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5 01:18
15世纪初,鞑靼人的铁蹄践踏着大公割据的俄罗斯大地,黎民百姓在大公的暴政下水深火热,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在大公的邀请下,安德烈·卢布廖夫前往莫斯科为教堂作画。但在创作的过程中,安德烈·卢布廖夫却对圣像内容产生了巨大的质疑,这种矛盾的心态使他联想到现今俄罗斯民众经受的磨难与自己为贵族服务的事实,最终,他毅然离开教堂回到了原先的修道院。
不久,安德烈·卢布廖夫被迫再度回到莫斯科进行圣像创作,但这次他却亲临了所有俄罗斯人的苦难。大公的弟弟勾结鞑靼人篡位谋反,弗拉基米尔城的居民被无辜残杀,教堂在战火中摧毁,画家的眼中全是地狱的景象。安德烈·卢布廖夫再次陷入艺术与现实反差的困境,他又回到安德洛尼科夫修道院,将自己完全封闭,拒绝继续作画。 经过多年的反抗征战,鞑靼人的军队终于被赶出俄罗斯的大地。1423年,大公第三次邀请安德烈·卢布廖夫到莫斯科作画,在一个铸钟少年的感染下,安德烈·卢布廖夫最终完成了《三位一体》的传世名作。
(以上资料来源)
(以上资料来源 备注:该片为画师传记电影,主要角色只有画师安德烈·卢布廖夫)
发行机构
上映信息
(以上资料来源)
在某种程度上,《安德烈·卢布廖夫》可以看成是《第七封印》的对照。画了三圣像的卢布廖夫,可以看成是《第七封印》中的骑士——他们都在孜孜不倦地探寻生命、死亡和艺术的意义。相比较伯格曼让死神登场的直接而言,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卢布廖夫》既含蓄诗意,又壮观坚实。影片中的卢布廖夫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也带有塔可夫斯基本人的影子——他们都在真正思考上帝,这样的人注定会和耶稣一样受难。但是他们又是幸福的,因为没有什么艺术家能像这些人一样创造出永恒而经典的作品(时光网评)。
《安德烈·卢布廖夫》是对整个俄罗斯民族走向的批判。塔可夫斯基透过影片中对俄罗斯历史的阐述和对艺术的观点,间接对当时的政治体制进行批判(新快报评)。
《安德烈·卢布廖夫》中,24年的光阴次第缤纷,片中两段最重要的大场面,鞑靼人入侵和圣钟竣工,塔尔科夫斯基的调度则鬼斧神工,既有大泼大洒,又有工笔轻描。绝望和忧愁、责难和胜利等极其复杂并屡屡冲撞的情绪,被塔尔科夫斯基不可思议地,又非常和谐地融为一体(新京报评)。
《安德烈·卢布廖夫》是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最经典也最难懂的作品之一。影片以诗意的镜头和史诗般的气质,再现了俄罗斯画师安德烈·卢布廖夫的人生历程。导演在片中提出了关乎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几个基本命题,同时也将个人史与民族史相勾连,展现出极为壮阔的思想画卷。电影借画家的人生岁月,展开了纷繁复杂的历史画卷。塔可夫斯基在其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记,而是以一个人的视角囊括整个时代的精神危机与信仰重建。片中画面黑白分明冷峻,意味深长而又充满隐喻的自然片段,赞歌或史诗般的配乐,甚至是语言韵律的颂诗般的对白,都让人完全浸入形而上的精神世界之中。在一种碎片化的抽象镜头中,苦难、艺术与信仰交织在一起(光明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