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8 02:33
宇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在宇宙整体中,各子系与系统、系统与宇宙之间全息对应。凡相互对应的部位较之非相互对应的部位,在物质、结构、能量、信息、精神与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较大。在潜态信息上,子系包含着系统的全部信息,系统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在显态信息上,子系是系统的缩影,系统是宇宙的缩影。
全息思想由来已久,但以前并没有人提出“宇宙全息论”这一新概念。此概念由当代著名量子物理学家戴维·玻姆(David Joseph Bohm)在《整体性与隐缠序——卷展中的宇宙与意识》一书中提及,由诺贝尔得主、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G·霍夫特于1993年正式提出,并得到了雷纳德·萨斯金的进一步阐述。
宇宙全息论的基本原理是:从潜显信息总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
通俗地说,一切事物都具有时空四维全息性;同一个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不同层次与系统中的事物之间、事物的开端与结果、事物发展的大过程与小过程、时间与空间,都存在着相互全息的对应关系;每一部分中都包含着其它部分,同时它又被包含在其它部分之中;物质普遍具有记忆性,事物总是力图按照自己记忆中存在的模式来复制新事物;全息是有差别的全息。
在一个全像式的宇宙中,甚至连时间与空间都不再是基本不变的。因为在一个没有分离性的宇宙中,位置的观念会瓦解,时间与三维空间就像电视监视器中的鱼,只是一种更深秩序的投影。这种更深的现实是一种超级的全像式幻象,过去,时下,未来都共同存在于其中。
换句话说,Pribram相信,头脑本身就是一个全像摄影相片。
Pribram的理论也解释了人类头脑如何能在那么小的空间中储藏那么多的记忆。曾经有人估计人类头脑在人的一生中能够记忆约一百亿位元(bits)的资料。
相似的,除了其他功能之外,全像摄影也具有惊人的资料储存容量——只要改变两道雷射照射底片的角度,就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许多不同的影像。有人示范过,在一公分立方的方块底片上可以储存一百亿位元的资料(大约是五套大英百科全书)。
如果脑部是根据全像摄影的原理来操作,就比较能了解人那特殊的能力,能迅速从那庞大的记忆仓库中取出所需的任何资料的能力。
如果一个朋友要你告诉他,当他说“斑马”这个字时,你会想到什么。你不需要笨 拙地搜寻某种巨大的脑部字母档案才能得到一个答案。相反地,一些联想,如“条纹”“马”和“非洲野生动物”等词语会立刻跳入你的脑中。
的确,人类思考过程的一项最惊人的特征是,每一件资料都似乎与其他所有资料相互连接——这也是全像摄影幻象的另一项基本特性。因为全像摄影幻象的每一部份都与其他部份交互关连着,这也许是大自然交互关连系统的最终极例子。 在Pribram的全像式脑部模型的启发下,记忆的储存不只是脑部科学唯一稍获解答的谜。另一项谜题是脑部如何翻译它从感官所得到的大量波动(光波,声波,等等),使之成为人们知觉的具体世界。
记录与解读波动正是全像摄影最擅长的。正如全像摄影像是某种镜头,某种传译的工具,能把显然无意义的波动图案转变为连贯的影像。Pribram相信脑部也有一个镜头,使用全像式原理来数据式地把经由感官收到的波动,转变为人们内在知觉的世界。有大量的证据显示,脑部是使用全像式原理来进行操作。事实上,Pribram的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脑神经学家的支持。
阿根廷籍的意大利脑神经研究者Hugo Zucarelli,在近一段时间把全像式模型应用到听觉的世界中。他迷惑于人脑在即使只有一只耳朵有听觉的情况下,也能够不用转头就侦测出声音的来源方向。
Zucarelli发现全像式原理可以解释这种能力。Zucarelli也发展出全像式音响的科技,一种录音的技术,能够几乎真实无误地重新复制出声音现象。Pribram相信我们的脑部根据外在波动的输入,以数学方式建立出“坚硬”的现实。这种想法也得到许多实验上的支持。实验发 现,人们感官对于波动的敏感度要比先前所认为的远为强烈。
例如,研究者发现人的视觉对声波也很敏感,嗅觉是与眼下称为oamic的波动有关,而甚至人体内的细胞也对很广大范围的波动敏感。如此的发现使人们推论,只有在全像式的知觉领域中,这种波动才能被整理归类为正常的知觉。
全像式模型理论的延伸:世界是一张全息图
一小群逐渐增加的研究者相信,这也许是科学关于现实最准确的模型。
更有甚者,有些人相信它可以解释许多科学以前未能解释的神秘,甚至使超自然也成为自然的一部份。
许多研究者,包括Bohm与Pribram,注意到许多超心理学的现象在全像式模型理论下变得较为容易了解。
在这个宇宙中,个别的头脑实际上是一个大全像结构的个别部份,而一切都是相互连结的,心电感应其实就是感知进入了全像式的层次。个体A的意念能够传送到个体B的脑中,这很奇特,而如果这两个分离的个体原本就是连接着的,这种现象就很容易了解。
世界是一张全息图。如果你问别人物理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他很可能告诉你是“物质和能量”。但只要学过一点工程、生物和物理的话,就知道信息同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给汽车厂的机器人金属和塑料,它们不可能做出任何有用的东西,只有另给它们下达如何焊接的指令它们才能组装出汽车。人们身体细胞中的核糖体拥有阿米诺酸组建模块及ATP分解为ADP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但如果没有细胞核中DNA所携带的信息,同样无法合成任何蛋白质。类似地,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的进展告诉我们,信息在物理系统和物理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实际上,眼下就有一个学派认为物理世界是由信息构成的,它的创始人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John A. Wheeler。该理论认为信息才是最重要的,物质和能量不过是信息附属物而已。
这种观点引发了人们对许多古老问题的重新审视。硬盘之类存储设备的信息存储容量,获得了飞速发展。这样的进展什么时候会终止?一个重量小于1克,体积小于1立方厘米(这大约是计算机芯片的尺寸)的设备的终极信息存储容量是多少?描述整个宇宙需要多少信息?这种描述能被装入计算机的内存中吗?真的能象William Blake说的那样“透过一粒沙看世界”吗?抑或这种说法只不过是诗人的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