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16 17:56
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1963年6月29日生于德国莱茵费尔登,德国小提琴演奏者。
1970年,7岁的穆特赢得了全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的桂冠。1974年,前往瑞士求学,跟随温特图尔音乐学院艾达·斯图基学琴。
1976年,在瑞士卢塞恩艺术节演奏了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指挥家卡拉扬听后邀请穆特到柏林爱乐乐团进行试奏。
1977年5月,与指挥家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首次在萨尔茨堡亮相。1978年,D·G唱片发行了穆特的首张唱片:莫扎特第三和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1980年,在美国华盛顿、芝加哥、纽约进行首演。1981年,与指挥家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合作,首次在日本东京举行音乐会。
1983年,成为牛津大学莫扎特学会名誉会长。1985年,首次在莫斯科亮相。1986年,成为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国际小提琴研究会的首任主席。
1987年,成立鲁道夫埃伯勒信托基金会,支持欧洲的年轻弦乐演奏家。1990年, 在英国伦敦和斯图加特举办了“安妮·索菲·穆特音乐节”。
1992年,参加美国坦格尔伍德音乐节与拉维尼亚音乐节。1993年,获法兰克福国际唱片奖;同年,出版专辑《卡门幻想曲》,成为德意志唱片公司最畅销专辑。
1994年,获第37届格莱美奖最佳器乐独奏奖;同年,获爱迪生唱片奖。1997年,在中国北京世纪剧院举行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专场音乐会。
1999年,获第41届格莱美奖美最佳器乐独奏奖;同年凭借《四季》专辑获阿马迪乌斯音乐奖和金色和声奖。
2003年,获卡拉扬音乐奖。2005年,获第47届格莱美奖最佳器乐独奏奖。2006年,在中国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音乐会,演奏了五首莫扎特经典作品。
2008年5月,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举行音乐会;同年,获门德尔松奖;同年,获得国际恩斯特·冯·西门子音乐奖。2009年,获得欧洲圣乌尔里希奖;同年,获克里斯托弗·戈勃朗奖。
2010年4月,与钢琴家兰伯特·欧尔吉斯合作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音乐会;同年,被挪威特隆赫姆技术科学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2011年,成立穆特名家管弦乐团,乐团由历届“安妮─索菲·穆特基金会”比赛大奖得主组成;同年,获她获得勃拉姆斯奖、埃里克·弗洛姆奖和古斯塔夫·阿道夫奖;7月,与指挥家曼弗雷德·霍内克、匹兹堡交响乐团合作进行欧洲巡演。
2012年3月,与指挥家弗拉基米尔·阿什凯纳齐、悉尼交响乐团合作,在悉尼举行两场音乐会;同年,大西洋理事会授予她杰出艺术领导奖;11月,在中国大陆以及中国台湾举行亚洲巡演。
2013年1月,获华沙卢托斯拉夫斯基学会奖章;6月,与穆特名家管弦乐团合作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音乐会;10月,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外国荣誉成员。
2015年1月,被授予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荣誉院士称号。2016年10月,在中国、日本、韩国巡演;12月,获得了西班牙教育、文化体育部颁发的“艺术奖金奖”;12月31日,参加中国苏州交响乐团成立音乐会。
2017年3月,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旧金山和芝加哥等地巡演;5月,与指挥家马克·埃尔顿,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在伦敦举行音乐会;7月,与指挥家安德里斯·纳尔逊,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首演了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的《标记》;11月,被罗马尼亚授予文化功绩勋章;同年,被授予法国文学艺术勋章。
2018年2月,被授予为圣塞西莉亚大学荣誉成员;3月,获波兰格洛丽亚艺术文化成就金奖,成为首位获得该荣誉的德国艺术家;10月,在中国长沙、广州、哈尔滨、昆明、北京、上海、厦门和郑州进行巡演;
2019年3月,在美国和加拿大巡演,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演了作曲家塞巴斯蒂安·柯里尔的《幽灵三重奏》;5月,在汉堡埃尔布菲尔音乐厅为也门的儿童举行慈善音乐会;9月,与指挥家大卫·纽曼,伦敦皇家爱乐乐团合作,在慕尼黑举行了职业生涯中首场露天音乐会;10月,被授予音乐类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奖;同年6月,获极地音乐奖。
穆特是一位典型的德奥血统的女性演奏家,因此具有着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内在的个性,这些特点在她的演奏当中体现得较为充分,并促使她形成了优良的演奏素质和高档次的艺术修养。穆特在演奏中能够处处体现出纯德奥式的严谨风格,当然,这是指她演奏的一系列德奥重要作品而言的。既能够在热情的精神状态下保持冷静和理智,又能够将音乐的轮廓和结构表现得当。熟悉穆特演奏风格的人都知道,她在演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等德奥作曲家的作品时,以上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和鲜明,她对每一个乐句的处理都让人感到是那样的合理,对每一种力度和色彩的对比也都感人感到十分的舒服,而在情感的控制上,她的表现是不冷不热,恰到好处,于微妙之中体现出了极为贴切的效果。
她不但擅长演奏德奥古典主义和意大利古典主义小提琴作品,而且对整个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小提琴作品及现代派小提琴作品,都能成熟地诠释。进入21世纪后,穆特开始朝着巴洛克和现代作品两个方向扩大自己的演奏领域。她首演了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卢托斯拉夫斯基的小提琴与乐队《链·2》和《帕蒂塔》,德国作曲家里姆的《时间圣歌》《光的嬉戏》和《达埃德》以及俄罗斯女作曲家古拜丽娜的小提琴协奏曲等。
穆特在室内乐演奏领域中,她的业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方面,她的成就就是与大提琴演奏者罗斯特罗波维奇和中提琴演奏者基奥皮纳一起组成的三重奏组所进行的广泛演出。
实在难以置信,这部艰难得令人生畏的作品的成熟演奏,竟出自年轻的穆特之手(《大英帝国唱片杂志》评)。
穆特是世界上的三大小提琴家之一,有时也许是第一名(指挥家卡拉扬评)。
穆特的演奏音准、和弦、旋律线条和低声部之清楚,揉弦快慢变化掌握之恰当,恐怕在世界鲜有敌手(李严欢《天之骄女——安妮-索菲·穆特》评)。
穆特在演奏时从不张扬,从不造作,有人说她是女性小提琴家中的海菲兹。由此也可见她在艺术追求上的严肃与投入,但她毕竟比海菲兹又多了几分令观众格外动心的诱人魅力。因此,听穆特的演奏,可以说是真正感受到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结合。她给人们带来的是难以忘怀的艺术享受(蒋雄达《安妮·索菲·穆特——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