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谢尼埃

更新时间:2024-10-28 23:41

《安德烈·谢尼埃》是意大利作曲家翁贝托·焦尔达诺(Umberto Giordano,1867—1948年)于1896年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歌剧,它以18世纪后半叶的巴黎为舞台讲述了著名诗人和政治家安德烈·谢尼埃的生平事迹。全剧共分四幕,脚本使用意大利语,是由路易吉·伊利卡编写的。1896年3月28日在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举行首次演出。

创作背景

作曲者焦尔达诺大体上与普契尼是活跃在同一时代的人物,他除了这部作品之外,还留下了《费朵拉》(Fedo1a)及其他几部歌剧。现在看来,那几部歌剧都得不到多少上演的机会,只有《安德烈·谢尼埃》至今还经常在各地上演,并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这部《安德烈·谢尼埃》,是现实主义歌剧盛行时期的作品,所以受到这种创作风格的影响很深,有很强烈的戏剧效果和鲜明、复杂的个人心理描写。剧中适当地运用了优美、抒情的表现手法,而且还使用了当时法国的革命歌曲,可以看出作者的法国倾向。当然从这部作品里也可以看出他受到了瓦格纳的影响。但从整体来看,在和声上没有新鲜感,也没有使用比较显著的革新手法。不过还应该注意到他在管弦乐的配器方法上,处理的是很巧妙的。

剧情介绍

第一幕:科伊尼伯爵夫人别墅中豪华的舞厅

仆人们正在为将于傍晚举行的舞会忙碌着。其中有一个仆人叫杰拉尔德,他是一个革命主义者,对贵族生活产生强烈仇恨。他心里暗暗地怀着对伯爵夫人的女儿马德利娜的爱恋之情,因身份悬殊,只能望着她的背影感叹。马德利娜为参加晚会而换衣服,唱着《死亡阴影好像要使我窒息》,表示对流行服装的嫌恶。

客人陆续来到,开始上演田园剧,扮成男女牧羊人的人们,合唱着《噢,牧羊女》。由于运用了透明的和声,音乐非常优美,以优雅的小行板速度唱出了牧羊人向牧羊女告别并将走向旅途的心情。客人中有一位爱国诗人叫安德烈·谢尼埃,有人请他作一首即兴待,他拒绝了,但又因马德利娜要求他即席赋诗歌颂爱情,谢尼埃说:“诗情和爱情一样是任性的”,唱出咏叹调《某日,眺望着碧蓝天空》。但这是一首抒发对祖国之爱、反对暴政、反对压迫穷人的诗歌。听了这首作品,贵族们暴跳如雷,但却吸引了马德利娜的心。谢尼埃走后,伯爵夫人建议大家跳舞,杰拉尔德带着农夫们上场,脱掉了仆人制服,集体罢工。

第二幕:巴黎奥托尔咖啡馆的外面,爆发革命不久(距第一幕五年后)

谢尼埃因写了指责罗伯斯庇尔的文章而被开除出革命党,并且遭到怀疑,密探正监视着他。谢尼埃坐在露天咖啡座桌边,马德利娜的侍女贝尔茜伪装成妓女上场,见有人尾随,她故意对密探唱《可怕吗,为什么?》。此时囚车开来,人们跟随在车后一起唱革命歌曲《沙·伊拉》。谢尼埃的朋友弗莱维勒取来通行证,劝他一起逃亡。但谢尼埃说:“是被叫做爱的东西使我留下。”他说,有一位名叫“希望”的女性,寄给他一封不可思议的信。贝尔茜告诉谢尼埃,今晚名叫“希望”的女子会来马勒雕像边与谢尼埃会面,可惜此话被密探听到。

夜晚,马德点亮了马勒雕像前的灯光,马德利娜与谢尼埃相会。革命爆发后,马德利娜过着危险的生活,她请求谢尼埃保护,唱道《当我置身险境时》。之后二人唱着《假如你有力量》,互相倾诉着爱情。此时杰拉尔德和密探出现,想逮捕马德利娜,但谢尼埃与他决斗,结果杰拉尔德受了重伤。谢尼埃的朋友弗莱维勒前来帮助马德利娜逃跑。当杰拉尔德知道对方是谢尼埃时,告诉他检察官已将他列入黑名单,交给他假名通行证,让他快逃亡。

第三幕:革命法院大厅

马秋正做着单调的演说,号召大家为经济危机募捐。杰拉尔德上场后,令马秋退下,演说《法国正流着鲜血和眼泪》,使民众深受感动,纷纷募捐。募捐结束后,大厅改作法庭,密探向杰拉尔德献计,可以逮捕谢尼埃并引出马德利娜。杰拉尔德犹豫是否在对谢尼埃的控告书上签字,考虑到这样做,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实际上等于是叛变行为,于是唱起了《祖国之歌》这首咏叹调,表现出矛盾心情。但是出于对马德利娜的爱,唱《我这是想得到你》,他还是在控告书上签了字。

杰拉尔德的控告状使马德利娜真的出现,她恳求杰拉尔德营救谢尼埃。当杰拉尔德说明这一切都是为了得到她,哪怕是片刻的爱时,马德利娜先是拒绝,沉思后又表示,如能救谢尼埃,她愿许配给他,唱出咏叹调《母亲去世后》。杰拉尔德被她崇高的爱所感动,打消了想和她结婚的念头,并决定救出谢尼埃。他写了一封长信给长官,让马德送去。审判开始,当检察官宣读对谢尼埃的控告状后,谢尼埃否定了指控自己是叛逆者的起诉书,他在咏叹调《是的,我是一名士兵》中静静地唱道:“我是一名士兵,可是在这里我将被屈辱地处死。我的一生过去了,我的航船是否按命运的安排一去不回。可是我却爬上船尾,在那里摇动胜利之旗,上面写着‘祖国’。”杰拉尔发言,表示控告状是假的,并申诉正义,但群众把他的话打断。谢尼埃被感动,对马德利娜说,“我可以满足地赴死。”谢尼埃被宣判为死刑。

第四幕:午夜的圣·拉扎尔监狱

弗莱维勒给谢尼埃带来一大包钱,要他越狱逃亡,谢尼埃拒绝了朋友的好意,唱着刚刚写好的诗《像五月晴丽的日子》,他说自己将和微风亲吻,和阳光爱抚,渐渐消失在天空。这是一首能深深地打动人心的咏叹调。弗莱维勒离开后,杰拉尔德安排马德利娜与谢尼埃相见。马德利娜决心要与谢尼埃一同赴死,就买通监狱看守,穿上了被判处死刑的女囚的服装。马德利娜告诉谢尼埃明天她将与他一起去死,而谢尼埃歌颂着马德利娜对他的爱,两人拥抱在一起,唱出《我们的死是爱的胜利》。结尾两人一起走上囚车,唱着《死是荣耀的,我们并肩同行》。最后在描写死亡给爱情带来了胜利的音乐高潮中,他们被送上了断头台

真实人物

安德烈·谢尼埃(1762—1794),著名的诗人,生于君士坦丁堡,热爱希腊文化,前半生足迹遍及欧洲,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暴发令许多怀抱自由理想的青年振奋不已,也包括安德烈·谢尼埃,他返回法国投身于政治斗争之中,但法国革命形势的变化超过很多人的预料,派系斗争愈演愈烈,安德烈·谢尼埃反对血腥暴力,反对处死法王路易十六使他遭到激进的雅各宾派的记恨,终于在1794年3月被捕,在7月25日被送上断头台,而短短几天之后的热月政变使雅各宾派倒台,处死谢尼埃的罗伯斯庇尔等人同样被送上断头台。谢尼埃的诗作直到1819年在结集出版,影响了浪漫派诗人,被后人认为是法国十八世纪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社会评价

这部歌剧以谢尼埃为主人公,以大革命为背景,但其情节基本仍为俗套的“三角恋情”的故事,尽管如此,其音乐唱段有不少精彩的地方,管弦乐的效果令人激动,真的仿佛把人带到那个充满了激情和热狂的时代。这个录音录自1957年,在莫纳科、苔巴尔蒂、巴斯蒂亚尼尼都有精彩的演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