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0 10:23
宋一平(1917~2005),原名田道文,出生于湖北省石首县(现划归公安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宋一平任省儿童局局长、共青团临时省委书记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宋一平任中共长江局青委书记、北方局青委书记、中央青委常委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一平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机关党组副书记、中央保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国家机关党委书记等。宋一平是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特邀代表、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委员。
宋一平1916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石首县(现划归公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那年,父亲病故,租地被收回,家里衣食没有着落,仅靠捕鱼、租种小块土地、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在他 12 岁那年,母亲也不幸病故。从此,他就跟着大哥大嫂一起生活。
1929 年春,一平加入了青年团,并担任支部委员,负责领导儿童团的活动。1929 年夏初,当选为团石首县委委员。1930 年贺龙同志率领红军进入洪湖苏区成立鄂西特区组织,与此同时青年团也在调关召开鄂西团代表大会。一平作为石首县团的代表出席特委成立大会,被选为特委委员,兼特委儿童团的书记。同年7月,团省委决定派宋一平到上海去,代表湘鄂西苏区青年团组织出席少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的各苏区青年团代表联席会议。当时敌人对湘鄂西苏区所进行的第三次围剿非常凶猛,宋一平费尽种种周折,摆脱敌人的追赶和封堵,终于到了上海。
1933年12月24日,根据组织安排,宋一平离开上海,赴苏联出席少共国际第十二次扩大全会。
一平在莫斯科学习、生活了4年,除了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外,每年还到苏联各地参观学习,经常听共产国际各国党的负责人关于国际问题和各国革命斗争经验的报告。
1937 年底,一平由于离开祖国和国内革命斗争已经4年,期盼回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他归国抗战之心更为迫切。年底终于盼到这一天,经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允许,他与许光达、刘光梯等一批同志结伴回国。
一平等人于 1938 年初到了西安。不久,又来到延安,并见到了毛泽东同志和中央许多负责同志。宋一平在延安只停留了 6 天,即被派到中共中央长江局工作。
到武汉后,一平任长江局青委书记。长江局青委有李昌、黄华等同志。长江局青委联系并建立了许多进步青年组织,开展抗敌宣传、募捐、讲演、游行示威、慰问伤病员、欢迎世界学联代表团等多种活动。还把一些干部输送到前方或到延安、新四军去。在长江局工作期间,一平曾参加了中国学联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1938 年5月,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学联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1938年8月,国民党政府下令解散民族解放先锋队和青年救国团、蚁社等三个进步团体。提出了“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政党的反动口号,并积极筹备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即“三青团”,企图限制党领导的国统区青年运动,镇压进步青年组织,特别是我党领导的青年组织。针对这一情况,长江局召开会议。会议由周恩来同志主持,王明、博古、董必武等出席会议,一平列席会议。讨论中王明发言,提出以“民先队”作基干,统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青年团体,与国民党的“三青团”相抗衡,青年统一战线要走“先分裂,后统一”的道路。王明发言后,宋一平讲了不同意见,认为单纯地拿一个“民先队”来统一,去对抗国民党对青年各个团体的打击是顶不住的,不但顶不住它的打击,而且更便于它的打击。王明当时很不以为然,马上用奚落的口气说:“你小孩子懂得什么!”周恩来同志表示:“一平同志的意见还是值得重视的,你们可以再研究一下。”实际上周恩来同志支持了一平的意见。
六中全会后,中央青委决定调一平到北方局工作,任北方局青委书记。
1941年春,一平赴延安向中央青委报告工作,并准备出席党的七大。抵延安后,七大延期召开,中央决定留他在中央青委工作。
1941年至1942年,世界法西斯势力猖獗,中国敌后抗战极其困难的时期。当时日军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也掀起反共高潮,对根据地实行包围和封锁,陕甘宁边区的环境极为险恶。为克服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党中央开展了生产整风运动。宋一平参加了大生产运动,也参加了党史研究和整风审干工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当时一平在延安刚做完小肠治疗手术,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本来准备休息一段时间,可一看到这斗争的新形势,就再也坐不住了马上去枣园找中央主管青年团工作的任弼时同志。任粥时同志当即批准了他去东北工作的请求,让他到东北去做青年工作。
1945年10月11日,一平和蒋南翔同志带领一批青年干部约一百来人,从延安出发,步行经绥德过黄河,路过晋西北,经大同到张家口,又经承德、阜新、彰武,绕法库、铁岭等地,经过长达4个月的艰苦跋涉,最后到了海龙。一平在延边分省委工作两个月后,调任延吉县委书记,兼任县保安团政委。
1949年初,宋一平调中央青委工作,担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委会常务委员,任弼时同志任筹委会主任。后来毛主席在香山双清别墅接见了任弼时和他们几个青年同志。这期间,一平和其他青委一起筹备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他即随解放大军南下,参加接管武汉的工作。后担任中共华中局青委书记兼武汉团市委书记。宋一平在武汉刚刚工作半年,就又于9月返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刚成立,宋一平因肺病转剧,就留京养病了。1951 年病情稳定,即任团中央常委及书记处书记。1954 年又调到武汉去工作,担任中共武汉市委书记处书记兼武汉市政协主席,参与领导武汉市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工作,达11 年之久。曾负责和分管过监察、财贸、政法、文教等工作。1964年10月带工作队到裕华纱厂搞“四清”。
1965年周总理和陈毅同志把宋一平从武汉调回北京,担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政治部主任、中中央外小组成员。
在对外文委,工作刚刚开展了一年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文革”开始,宋一平不理解。在一次中央召开的会议上,陈毅同志指着一平对周总理说:“宋一平有问题要问。”宋一平站起来问,是不是所有的当权派都靠边站?周总理看了看他们,没有回答。宋一平被戴上了“走资派”的帽子。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宋一平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任学部临时领导小组成员。后学部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他任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副院长。他深入揭批“四人帮”,坚决支持和参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团结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平反冤假错案。
1980 年后,宋一平历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机关党组副书记、中共中央保密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央国家机关党委书记。在此期间,他主持领导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工作,深入进行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认真整顿党风和机关作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力,开创了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竭诚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宋一平先后担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副主任。1993 年宋一平退了下来,1995 年正式离休。
宋一平因病于2005年11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