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31 22:14
《安徽史学》1957年创刊,是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管,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哲学与人文科学类学术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1957年1月,《安徽史学》原名《安徽史学通讯》,由原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创办。
1959年,《安徽史学通讯》与《安徽历史学报》合并,更名为《安徽史学》杂志。
1960年,《安徽史学》因经济困难,被迫停刊。
1983年4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建立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该院成立后,立即筹办恢复《安徽史学》杂志。复刊之初,《安徽史学》杂志为双月刊,每期80个页码;刊登了徐川一就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的开始时间与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商榷的论文,罗先生很快致函编辑部,要求在订误稿前加编者按语,“以我为的”。《光明日报》、《文汇报》相继发表专论,赞扬罗尔纲先生这种虚心求教、修正错误的精神。
1984年1月,《安徽史学》开始正式对外公开发行。
1987年起,《安徽史学》因为经费紧张,改为季刊,仍为80页。
1995年,《安徽史学》增加页码为96个。
1999年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纪念罗尔纲学习罗尔纲》一文时再次提到罗尔纲在《安徽史学》刊登论文的事宜。
2003年,《安徽史学》杂志试实行匿名审稿制;开始恢复为双月刊,将页码增至112个。
2004年,《安徽史学》正式实行匿名审稿制;为双月刊,每期128页。
2014年11月,该刊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56年7月,其前身是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截至2018年6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内设11个研究所,4个杂志社,7个行政管理处室,1个机关服务中心,1个图书馆,10多个非编制研究中心。有在职人员164名,在职人员中,正研究员27人,副研究员33人。国家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安徽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1人。
截至2018年6月研究所图书馆官网显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有馆舍约650平方米,馆藏书刊资料近14万册。有《四库全书》(电子版)、《续修四库全书》、《中国法律法规大典》(光盘)、《中国共产党党建百科全书》(光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专题目录索引》、《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国研网》、《读秀学术搜索》》等电子文献、数据库。
《安徽史学》刊登内容涉及史学理论、史学评论、世界史、国别史、区域史、专门史、断代史等史学各门类。
《安徽史学》设置的栏目有:徽学研究、太平天国研究、李鸿章与淮系集团研究、北洋皖系集团研究、家族史研究、陈独秀研究、胡适研究、新四军研究等。
《安徽史学》的读者主要来自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教学、研究人员。
截至2018年6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安徽史学》编委会拥有2位常务编委、2位编委。
据2018年6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安徽史学》共出版文献量为3820篇。
据2018年6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安徽史学》载文量为1995篇。
2002年第3期刊载了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历史系石约翰教授撰写的《封建、郡县与中国历史传统》、2004年第1期刊载了牧园大学历史系都重万博士撰写的《论辛亥革命前刘师培的新史学》等。
《安徽史学》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据2018年6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安徽史学》总下载次数为881516次,总被引次数为14429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429,(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314。
截至2018年6月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安徽史学》总被引量为3128次,下载量为64404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安徽史学》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3889名,在历史(52种)中排第8名。
《安徽史学》杂志自2003年以来发表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数量在历史、地理类的排名分别为第8位、第4位、第4位、第5位、第9位。1996年第3期刊载的《武夷名实考》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999年第1期刊载的《滕王阁得名考暨滕王阁序新注》被新华社发了通稿;2007年第5期刊载的《“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截至2018年6月安徽史学官网显示《安徽史学》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安徽省优秀期刊。
《安徽史学》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办刊方针,以反映中国国内外史学界的最新史学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为办刊宗旨,注重发挥既有全国影响、又有特色的选题优势,办成既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又有鲜明特色,兼具“虚”“实”,容纳古今中外的综合性的史学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