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镇

更新时间:2023-01-06 08:13

安定镇,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地处子长市中西部,东接瓦窑堡街道,南连余家坪镇,西邻安塞区坪桥镇,北靠李家岔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3.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8.4千米,总面积214.69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秦代以美好祝愿之义取名“安定砦”,沿用至今。

秦时在今李家岔镇曹家洼附近设扬州县,隶上郡。

北宋宝元三年(1040年),置安定堡。

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升安定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改安定县为子长县,县治移瓦窑堡镇后,设安定镇至今。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安定镇辖安定镇1个社区,安定、高家沟、廖公桥、清水沟、李家岔、田家洼、张家渠、三十里铺、南沟、二十里铺、周家圪台、十里铺、屈家沟、新庄、李家沟、董家沟、强家湾、石畔、白杨树坪、魏家砭、崖堤、唐家川、张家岔、王家沟、孙家畔、王家庄、倪家沟、唐家寨28个行政村;下设11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安定镇下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安定镇安定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安定镇地处子长市中西部,东接瓦窑堡街道,南连余家坪镇,西邻安塞区坪桥镇,北靠李家岔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3.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8.4千米,总面积214.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安定镇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30—1562米。境内峁梁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气候特征

安定镇气候属暖温带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9.1℃。无霜期年平均175天。年平均降水量514.7毫米。

水系水文

安定镇境内河道均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秀延河及其支流马河川。

自然资源

安定镇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矿砂、石灰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自然灾害

安定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滑坡等,主要发生在4—9月。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安定镇辖区总人口2145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612人,城镇化率21.5%。总人口中,男性12249入,占57.1%;女性9204人,占42.9%。2011年,安定镇人口出生率8.5‰,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1人。

截至2018年,户籍人口20534人。

经济

第一产业

2011年,安定镇有农业耕地面积4.86万亩,退耕还林(草)面积7.36万亩,荒山造林2.1万亩,林地面积7820亩。粮食作物以薯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以洋芋为主。

安定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兔为主。截至2011年末,安定镇生猪存栏5636头,牛存栏1682头,家禽存栏2.44万羽,兔存栏8000只。

截至2011年末,安定镇人工造林9.45万亩,经济林7354亩。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2118亩,主要品种有葡萄、苹果、桃。

第二产业

2018年,安定镇有工业企业3个。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安定镇有邮政所1个,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500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12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900件,征订报纸180份、期刊120册、业务收入2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0门,固定电话用户1280户,比上年增加2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3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1800户,比上年增加5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7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42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5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50个,宽带接入用户500户,比上年增加1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9万元。

截至2011年末,安定镇有各类宾馆、旅社、招待所2家,床位50张。2011年,安定镇接待游客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旅游收入15万元,比上年增长15%。

2018年,安定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1个。

交通运输

安定镇境内子长一靖边公路穿境而过,有县镇级8条,总长50千米。日发送120辆客车,日客运量7000人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安定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80人,专任教师9人;小学3所,在校生700人,专任教师4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81人,专任教师3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安定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1个,村级卫生室22个;病床8张。2011年,安定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8.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6115人,参合率70%。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安定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98户,人数1591人,支出16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长3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8人,支出27.3万元。农村临时救济400人次,支出7.956万元,比上年增长3.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2万元,比上年增长0.5%。发放救灾款8万元,使1050户、3158名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的救济。

历史文化

安定镇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山石窟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寨关山遗址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原安定县县衙1座,廖公桥1座,有祖师庙、黑虎灵官庙、关帝庙等36座庙宇。

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城西15千米处的钟山南麓,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年间(366—370年),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据历史记载共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整个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东接清风明月戏楼,南临秀延河水,西眺安定故城,为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道。石窟经历代修葺,至元初,已有大小石窟11处及众多塔、寺院,占地360垧,僧人500。主持僧北辖葭州(今佳县),南统骊山(今临潼)。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成为方圆数百里群众宗教文化生活的圣地。据清道光“安定县志重修石宫寺碑记载”,这里原有中殿、十王殿、明王殿、金刚殿;还有万佛楼、钟鼓楼、三官楼、观音阁及禅室方丈。雕梁画栋,十分壮观,惜毁于兵燹,除正殿石窟外,尽成废墟。为典型的纵轴式布局佛寺,现开掘石窟五个,以中窟保存最为完整,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故称万佛岩,始建于宋平治四年(1067年),洞内富丽堂皇,色彩鲜艳,万尊雕塑,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浮雕佛像错落有致,做工精细。

1988年1月13日,钟山石窟被列为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誉称号

2017年11月,获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2019年7月19日,被授予“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