2 ta1 [宝安腔] ta1 [客英字典] to2粤语 taa1 to1潮州话 ta
【寅集上】【宀字部】它 ·康熙笔画:5 ·部外笔画:2
《玉篇》古文佗字。佗,蛇也。《说文》虫也。本作它,从虫而长。上古艸居,虑它,故相问无它乎。
又《玉篇》非也,异也。《正字通》与佗他同。《易·比卦》终来有它吉。《礼·檀弓》或敢有它志,以辱君义。
又《扬子·法言》适尧舜文王为正道,非尧舜文王为它道,君子正而不它。
又《正譌》它,虫之大者。象寃曲𠂹㞑形。今文加虫作蛇,食遮切与托何切,二音通用。
【卷十三】【它部】它
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凡它之属皆从它。蛇,它或从虫。托何切〖注〗臣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 文一 重一
(它) 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𠂹尾形。𠂹各本作垂。今正。𠂹者、艸木华叶𠂹也。引申为凡物下𠂹之偁。垂者远边。非其义。冤曲者、其体。垂尾者、其末。?象其卧形。故诎尾而短。?象其上冤曲而下垂尾。故长。诎尾谓之虫。垂尾谓之它。它与𠂹古音同也。诗。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虺皆虫之叚借。皆谓或卧或垂尾耳。卧者较易制。曳尾而行者难制。故曰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也。托何切。十七部。今人蛇与它异义异音。蛇食遮切。上古艸凥患它。故相问无它乎。上古者、谓神农以前也。相问无它、犹後人之不恙无恙也。语言转移、则以无别故当之。而其字或叚佗为之。又俗作他。经典多作它。犹言彼也。许言此以说叚借之例。羔羊传曰。委蛇、行可从迹也。亦引申之义也。凡它之属皆从它。
(蛇) 它或从虫。它篆本以虫篆引长之而巳。乃又加虫左旁。是俗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