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4 16:26
安丘市,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潍坊市代管,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潍坊市南部,东连坊子区、西接临朐县,南隔渠河与沂水县、诸城市毗邻,北连昌乐县,总面积171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安丘市辖3个街道、9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安丘市常住人口为840553人。
新石器时期,人类已在安丘这一带栖息、劳动。
夏商两朝为斟寻国地。
西周属淳于国。春秋时境内分属杞、莒、纪三国。战国时大部分属齐。少部分属鲁国。
汉高祖八年(前199年),封将军张说为安丘懿侯(侯国),治所在牟山北,汶河南岸,自此始有安丘之名。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置安丘县,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城南高地上,境内为安丘、淳于、昌安、吾城、朱虚、姑幕、平昌县之地,分属两州(青州、徐州)、三郡国(北海郡、琅琊郡、高密国)。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高密郡为密州,于渠丘亭附近再设安丘县,属密州。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安丘县移置昌安县,改称辅唐县。至此,安丘境东合昌安、淳于,南兼姑幕、平昌,西并郚城,基本形成现之境况。
五代时期,境属高密郡。开平二年(908年)复名安丘县,同光元年(923年)又改为辅唐县,天福七年(942年)改名胶西县。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裁撤胶西县复置安丘县,隶属京东东路密州。后属金朝,境属山东东路益都府密州。
元代,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益都路密州。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省密州,置青州府,境属山东布政使司青州府。
清代,境属山东青州府。
民国时期,安丘市境辖淮安县、丘南县、新安丘县,先后属鲁中行政区第四专区、昌潍专区。
1949年6月,新安丘县改作安丘县。
1950年6月,淮安县改作潍安县。
1952年6月,潍安县并入安丘县。
1953年8月,丘南县并入安丘县。先后属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潍坊市。
1994年1月,安丘撤县设市,为县级市,直属山东省,潍坊市代管。
2009年9月28日,安丘市属山东省省辖直管县。
明
行政区划明万历年间始有记载。当时,全县划为5坊厢6乡,174社。
清
康熙年间,设6乡,58社。清乾隆十六年仍设6乡,划为66社。清光绪末年仍为6乡,改划为54社,共辖村庄1092个。
中华民国
县下设区,区下设乡镇,乡镇辖村。1932年全县划为6个区54个乡镇,共辖1462个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三县分设,丘南县设8个区,潍安县设7个区,安丘县设12个区。
1953年,三县合并后,全县共设置1个镇(景芝镇)25个区。
1956年4月,全县设置20个区2个镇,区下设187个乡。
1958年2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38个乡2个镇。
1958年9月,撤销乡镇建置,全县成立23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1962年4月,划出城关公社北部村庄设置贾戈公社,划出临浯公社北部村庄设置宋官疃公社。
1965年8月,凉台公社划归诸城县,诸城县的石埠子公社划归安丘县。至此全县共辖25处公社。
1984年4月,机构改革,实行政社分开,撤销公社建制,改建为22个乡10个镇。
2000年2月,安丘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分别是:撤销安丘镇、贾戈镇,以原安丘镇和贾戈镇的行政区划分别设立兴安和贾戈两街道办事处,其行政机关驻地不变;撤销温泉乡,其行政区并入红沙沟镇;撤销车庄乡,其行政区并入柘山镇;撤销召忽镇,其行政区并入石埠子镇;撤销郚山乡、南逯乡,以原郚山乡、南逯乡的行政区设立郚山镇,镇人民政府驻原郚山乡驻地;撤销辉渠乡、夏坡乡,以原辉渠乡、夏坡乡的行政区划设立辉渠镇,镇人民政府驻原辉渠乡政府驻地。
2001年2月,撤销慈埠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关王镇;撤销担山镇,其行政区域并入赵戈镇;撤销雹泉镇,其行政区域并入管公镇;撤销宋官疃镇,其行政区域并入景芝镇。
2003年6月,南流镇整建制划归潍坊市坊子区管辖。是月,复立雹泉镇,将撤销雹泉镇时并入管公镇的39个行政村划归雹泉镇管辖,雹泉镇人民政府驻雹泉东北村。
2007年8月,安丘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刘家尧镇、关王镇、贾戈街道,设立新安街道,原刘家尧镇的行政区域,原关王镇42个村,原贾戈街道35个村,赵戈镇40个村,划归新安街道管辖,新安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刘家尧镇政府驻地;撤销白芬子镇,原白芬子镇的行政区域,原贾戈街道23个村,划归兴安街道管辖,办事处机关驻地不变;撤销临浯镇,将原临浯镇的行政区域并入景芝镇,景芝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红沙沟镇,将原红沙沟镇36个村,原关王镇41个村,并入凌河镇,凌河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雹泉镇,将原雹泉镇行政区域和原红沙沟镇27个村,并入辉渠镇,辉渠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庵上镇,将原庵上镇行政区域并入石埠子镇,石埠子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管公镇,将原管公镇行政区域并入官庄镇,官庄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王家庄镇,将原王家庄镇行政区域并入赵戈镇,赵戈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7年9月,黄旗堡镇、赵戈镇划归潍坊市坊子区管辖。
2009年4月,景芝镇的大圈、郭家庄子、东于戈庄、西于戈庄、旺民庄、前张家庄、后张家庄、刘家屯、杜家庄、北张洛、贾戈庄、高家庄、薛家庄、于家庄14个村划归坊子区赵戈镇管辖。
2011年2月,安丘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兴安街道原有121个行政村,新组建成33个中心村,城北等35个行政村(居)保持不变;重新调整辉渠镇原有的119个自然村(居)组建成40个行政村。
2011年4月,安丘市行政区划部分调整。重新调整新安街道原有138个行政村,新组建成立49个行政村,被撤销的行政村全部改为自然村。原小杨戈村等43个行政村保持不变;重新调整柘山镇原有55个行政村重新调整,新组建成立41个行政村;重新调整官庄镇原有101个行政村,新组建成立59个行政村。
2011年6月,安丘市行政区划部分调整。重新调整石埠子镇原有的100个行政村组建成67个行政村;重新调整郚山镇原有68个行政村,新组建成立54个行政村。
2013年12月,景芝镇原有139个行政村组建为135个行政村,被撤销的行政村全部改为自然村。全市区划调整后,共有凌河、官庄、大盛、石埠子、石堆、柘山、辉渠、郚山、金冢子、景芝10个镇;兴安、新安2个街道。辖866个行政村(居)。
2020年7月,撤销安丘市凌河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凌河街道,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凌河镇政府驻地。
截至2023年6月,安丘市辖3个街道、9个镇:兴安街道、新安街道、凌河街道、景芝镇、官庄镇、大盛镇、石堆镇、石埠子镇、金冢子镇、辉渠镇、柘山镇、郚山镇。安丘市人民政府驻青云大街623号。
安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潍坊市南部,东连坊子区、西接临朐县,南隔渠河与沂水县、诸城市毗邻,北连昌乐县。介于北纬36°05′—36°38′,东经118°44′—119°27′之间,南北最大距离61.5千米,东西最大距离65.3千米,总面积1712平方千米。
安丘市地处鲁中山区东北边缘,西南依沂蒙山区,东北处平原地带,沂沭断裂带穿境而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随泰沂山脉自西向东北倾斜延伸。最高点为西南边缘的太平山,海拔523米;最低点为大汶河旅游开发区蔺家官庄村北,海拔34.5米。西南部为群山隆起的低山区,中北部是绵延起伏呈脊状的丘陵地带,东部、北部为潍河、汶河冲积平原。平原分布于市境的北部、东部和中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52%,低山、丘陵分布于市境的西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48%。
安丘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温适中,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热同季,适宜农作物生长。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年温差较大,冬冷夏热,春秋多旱。常受西北冷空气影响,天气多变,有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全市年平均气温11.7—13.7℃之间,年平均降水量643.4毫米、降水日数75.1天、相对湿度69%,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暴雨、雷电、冰雹、霜冻、干热风等。
安丘市境内有大小河流56条,多在东、北、南部,均系潍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积1884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汶河、渠河、洪沟河3条,汶河自大盛镇西山北头村北入境,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安丘58.6千米,至东北角的经济开发区小朱旺村东北出境;渠河古称浯水,发源于太平山南麓,绕山前东流,穿过沂水县北端入安丘境,沿南部与沂水、诸城交界处东流,于景芝镇小付岗村东出境,流经安丘71.87千米;洪沟河位于境南,发源于兴安街道寒登山东麓,于景芝镇埠口村北出境后汇入峡山水库,全长45千米,流域面积384平方千米。市境多处于汶河、渠河之间,其余史角河、鲤龙河、温泉河、凌河、墨溪河、大苑河、店子河等53条河流纵横密布全境,绝大部分为汶河、渠河的支流。
安丘市土壤分棕壤土、褐土、潮土、砂姜黑土4个土类,10个亚类,16个土属,51个土种。
安丘市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天然森林已不存在。现有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其次为自然植被。人工植被除大面积的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花生、黄烟、蔬菜等农作物外,山丘地区以落叶阔叶林和松柏类为主,平原河谷以农田林网和沿河丰产林网组成的防护林网为主。自然植被以杂草为主,其次是落叶灌木。
安丘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167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6799万立方米,重复计算量7004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31471万立方米。全市地表水可利用量16682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11084万立方米,重复计算量3663万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4103万立方米,可利用率为76.6%。实际总供水量包括当地地表水供水、地下水供水、污水处理回用供水。全市当地地表水多年平均开发利用率为37%,地下水开采率为51%,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为56%。境内河流均属潍河水系。流经安丘河流中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千米的有17条,其中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2条,100—500平方千米的有6条,50—100平方千米的有9条。
截至2019年末,安丘市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1.耕地78014.31公顷(117.02万亩)。
其中,水浇地41302.88公顷(61.95万亩),占52.94%;旱地36711.43公顷(55.07万亩),占47.06%。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57694.07公顷(86.54万亩),占全市耕地的73.95%;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9752.26公顷(14.63万亩),占12.50%;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9266.33公顷(13.90万亩),占11.88%;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263.71公顷(1.89万亩),占1.62%;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37.94公顷(0.06万亩),占0.05%。
2.种植园用地14100.69公顷(21.15万亩)。
其中,果园13242.72公顷(19.86万亩),占93.92%;其他园地857.97公顷(1.29万亩),占6.08%。
3.林地31717.70公顷(47.57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12173.85公顷(18.26万亩),占38.38%;灌木林地155.92公顷(0.23万亩),占0.49%;其他林地19387.93公顷(29.08万亩),占61.13%。
4.草地2779.05公顷(4.17万亩)。
全部为其他草地。
5.湿地58.71公顷(0.09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安丘市仅涉及内陆滩涂。
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785.88公顷(34.18万亩)。
其中,城市用地4639.70公顷(6.96万亩),占20.36%;建制镇用地1290.16公顷(1.93万亩),占5.66%;村庄用地15379.33公顷(23.07万亩),占67.50%;采矿用地858.36公顷(1.29万亩),占3.77%;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618.33公顷(0.93万亩),占2.71%。
7.交通运输用地4904.71公顷(7.36万亩)。
其中,公路用地2407.94公顷(3.61万亩),占49.09%;农村道路2496.77公顷(3.75万亩),占50.91%。
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667.60公顷(14.50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2810.79公顷(4.22万亩),占29.07%;水库水面2806.15公顷(4.21万亩),占29.03%;坑塘水面2180.57公顷(3.27万亩),占22.56%;沟渠1613.81公顷(2.42万亩),占16.69%;水工建筑用地256.28公顷(0.38万亩),占2.65%。
安丘市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有植物1100余种。木本植物48科,83属,139种。其中,用材树木主要有杨树、刺槐、国槐等;经济树木主要有樱桃、板栗、苹果、梨、核桃、桃等;灌木和藤木主要有酸枣、黄荆、胡枝子等;观赏树主要有雪松、龙柏、黄杨、紫叶李等;中药用植物主要有丹参、苦参、远志、半夏等。天然草地植物有46科186种,主要有黄背草、白羊草、百里香、马唐草、胡枝子、狗尾草等。
安丘市境内有动物350余种。兽类主要有狐狸、狼、獾、野兔、刺猬等;鸟类主要有麻雀、喜鹊、灰鹊、燕子等;水生动物主要有鱼、虾、蟹、蚌、甲鱼、蛙等;另外常见野生动物还有蛇、蝎子、蚯蚓、蜥蜴、壁虎、蚂蚁、蜈蚣等。
安丘市境内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大,共发现白云岩、石灰岩、重晶石、页岩、膨润土等矿产37种,其中20种探明一定储量。
安丘市太阳能年均总辐射量118千卡/平方厘米。年可照时数4431.5小时,实际日照时数2402.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4%。从日照时数的季节分布看,春季最多,为700.4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29%;夏、秋季次之,分别为613.6小时、581.6小时,占26%、24%;冬季最少,为506.5小时,占21%。从日照时数的月份分布看,5月最多,为255小时,日照百分率59%;12月最少,只有168.1小时,日照百分率56%;7、8月份因处在雨季,云量多,日照时数相应减少,日照百分率分别为43%、48%。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安丘市常住人口为840553人。
2022年,安丘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423.56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98亿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23.51亿元,同比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235.06亿元,同比增长4.7%。
2023年,安丘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0.7亿元,同比增长6.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安丘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5%,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9.7%。2022年,安丘市引进过亿元项目85个、总投资600亿元,签约项目数、新开工项目数、新增总部企业数均居潍坊8县市首位。4个项目签约落地;投资100亿元的中日韩高端预制菜食品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投资221亿元的智能硬件产业园全面铺开;48个项目建成投产。
财税收支
2022年,安丘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5亿元,自然口径同比下降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77亿元,自然口径同比增长1.4%。2022年,安丘市税收收入33.25亿元,同比下降17.9%。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提供税收18.23亿元,同比下降10.3%;第三产业提供税收14.95亿元,同比下降25.6%。非税收入11.30亿元,同比增长52.9%。
人民生活
2022年,安丘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22元,同比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87元,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32元,同比增长7.1%。
2022年,安丘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分行业看:农业产值82.03亿元,同比增长4.53%;林业产值1.36亿元,同比下降0.97%;畜牧业产值31.11亿元,同比增长1.78%;渔业产值0.49亿元,同比下降1.2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7.71亿元,同比增长8.87%。
2022年,安丘市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5亿元,中国农创港跨境电商产业园入选省重点培育的跨境电商产业园。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2个,安丘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沃华农业大葱工厂化育苗、芹菜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填补国家行业标准空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农业监管、检测、执法力量,构建从土壤到餐桌全流程追溯监管体系,完成抽样检测5万批次、合格率99.7%,创建为省优质农产品基地。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治理内涝农田18.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实现“四连增”,创建为省耕地保护先进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个:安丘市大姜、安丘市板栗、柘山花生、安丘市大葱、石埠子樱桃、安丘市蜜桃、安丘市两河大蒜、辉渠望海山小米。
农业
2022年,安丘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82万公顷,粮食总种植面积为5.51万公顷,总产量为33.33万吨,其中,夏粮面积2.44万公顷,总产量14.64万吨;蔬菜播种总面积3.04万公顷,总产量208.58万吨,其中生姜种植总面积8600公顷,产量63.67万吨;棉花播种总面积30公顷,产量42吨;花生种植面积8912公顷,产量4.27万吨;烟叶播种总面积489公顷,产量1708吨;果园面积4868公顷,水果产量14.04万吨,其中苹果园面积196公顷,苹果总产量6591吨。
畜牧业
2022年,安丘市生猪存栏29.57万头,出栏48.78万头;家禽存栏1361.60万只,出栏4297.70万只;羊存栏11.91万只,出栏19.08万只;肉类总产量10.69万吨;牛奶总产量0.91万吨;禽蛋总产量8.62万吨。
工业
2022年,安丘市35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5.75亿元,同比增长8.3%;工业增加值完成89.2亿元,同比增长3.7%;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56.05亿元,同比增长5.2%;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实现24.7亿元,同比增长33.1%。2022年,安丘市委、市政府开展“百企倍增”“千企技改”两大工业提升行动,5家企业全年上交税金过亿元;有86家企业营收过亿元,其中7家企业营收过10亿元。12家企业获评省级以上高成长性企业。
国内贸易
2022年,安丘市中颐龙湖康养小镇、圆通半岛总部基地二期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限额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达到25家;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1%,零售额销售额同比下降1.0%,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0.3%,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3%。
房地产业
2022年,安丘市55家房地产业联网直报企业完成房地产投资67.12亿元,同比下降14.0%,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84.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0%。
金融业
2022年,安丘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口径)738.3亿元,比年初增加83.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733.6亿元,比年初增加81.9亿元;住户存款余额(本外币口径)574.2亿元,比年初增加67.6亿元,住户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573.6亿元,比年初增加67.5亿元。2022年,安丘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口径)614.3亿元,比年初增加69.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人民币口径)614.2亿元,比年初增加70.1亿元。
截至2021年12月,安丘市境内道路长度约为845千米,道路面积为1645万平方米,桥梁共87座,其中有青云大桥、兴安路大桥、永安路大桥等特大桥10座。
截至2021年12月,安丘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735.29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9千米、国道39.662千米、省道113.525千米(下小线60.545千米、央赣线36.041千米、济青线16.939千米)、县道536.745千米、乡道638.902千米、村道2377.458千米。2021年国省道桥梁总计58座,总长3811.98米。其中大桥6座、长2102.97米,中桥19座、长1120.94米,小桥33座、长588.07米。农村公路大桥15座、中桥56座、小桥251座。
2022年,安丘市境内潍青高速建成通车;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57.6千米、挖补维修老油路365千米。
2022年,安丘市新建改扩建青云双语新校等中小学校9处、普惠性幼儿园6处,招聘教师300名,增加学位1.1万个;投资4220万元,对32处乡村学校、幼儿园进行改造提升。高考420名学生被“双一流”高校录取;市职业中专创建为全省首批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
2022年,安丘市推进“健康安丘市”,中医院新院主体竣工,市立医院新院一期、阳光养老中心建成投用,19处乡镇卫生院全部创建为“一级甲等卫生院”,景芝、红沙沟卫生院被评为潍坊市区域诊疗次中心。
2022年,安丘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3%;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解决群众诉求10万余件,满意率达99.5%。
2022年,安丘市铺设改造调水供水管网332千米、农村配电线路220千米,金山水厂、110千伏汇智站建成投用,主城区和重点乡镇基本实现5G信号全覆盖。
齐长城遗址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齐国为争霸天下而修建的军事巨防,修建于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485年间,比秦长城早400余年。齐长城横亘于山东境内,西起黄河东岸的长清县孝里镇广里村北,横越泰沂山区,东至黄海西岸的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东北入海,途经18个县市区,全长618893米合1237.8里,遗址高在2米—5米间,宽在7米—15米间,现存遗址长度398328米,占总长度的64.36%。齐长城始建于春秋初期,完成于战国,先后有19位齐王参与修建长城,分三段筑建,先西段,以防鲁、晋等国,再东段,以备楚,后中段,使整个长城连为一体。长城沿山脊修建,蜿蜒曲折,根据不同的地势,或石块垒筑,或灰土夯筑,或以沙石混筑,或以陡崖为城,在崇山峻岭中,绵延逶迤,十分壮观。 安丘齐长城自西南与临朐、沂水交界处太平山入境,沿与沂水分界线东行,至青石胡同后完全进入市境内,然后向东转南至浯河出境,与沂水复线的第二段相接,途经石门顶、石虎山、磨山、大车山、紫草山、城顶山、摘药山等主要山峰,跨越75座山头,全长46550米,合93里多,现有遗址39000米,占总长度的83.7%,途经郚山、柘山、庵上、石埠子等镇。长城沿山势修建,沿线地质为玄武岩、火山岩、麻岩、粘土、砂土等,构筑用料多就地取材,或石块垒筑,或沙土夯筑,或以山体陡崖为城,两侧成堆的擂石、山寨遗迹和峰燧等依稀尚存。
齐长城从太平山向东,沿与沂水边界线至青石胡同,长12300米,除西太平山2000米左右辟为农田外,均有遗址,沿山南崖走向,自西向东有烽火台遗址和山寨遗迹;至青石胡同后,由东行转东北行,穿越磨山、大车山、紫草山等山峰,至马时沟村北山遗址连续不断,长14750米,平均宽度约12米,高约3.6米;从马时沟村北向东南转西南再转南,穿越北河水库、悬崮山、峰山、城顶山、搁灯山、钟楼顶、摘药山、虎崖等山峰,至浯河有遗址,长19500米,遗址平均宽度约11米,高约3米,峰山顶有城堡遗址,据访,为清代乡民为防捻军修建的“围子墙”;城顶山西南有双面墙体,宽约5.5米,高约2.5米,山上关隘被拆除。城顶山遗址上,1943年国民党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率部在此与日寇血战,修建的战壕、指挥所掩体等依然尚存,有的地段借用墙基加高加厚加固十分明显。摘药山东山脚有双面墙体,宽约7米,高约3米,虎崖南山脚至浯河约1400米的遗址被辟为农田,已无墙基踪迹。 有关齐长城的史料记载及安丘段修筑的大致时间,《竹书纪年》载:“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齐筑防以为长城,齐宣王时,复向东修至海滨。”《齐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明万历《安丘县志》载:“ 八十里(县治西南)曰太平山上有长城岭。”又载:“古长城,一名长城岭,在太平山上。” 清光绪《临朐县志》载:“长城在大岘山上,沿沟壑伏,沿崖阜起,西接博山之岳阳山凤凰岭,东随大弁山入安丘界。”据史载考,安丘段齐长城应属东段长城,应是在齐宣王以后修建的。 安丘段齐长城的重要特征为一复线长城,是齐长城三条复线中最长的一条。这条复线长城,自临朐与沂水交界处脖根腿南山与主线长城分离,自东北行至临安丘交界处太平山,进入安丘境内,沿主要山峰东行南折过浯水,达安丘与沂水交界处卧牛城,进入沂水境内,沿沂莒边界南行至三楞山与南部长城主线会合,全长63890米。
安丘齐长城沿线文物古迹众多,独具特色,有城顶山南麓的公冶长书院,有城顶山东麓的庵上石坊,有摘药山南麓的齐召忽墓等等。
安丘齐长城沿线还有许多美妙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如大车山下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摘药山上老子庙的传说;城顶山下公冶长识鸟语的传说;擂鼓山上关羽“试刀石”的传说等。
安丘齐长城遗址的城顶山段和大车山段,因植被茂密,树木葱郁,苍松怪石,风景秀丽,正在建成旅游开发区。城顶山为安丘境内历史文化名山,海拔429米,因山顶有齐长城和山南麓有公冶长书院,又称齐城山和书院山。大车山,相传齐国修建长城时,有位大夫乘车前往视察,行至该处山岭时,车辆损毁,弃之山下,故取名大车山,现已建成五龙山风景区,因该段山势五脉相拥,巧似五条龙相聚首,建风景区时,便以五龙山命名。 齐长城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是山东人民的骄傲与自豪,它与万里长城同样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齐长城是山东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一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象一条巨龙横卧在齐鲁大地上,将黄河、泰山、大海连为一体,成为神州大地上一项独特的文化景观,岁月苍桑,时光荏苒,现在它虽然只剩下残墙断垣,但山东人民建造的齐长城是不朽的。
2001年6月,齐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画像石墓
董家庄汉画像石墓位于安丘市博物馆院内,原址在城区西南9公里的凌河镇董家庄村北。1959年修建牟山水库时发现,是一座大型的汉画像石墓。同年12月至次年3月,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只把画像石拆迁到县城保存。1963年在北关果园内(现市博物馆院内)复原,墓入口处增建了保护性前厅,门额题“汉墓”。1979年安丘县人民政府公布汉画像石墓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安丘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安丘县文化局划定了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对汉墓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护作出了规定。
汉墓座北朝南。整座墓葬由甬道、墓门、前室、中室、两间后室、东耳室、北耳室等部分组成。墓葬南北长14.3米,东西宽7.91米(以外壁为准,不含墓道),占地面积70.15平方米。整座墓葬除甬道用砖铺地外,均用预制石板、石条建成,共用石材224块,石质大部分是石灰岩。甬道为券顶,前室、中室及后室东西两间均为盝顶,皆用加工成子母口的梯形坡石与长方形的顶石扣合而成。两耳室均为平顶。石材之间采用了水泥砌缝粘合,非常牢固。室内前室、中室、后室中间,立有四根承重的方柱石和圆柱石,柱石与墓门、甬道构成一条南北的中轴线,东西基本对称。汉墓在整体设计上类似现实生活中的建筑式样,体现了汉代人生时崇尚荣华富贵,死后不忘在天堂享受的“再生”思想意识。
墓内石材全部经过了艺术加工,在224块石材中,有103块刻有画像。这些画像分布在甬道封口石、墓门、墓室四壁及室顶、立柱、地栿等处,画像面积达146平方米。除有几处草就未成外,有69幅完整的画像。画像根据题材需要和所处的部位采用了不同的雕刻技法,其中绝大多数是凿纹减地浅浮雕,少数为减地凹面阴线刻,个别画像采用了高浮雕和透雕技法,有时同一幅画像也使用了多种雕刻技法。雕刻设计规范,手法娴熟,表现了汉代高超的石刻艺术水平。
画像题材多种多样,表达内容非常丰富,基本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反映了墓主人车马出行、拜谒、乐舞百戏、渔猎等社会生活内容。主要分布在墓室四壁及少数坡顶石上,代表性的画面有中室室顶北坡的乐舞百戏图,后室西间西壁的狩猎图,前室、中室西壁的车马出行图。乐舞百戏图描绘了一幅欢腾的动态景观,画面布局合理,博而不乱。其中飞剑跳丸一组,一人的右足、左膝、左臀部位及双手各一球,有六球悬空,次第落下,共有十一球,另有三把剑同时飞舞在空中。一人把玩十四件器物,毫无局促之感,这在所发现的同类题材的表演中是一个纪录。杆戏一组,一人曲双臂擎杆,有两人缘杆而上,杆顶一人仰身舞蹈;上部横杆之上共有六人,其中四人或足或膝勾住横杆,而身体悬空作舞动之姿,另两人在横杆之上,双手抚杆作仰面倒立翻转。杆上九人齐动,姿态各异,虽各不相顾,绝无惊险之虞。执杆之人踮脚仰首,轻松自如,这又是所见相同游戏中表演人数最多的一幅。六博一组,中置一套博局,环绕六人,俱为羽衣装束,分为三组,两两相对,直观地表现了六博游戏的玩法。其中两人离局跽坐,曲臂俯身对玩;两人长跽,一人曲臂,另一人伸臂,隔局而博;另两人近局,对膝踞坐拥博。狩猎图表现场景广阔,结构紧凑。右侧驰马纵犬执具而追,兔、鹿等临危狂奔;中部一山,层峦叠嶂,仙人踯躅,动物或逐或憩;左侧有众多的禽兽,动静各异,有两羽人似作驯兽之姿。以上两幅画面均采用浅浮雕手法,刻画了丰富、传神的生活场景。车马出行图采用了凹面阴线刻,线条流畅,技艺娴熟,刻画了身份不同人物、矫健的马匹、式样繁多的车辆,表现了汉代森严繁缛的仪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墓主人的社会地位。
第二类:反映升仙得道思想的神话人物、奇禽异兽等民间传说内容。主要分布在墓门、室顶坡石及封顶石上,代表性的画面有前室封顶石的雷神出行图、中室室顶南坡的王母出行图。雷神出行图艺术想象力奔放自由,雷公在众仙的簇拥下,御庆云前行,电母、风伯、雨师各自作法相随,威风凛凛,浩浩荡荡。奇禽异兽在画像中占据了大量的空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人性化的蟾蜍,九头人面兽等包含了繁杂的汉代文化思想内涵。画像中各种状态的朱雀即是传说中的凤凰形象,《汉书》中也记载了“凤凰集于安丘、淳于”的事实。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虚妄,但在汉代这是天下太平,民富安康的象征,凤凰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第三类:少数的历史故事。表现主题明确的有泗水升鼎图和孔子问道图。孔子问道图采取了减地凹面阴线刻手法,一长列的人物、车马刻画得细腻畅酣。画像左起首位老子、次项橐、第三孔子,以及跟随孔子游学的弟子。孔子曾经向老子问学周礼的有关典章故事,曾与七岁的童蒙项橐辩道。在这里画像的设计者把两个故事作一幅画面处理,集中反映了孔子贤者为师,而师无老少,不耻下问的思想认识。同时,建造和使用画像石墓的主人大都是积学仕宦之人,师道学问在东汉是立身的根本,所以,即使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生活也应该有圣贤垂训,不失儒雅风范。
第四类:反映生殖崇拜观念内容。分布在前室与中室之间的方柱和后室北壁中间的方柱上,代表作是前室与中室之间的方柱。画面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动物,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处理得非常巧妙,相互抚摸的人、孕妇以及有孕的熊,亲切安详,表达了汉代对生殖繁衍、人伦常理的认识,寓意深远。方柱雕刻运用了成熟的高浮雕和透雕镂空技法,刻画得惟妙惟肖,姿态万千,富有动感气息,是汉代石刻的代表性作品,被誉为“罕见的汉代艺术杰作”。
据考证,该墓的主人应是东汉晚期安丘人孙嵩。
孙嵩(约135—195年),字宾硕,一字宾石。博学多识,重节尚义,因救助赵岐而闻名。明万历《安丘县志》说:“而宾硕亦从此显名于东国,仕至豫州刺史。”
孙嵩卒后,归葬故里,诸多文献记载了孙嵩墓的基本位置。《水经注》载(牟山)“山之西南有孙宾硕兄弟墓。碑志并在也。”明万历《安丘县志》称:“豫州刺史孙宾硕墓在牟山金沟河西南。”《青州府志》称:“孙宾硕兄弟墓,在县西南牟山下。”《续安丘县志》记载,元代于钦著述《齐乘》一书时,寓宿太虚宫,夜梦赵岐说:“仆有良友葬安丘,其人节义高天下,今世所无也。请载之,以励衰俗。”访读《赵岐传》之后,于钦始悟,赵岐所言“良友”即是孙嵩。文物调查显示,他救赵岐的故事也在当地民间广泛流传,侠义之风未泯,道义豪气长存。二十世纪上叶,在牟山西北的牟山观中,仍有孙嵩、赵岐的塑像。观南小路的一侧,尚立有孙嵩墓道碑。
孙嵩阖门百口,出入车马随从,应是当地的著姓大族,仕至豫州刺史。他的身份与墓主所显示的社会地位相当,也有足够的实力来营造当时盛行的这一形制和如此规模的墓葬,汉墓的主人应是孙嵩。董家庄汉画像石墓规模宏大,是中国迄今所发现的大型汉画像石墓之一;画像构图复杂,内容丰富多彩,雕刻技术精湛,艺术水平高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木版年画
在明、清两代安丘城南关头、和洽、景芝、付岗、金冢子、团埠、黄旗堡、小杨戈、大埠后、官庄、柘山、墨黑、车庄、老管公等村镇,就有许多分散的木版年画生产群体,主要产品是纸牌和门神、灶王、胖娃娃等。其中刘氏纸牌最为精美,到民国时期仍然生意兴隆。建国后柘山镇曾经成立沂蒙年画馆,当时尚存许多木版年画画版。
安丘木版年画最重要的产品是纸牌,纸牌的制作和木版年画大致一样,包括雕版、印刷和制作。特殊之处是:用萝卜或者地瓜做趟子,印刷完成要用调入粉土的浆糊打壳子,晒干,打油磨光,坚挺精美。生产规模大,质量好,畅销全国,东南沿海需求最大,通过青岛、厦门、广州等地远销东南亚等世界各地。
清代末年到建国前夕,由于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安丘年画逐渐萧条,纸牌生产成为安丘木版年画的主营产业。建国后纸牌转产,大批生产扑克。
2004年6月,在北京“首届中国民间艺术品博览会”上,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金奖。
2007年6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观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山东潍县年画传人张殿英亲切交谈,用《诗经》中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说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面对张殿英制作的32米长的《农家乐》木版年画,温家宝赞扬:“构思得好。”
安丘剪纸
剪纸是劳动人民自娱自乐的民间古老装饰艺术之一。明清时代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在县内即有流传,并流传范围极广,流传时间久长,至今不衰。县内民间剪纸题材广泛,有的表现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有的表现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剪纸的种类很多,县内广为流传的有窗花、顶花、门花、镜子花、墙花、门帘花、衣服花、帽子花、鞋面花、袜底花、兜肚花、围嘴(涎葛拉)花等等。窗花有大花、窗角花、压条花等。图案有花草、树木、蜂、蝶、鸟、兽、人物及传说中的神、圣、武人、吉祥物等。顶花有围花(多为蝙蝠)、角花(多为云彩头)、边花、月亮花等。
安丘民间剪纸之构思大都采用象征或寓意的手法,极富想象力。如用“桃”象征“长寿”,用“石榴”象征“多子”,用“鸳鸯”象征“爱情”等等。用谐音在剪纸中亦常见,如用“莲花和鲤鱼”表示“连年有余”,用“喜鹊和梅花”表示“喜上眉梢”等等。
剪纸在县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几乎村村皆有善剪纸者,最为流行的图样有“老鼠上灯台”、“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龙凤呈祥”、“金鸡报晓”、“娃娃乐”等等。随着时代的前进,剪纸图样亦增添了充满时代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内容。
安丘刺绣
刺绣在县内较为普及,这一传统工艺过去村村庄庄的大闺女小媳妇皆能顺手拈来,在鞋帮上、鞋垫上、孩子的兜肚、鞋帽等衣物上以及枕头、门帘等用品上照着“样子”绣上些色彩鲜艳的牡丹、芍药、凤凰、蝴蝶、老虎、鸳鸯等图案,被广泛地用于人们日常穿戴特别是女人和孩子用品的装饰上。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成人穿戴方面的绣花已不多见,见到的有青年男女结婚时的枕头、门帘及小孩子衣物的装饰。1978年后,县内有些乡镇成立了刺绣厂,开始有规模、有计划地加工刺绣工艺品,如床单、被罩、桌布、窗帘等,这些工艺品大都出口。如王家庄乡的于家屯、慈埠镇的任家菜园、三合新村、南谢家庄、景芝镇的孙家沙浯、朱家沙浯、郭岗等,这些村庄村办刺绣厂起步较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刺绣工艺品成为国家创汇产品,增加了集体和个人的收入,并以独特的艺术形式点缀着美好生活。
安丘泥塑
安丘泥塑的主要产地在景芝一带,据说始于清。传统作品有不倒翁、泥老虎、泥孩子、泥猴、泥公鸡等等,约十多种。县内泥塑作品形象生动,涂色鲜艳,制作时颇有技巧。如在制作“泥老虎”、“泥孩儿”时,艺人巧妙地将其分成两部分,中间用皮革连接,内装钢丝、弹簧和哨儿,哨的声音根据所制物而定,如“老虎”之类声较粗,“泥孩儿” 之类声便较脆。若用手促动,“泥老虎”便发出吼叫声,若用手摇动,“泥孩儿”便“嗷嗷”而叫,故亦称为“摇拉孩子”。泥塑玩具生动之形象、鲜艳之着色、精巧之制作很受人们喜爱。随着制作工艺的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泥塑玩具,亦成为房间内极有品味的装饰物。民间传统的泥塑产品一般在农闲时制作,春节前后上市,远销潍坊、临沂、诸城等地。
安丘纸扎
纸扎艺术在县内有千余年的历史,约在明朝,景芝镇前屯村有王姓人会扎花手艺。建国前后,扎花艺术在县内许多村镇流传。花的种类有盆花、瓶花、头花、怀花等等,制作工艺越来越先进。改革开放后,扎花成为创税、创汇的项目之一,成品销往国内外市场。纸扎的传统作品有:业余剧团的道具,民间文艺演出时用的旱船、龙灯、狮包等等,还有祭祀所用的金山、银山、箱柜、摇钱树、纸人、纸马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民间艺人扎制些电视、冰箱、轿车之类的现代化用具用品用以祭祀。纸扎艺术尤其叫绝的是风筝的扎制。西关风筝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作品有蝉、燕、蝴蝶、蜈蚣、鹰、鱼、仙鹤童子、八仙过海、雷震子背文王、八卦、七星等等,并且起飞好,这也是安丘风筝的一个共同点。黄旗堡镇东安泰人三十年代初扎制了一条蜈蚣,长20多米,用麻绳放飞,带起了三个小孩,一时传为佳话。安丘风筝式样美、画工细、色彩好,不仅清明时节放飞天空,也可作为居家挂放观赏的艺术品而收藏。
三页饼最早是安丘景芝传统名吃,于300年前伴随着景芝酒的兴盛应运而生。
芝泮(芝潘)烧肉是安丘名吃,产于安丘景芝镇芝泮村。其主料是猪头和猪肠、肚、蹄、心、肝、肺等。采用明朝宫廷膳食秘方,添加20多种中药,经洗、揉、煮、熏、烤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陈规(1072—1141年)
字元则,宋抗金将领,著名军事家,籍安丘。曾任安陆县令、顺昌知府、枢密直学士等官职,史书载其“好赈施,有政声”,首用火枪,善守城,在军事工程方面颇有才能。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末),金兵入侵中原。当时,陈规为湖北安陆县令。德安府知府弃城逃跑,陈规代为防守,数次率兵大败攻城之敌,立大功,升龙图阁直学士,调任安徽顺昌(今阜阳)知府。他到任即修城墙,招抚逃亡民众,为百姓建立保伍组织。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陈规发明用大竹筒装填火药,临阵交锋时喷射火焰的火枪,应用于攻守城作战之中,首开世界上制造管形射击火器之先河。他撰写的兵书《攻守方略》是一部总结实战经验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古代史上较早提出了“重城重壕”、“守中有攻”及使用新式火枪等城邑防御作战的理论和方法,对当时的军事理论及实践有重大影响,入《四库全书》。
绍兴十年(1140年),宋将刘琦领兵赴开封驻防,路过顺昌府。陈规出城迎接,尚未坐好,传来消息说,金兵已经侵入京城。陈规告知刘琦,城里有数万斛粮食,愿与刘琦死守顺昌城。陈与刘登上城墙,刚把城防粗略布置好,金兵已迫近城墙,金龙虎大王率领重兵接踵而至。陈规戴上盔甲,巡城督战,并用神臂弓射敌。敌人稍有退却,他出奇兵使用新式火枪,偷袭敌兵营,斩获多人。金兵告急于兀术元帅,兀术率领10万大军攻城。当时正值热天,陈规命守城士兵,清晨藏匿不出,待金兵在烈日中暴晒至午后体力最疲乏时,出城突袭,一举击溃金兵,获得了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顺昌大捷”。陈规以善守城闻名于朝野,得到皇帝表彰,并升为枢密直学士,调任庐州知州,兼淮西安抚使。
绍兴十一年(1141年),陈规因病去世,皇帝赠他为“右正议大夫”。
乾道八年(1172年),诏刻《规德安守城录》,命守城将领效法。于德安府立陈规庙,赐庙额为“贤守”。追封为“忠利侯”,后加封“智敏”。
刘正宗(1594—1661年)
字可宗,号宪石,赐号中轩,清朝阁老,兴安街道城里人。生于书香门第。明天启五年(1625年),县岁试第一,天启七年(1627年)乡试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历任真定府司理、翰林院编修、东宫讲读官、侍讲、礼部会试副主考。
清顺治元年(1644年)为避战乱,携眷南下金陵。顺治二年(1645年)5月清兵破金陵后,携眷回归故里。清朝定都北京后启用明朝旧臣。刘正宗屡接诏书,于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应诏到北京上任。历任内翰林国史院编修、礼部会试副主考官、侍讲学士、内翰林国史院侍讲学士、秘书院掌院学士、吏部右侍郎、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顺治十四年(1657年)一品考绩期满,升少傅兼太子太傅,诰授光禄大夫。顺治十五年(1658年)8月,清廷改院为阁,他以少傅、文华殿大学士兼管礼部尚书之职,参谋朝廷机要事宜。刘正宗不仅是顺治帝言听计从的重臣,也是文墨挚友,其文章与诗词、歌赋为顺治帝所赏识。他博览群书,学问深厚,尤精五言古诗。他爱好书法,笔法秀妙。顺治帝凡得著名书画,经他鉴别评定后才归御府收藏。常将所得名人字画,自己所作字画及亲笔题字赐给他。御府图书题跋也多出自他手。为显示荣耀,他在县城内相府特建“御墨楼“。著作有《逋斋诗集》、《御墨楼诗选》、《木天草》、《雪鸿斋草》等诗集数卷。
曹贞吉(1634—1698年)
字升六,号实庵,著名诗人,兴安街道东关人。少年即有文采声誉。1664年(清康熙三年)中进士,历任户部员外郎、礼部郎中、湖广提学佥事等职。
曹贞吉在祁门代理县令时,废除苛捐杂税,百姓作《却金歌》赞颂。曹贞吉是著名的诗词家。著有《珂雪词》、《珂雪诗》、《鸿爪集》、《黄海纪游》、《黄山纪游诗》、《朝天集》、《实庵诗略》等。《珂雪词》、《珂雪诗》入四馆,并编入国史。《清史稿》说他“诗格遒练”,提到他的词说,“吴绮选名家词,推为压卷”。《四库提要》说:“其词大抵丰华掩映,寄托遥深”。张之洞《书目答问》中所附“清代著述家姓名略”中,词家独以贞吉居首位。
《清诗别裁集》卷六有其诗3首,《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录有曹贞吉词5首。“小传”和“集评”解说:《珂雪词》雄浑苍茫,是其本色。而语多奇气,有不可一世之意。《珂雪词》在国初诸老中,最为大雅。国朝不乏词家,四库独收珂雪,可见其文章之影响。
刘耀椿(1784—1858年)
字庄年,抗英将领,贾戈街道刘家王封村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中进士。曾任安徽颍上、阜阳知县,六安、泗州知州,庐州、安庆、颍州知府和金厦兵备道等职。
安徽颍上县地处淮河流域,境内连年水患。刘耀椿任知县后,捐俸银一千两,组织百姓修筑堤坝,治住了水患。阜阳县内伙匪横行乡里,民不聊生,耀椿任该县知县后,设法捉住了这伙土匪,百姓感恩不尽,以“青天”相称,并在其饮过水的泉上建亭,名曰刘泉亭,以作纪念。他因政绩卓著,随即升为安徽六安知州,到任后迅速公正地处理了积案,以致狱无冤民。同时,捐俸银一千六百两,修建了六安赓 书院。他在地处长江北岸的安庆任知府时,捐俸银两千两组织民众修堤筑坝,免除了年年秋天江水泛滥的水患,百姓称此堤为刘堤。
道光十八年(1838年),他被提升为福建兴泉水道兼金厦兵备道。又捐献数千两俸银修筑城防,招募训练水兵,引进新知识,新工艺,“师夷长技以制夷”,协助闽浙总督邓廷桢、颜伯焘抗击英军,禁止鸦片,始终站在抗英第一线。他赏罚分明,策励群才,同心协力,组织地方军民外攘内侦,拔本塞源,为守卫厦门,抵抗英军侵略做出了贡献。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七月间,英舰两次进攻厦门,在刘耀椿和水师提督陈介平率厦门爱国官兵的英勇抗击下均告失败。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8月26日,英舰36艘闯至厦门发动进攻。耀椿冒着密集的炮火指挥战斗,顽强抵抗,激战数小时,终因兵力不足,敌装备精良,厦门失守。耀椿退守同安后,积极协同颜伯焘整顿军队,筹备火力,征募新兵团练乡勇万余人,军民结合,昼夜轮防,主动袭击英军。后,他改做后勤工作,因成绩显著,升四川按察使,未到任即撤回成命,降为候补道。不久削职归里。居家期间,因协助政府训练地方武装有功,朝廷赏他六品官衔。
刘耀椿不但政绩卓著,还利用公余著作,主要著作有:《颍上县志》、《海南归棹词》、《神器图说》、《庄年治兵书》、《青州府志》等。民国《山东通志》有其事迹。
王筠(1784—1854年)
字贯山,又字伯坚,号友,清代文字学家,景芝镇宋官疃村人。1821年(清道光元年)中举人,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授山西省乡宁县知县,后代理徐沟、曲沃知县。任职期间为政清廉,勤于政事,讼至立判,卓有政绩。
王筠少而好学,喜爱研究小篆与大篆文字。年纪稍长,即博览群书,经史。一生中,尤其喜爱研究说文之学。他精心研究了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和段玉裁、桂馥的说文著作。他不仅评论了前人著作的优劣,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文字之奥,无过形、音、义三端。古人之造字也,正名百物,以义为本,而音从之,于是乎有形。后人之识字也,由形以求其音,由音以考其意,而文字之说备。”他著《说文释例》20卷。又以句读之名,疏解许慎《说文解字》,著《说文句读》30卷,解决了前人对许慎《说文解字》一书解释的草率、简略和混乱。还著有《说文系传校录》、《文字蒙求》、《说文补正》、《句读补正》等。王筠致力于说文之学达30年之多,皆从分析前人诸家之说入手,独辟门径,不依傍于人,提出独到的见解。其成就明显超过了前人。后人评论时说他对说文之学的贡献是“许氏之功臣,桂、段之劲敌”。《文字蒙求》一书,解放前曾作为高等小学教材,建国后于1962年、1983年再版。《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亦分别于1983年7月和11月由北京市中国书店重新印行,足见其著作的社会效益和历史价值。他还著有《说文韵谱校》、《说文广训》、《四书说略》、《正字略》、《禹贡正字》、《毛诗重言》、《弟子职正音》、《读仪礼郑注句读刊误》、《清诒堂文集》、《徐沟笔记》等,共50余种,数百卷之多。
吴金鼎(1901—1948年)
字禹铭,著名考古学家,景芝镇万戈庄人。在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攻读人类学专业时,爱上了考古工作。后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任职,攻读考古学。其间,参加了河南安阳殷墟、山东章丘城子崖、安阳后岗等著名遗址的发掘。1933年赴英国留学,193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云南、四川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齐鲁大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主任和图书馆主任等职。
1928年3月,吴金鼎对山东章丘县龙山镇5里处的城子崖文化遗址发生了兴趣,经发掘、研究,命名为龙山文化。这一发现与命名,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1930年至1931年,他与李济、董作宾、梁思永、郭宝钧等人又进行两次发掘,于1934年发表了报告集《城子崖》,揭开了中国远古文化根源之谜,以大量的资料证明中国远古文化源于本土,有力地粉碎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并得到了公认,为史书无载的中国史前文化的面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考古学史上一座丰碑。
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时,吴金鼎博览群书,刻苦钻研,以英文出版了《中国史前的陶器》一书。此书成为当时关于中国史前陶器的最为详尽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中国考古学的必读书目。吴金鼎获博士学位后于1937年回国。时值日本侵略军大举入侵,中国考古学面临极为艰难的局面。他先在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后到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38至1940年,他到云南大理附近的苍洱考察发掘,发现遗址32处,并主持挖掘了数处,撰写了《云南苍洱境考古》一书,奠定了西南地区史前考古学的基础。
1941年至1943年,吴金鼎在科研经费极为拮据的情况下,坚持对四川彭山汉代崖墓和成都前蜀王建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对汉代和五代十国时期的艺术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有他的事迹介绍,称他是最有成就的现代考古学家之一。
2011年,安丘市被评为山东省级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优秀示范市;
2017年10月,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2020年1月2日,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0年,被评为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被评为中国健康产业百佳县市。
2021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