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斯·贝略

更新时间:2023-12-12 22:51

安德烈斯·贝略(Andres Bello,1781年11月29日—1865年10月15日),委内瑞拉人文主义者,诗人,立法者,哲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他们的政治和文学作品是了美洲西班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1781年11月29日出生在加拉加斯一个爱国的土生白人家庭。祖父胡安·佩德罗·洛佩斯是名画家,父亲巴托洛梅·贝略是律师和音乐家,母亲安东尼娅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贝略从小就爱好文艺,渴望自由。贝略的启蒙老师是新格拉纳达都督的秘书克里斯托瓦尔·德克萨达教士。德克萨达博学多才,并具有一定的自由主义思想,他不仅通过讲授荷马、维吉尔的古典诗歌教贝略学会了拉丁文,并且帮助贝略熟谙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卡尔德隆·德拉巴尔卡和洛佩·德维加的戏剧作品,从而引起了贝略对语言和文学的广泛兴趣。15岁时,贝略就从拉丁文翻译了一卷维吉尔的史诗《伊尼德》。1800年贝略毕业于圣罗莎学院,并获得了文学学士的学位。贝略虽然只比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领袖玻利瓦尔大一岁多,但他却当过玻利瓦尔的地理和文学老师。

1800年,当著名的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到委内瑞拉进行考察时,贝略曾给洪堡担任过翻译和向导,陪同洪堡一起攀登加拉加斯北面的阿维拉山峰。祖国壮丽的山川景色,激起了贝略的爱国激情。洪堡十分赏识年青有为的贝略。洪堡渊博的学识,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探索钻研精神,对贝略产生了深刻影响。

反殖民起义

十九世纪初,灾难深重的委内瑞拉人民仍处在西班牙帝国残暴的殖民统治之下。1808年,贝略在他创办的委内瑞拉第一份报纸《加拉加斯报》上,打破了殖民当局的新闻封锁,首次报道了宗主国西班牙人民奋起抗击法国入侵者和成立“洪达”(即执政委员会)等重要消息,鼓舞了委内瑞拉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信心。贝略还同伊斯纳尔迪一起创办了委内瑞拉最早的杂志《星》。1810年,贝略主编了委内瑞拉第一本书——《1810年供在委内瑞拉的外国人用的袖珍年鉴和一般指南》,并亲自撰写了书中《委内瑞拉历史概要》部分,这是第一部委内瑞拉历史。

1810年委内瑞拉燃起了独立战争的烽火。贝略以炽热的爱国激情投笔从戎,积极参加了玻利瓦尔领导的摧毁殖民统治的伟大斗争。在斗争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年4月17日,加拉加斯的市民废黜了西班牙国王任命的都督,成立了最高“洪达”。为了争取国际上对委内瑞拉解放事业的同情和支持,新生的革命政权“洪达”委派玻利瓦尔(主要代表)、洛佩斯·门德斯(副代表)和贝略(秘书兼翻译)三人去英国。同年6月6日,他们从拉瓜伊拉港乘船启航。但是,贝略万万没有想到,他这次航行竟成了他与祖国和亲友们的永诀。

留英十九年

1810年7月,他们三人抵达英国伦敦。经过斡旋,他们未能取得英国政府的资助,但得到了当时侨居在伦敦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先驱、委内瑞拉人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将军的支持。同年12月13日,玻利瓦尔偕同米兰达一起回国,而贝略则奉命留在伦敦继续履行外交使命。

在侨居英国的19年中,贝略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外交活动。他先后担任过委内瑞拉和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19年由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三国组成,1830年解散)驻英国使馆的秘书和临时代办。在1822至1825年间,还兼任过刚独立的智利共和国驻英使馆的秘书。贝略在外交战线上不辞辛劳,忠于职守,为委内瑞拉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事业作出了贡献。

贝略在伦敦的另一项主要活动是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辑刊物。在伦敦的头一年,贝略住在米兰达家里。他贪婪地阅读米兰达所珍藏的各种书籍,并且进修了英语,学会了希腊语。玻利瓦尔和米兰达回国后不久,1812年加拉加斯发生强烈地震,城市遭到巨大破坏,委内瑞拉独立战争也遇到了暂时的挫折。有一段时间,贝略与祖国的联系中断,他领不到任何薪俸,不得不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后来,贝略搬到伦敦索默尔区居住,这是当时在英国谋生的西班牙穷苦的移民聚居的地区。贝略曾一度靠教书所挣得的微薄收入来维持生活。他经常身无分文,但依然承担着祖国委托他的重任,并且经常步行去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看书,特别是攻读了有关国际法的书籍。1814年,贝略同英国女子安·玛丽·博依兰结婚,生一子。不久,博依兰病逝。后来,贝略又同另一名英国女子伊丽莎白·玛丽娅·邓恩结婚,共生4个子女。

在伦敦,贝略加入了美洲侨民协会,担任了该协会出版的会刊《美洲书评》的编辑。1826年,他又主编了《美洲文荟》杂志。这两本刊物积极地宣传和声援了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贝略所写的两首著名的“美洲席尔瓦”《与诗谈话》和《热带农艺》于1823年和1826年分别发表在这两个刊物上。

贝略基本上可以算作一个古典主义作家,但他的爱国主义的诗篇,也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类型,以浓郁的美洲格调,鲜艳的地方色彩,奔放的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祖国的深深怀念。《与诗谈话》是一个想象的牧歌游记,诗人先要求诗神缪斯“回到大自然去”,“抛弃古老的欧洲”,到新大陆瑰丽的景色中去,接着就描绘了美洲秀丽的河山,歌颂了轰轰烈烈的独立战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独立的强烈渴望。《热带农艺》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美洲大自然的画卷,它寄托了贝略对祖国和故乡的思念。

贝略经常给玻利瓦尔写信。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加上又处在战争年代,不少信件在中途遗失,有的信还被西班牙殖民军队的司令穆里略所截获。1826年12月,贝略接到玻利瓦尔的复信。玻利瓦尔在信中称赞了贝略的工作。贝略十分欣慰,在回信中叙述了自己所处的窘境:“我没有钱来使我的子女们受教育,我的身体越来越孱弱,未老先衰。威胁我和我的家庭的已不再是贫困——对贫困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而是行乞”。但贝略表示,他仍将“坚持不懈地、忠贞不渝地为美洲的事业效劳”。

智利三十年

后来由于政局的变化,贝略一直没能回到他日夜思念的祖国。1829年2月1日,贝略应新生的智利共和国的邀请,带着全家离开伦敦,经过4个多月的跋涉, 6月25日方抵达智利。当时,他已年近半百,在伦敦19年饱经风霜的生活,使他头发变白,满脸皱纹。他本以为自己活不太久了,但那里想到,他在智利度过了整整36年。

贝略到智利后,受到智利共和国政府的热情欢迎和高度重视。贝略起初在财政部任副部长。后来,当他写的《国际法原理》一书于1834年出版后,贝略在外交和司法界赢得了巨大的声望,被任命为外交部长。在将近30年时间里,他为智利共和国历届总统起草了许多讲演稿,给外交部起草了各种重要声明和文件。作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他起草的文件,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言简意赅。作为一位有经验的外交家,贝略还在1864年和1865年先后担任美国与厄瓜多尔之间以及秘鲁和哥伦比亚之间争执的仲裁人。

1833年智利参议院批准贝略为智利正式公民。1837年贝略当选为参议员。贝略到智利后,一直担任《阿拉乌干人》杂志的主编。1853年他辞去主编职务,专心致志地编纂《智利民法》。这部民法将当时所沿用的旧的西班牙法律作了全面的修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独立战争的成果。《智利民法》前后一共编写了20多年,修改了6次,终于在1855年颁布。它成为后来美洲大陆其他国家制订本国民法时参照的样本。贝略所编的《拉丁美洲用西班牙语语法》(1847年出版)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拉丁美洲人写的最好的一部西班牙语语法。1851年西班牙皇家语言研究院授予贝略以名誉院士的称号。一位西班牙评论家在谈到贝略在语言方面的贡献时,认为贝略“希望重建美洲语言的统一,制止新词的渗入而又不否定地区和外来词汇的权利。他是保持美洲西班牙语的完整的救星,同时教给母国的西班牙人很多东西”。贝略所编的这部语法书一直被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用作教材。

贝略在智利还从事教学和办学活动。贝略积极参加了智利大学的重建工作。1843年7月28日,他被任命为智利大学校长,兼任哲学、文学、法律和政治系教授。同年9月17日,在大学开学典礼上,他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勉励青年们要用文学和科学来陶冶自己的品德,培养自我牺牲的精神。1865年10月15日,贝略与世长辞,终年84岁。

人物评价

文化巨匠

贝略是一位卓越的爱国者,正如委内瑞拉一位历史学家说,贝略“作为一个政治家,对他祖国赢得独立作出了重大贡献”;贝略是一位文化巨匠,他在拉丁美洲文化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作为教育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国际法学家、文艺批评家和历史学家,获得了世界声誉”,被尊称为“美洲的导师”。 为了纪念这位文化巨匠,加拉加斯一所大学被命名为“安德烈斯·贝略”大学。贝略诞生的日子,11月29日被命名为“作家日”。委内瑞拉作家协会还设置了“安德烈斯·贝略”文学奖金,奖励委内瑞拉和拉丁美洲优秀的文艺作品。委内瑞拉、智利和哥伦比亚等国出版了《安德烈斯·贝略全集》。安第斯条约组织把成员国之间所签订的文化协定命名为“安德烈斯·贝略”协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