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礼

更新时间:2024-10-17 22:47

宋礼(1361年4月30日—1424年8月5日),字大本,河南河南府永宁县(今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人,明朝初年大臣。

生平经历

早期经历

至正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1361年4月30日),宋礼出生于河南河南府永宁县(今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他自幼聪明颖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加坚定了求学的志向,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展现自己的才华于世间。洪武年间,宋礼通过乡校的学习,以精通经典之学而被举荐到礼部,补入国子监成为太学生。在国子监中,他因才能出众而被特别选拔,得到了不同寻常的待遇。

后来,父亲宋彬在四川仪陇去世。噩耗传来,宋礼恸哭几乎昏厥,随即就匍匐着准备前往四川。有人劝阻他说:“四川路途遥远且艰险,况且最近江水泛滥,你绝对不能去啊。”宋礼说:“这怎么能拖延呢?”他立即准备行装,无论水路还是陆路,跋山涉水,历经数千里,终于到达仪陇,将父亲的灵柩迎回家乡安葬,乡亲们都称赞他的孝心。

特擢入仕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宋礼被任命为山西按察佥事。他执法严明,对于奸邪之徒和贪腐官员,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绝不姑息。那些原本贪婪暴戾、欺压百姓的郡县官吏,在宋礼的严厉打击下,都吓得提心吊胆,屏息静气,相互告诫不敢再为非作歹。宋礼在区分善恶方面,如同用梳子梳理头发一样清晰明了,毫无偏私。因此在山西,人们都对他充满了敬仰和期望,纷纷希望他能像风一样吹遍每一个角落,给予他们庇护和依靠。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宋礼因任职期满考核优异,被举荐至吏部任职。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三月,宋礼因没有提交功绩文册,吏部上奏了此事,于是宋礼被降职为户部山西主事。他从此每日致力于处理账簿、文书及财务核算等事务,出纳银两公平合理,因此名声更加显赫。

建文元年(1399年),宋礼再次被外放出任陕西按察佥事。他在陕西施政,如同在山西时一样勤勉公正,深得民心,关中地区的人民对他寄予厚望,依赖有加,就如同山西的百姓依赖他一样。不久之后,宋礼又被召回朝廷,担任刑部员外郎。

成祖器重

建文四年(1402年),明成祖即位,命宋礼代理礼部事务。当时,所有的诏书、敕令、号令、册封、任命、朝见、宴会、赏赐及借贷等事务,都出自礼部官员之手。宋礼应对迅速,皆能符合明成祖的心意。同年七月,宋礼以敏捷干练被升为礼部右侍郎。九月,又升为礼部左侍郎

永乐二年(1404年)十二月,宋礼升为工部尚书。

永乐三年(1405年)二月,宋礼上奏说:“山东的卫所屯田缺乏耕牛进行耕种,请求从太仆寺那里调拨耕牛来支持。”明成祖采纳了他的建议。三月,宋礼再次上奏说:“陕西的兰州庆阳凤翔等地的卫所新拨给的屯军缺乏耕牛,请求允许他们以每百人共四十头牛的比例,由官府出资购买并分配给他们。”明成祖再次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命令将这一做法确立为正式的规定或法令。七月,宋礼上奏说:“燕山右卫的官吏赵成因犯有笞刑之罪,由于他无力承担劳役工作,自愿前往北京成为平民,以种田为生。”朝廷对此表示同意,并命令户部按照惯例给予他耕牛农具种子,以支持他从事农业生产。同时,朝廷还决定,从今往后,凡是有犯笞刑之罪且无力承担劳役工作的人,都可以按照赵成的例子处理,给予他们同样的支持。此外,朝廷还发布了一道敕令,规定对于杖刑八十以上的罪犯,应当立即发配到指定地点;而对于杖刑七十以下的罪犯,则可以在刑满后放回原籍,如果他们愿意并有能力自备资财,也可以申请到屯田所去务农。

永乐四年(1406年)闰七月,朝廷商议建都北京,宋礼奉命前往四川采购建材。到达后,他督促地方官员率领吏民深入溪谷险峻之地,凡是优质的木材,都砍伐下来运走。因此,梅树楠木杉树桧树等优质木材,纷纷从三峡运出,经江汉淮泗等水路,络绎不绝地运往北方。有一次,他得到一棵巨大的木材,来自马湖地区,一夜之间自行移动了若干步,无需人力推动。此事传至朝廷,明成祖下诏将那片山林封为“神木山”,并为其立碑以作纪念。

治理河道

永乐九年(1411年)二月,明成祖命宋礼开凿会通河。会通河在元朝至元年间,以寿张县尹韩仲晖的建议而开凿,从东平县安民山到临清,引汶水横穿济水,注入卫河,作为运输粮食的通道,名叫会通。但这条河河道狭窄,水又浅,不能通大船,所以终元之世,以海运为多。明朝初年向辽东北平输运粮饷,也专用海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河在原武决口,穿过安山湖,会通河遂淤塞。永乐初年,营建北京,河海运兼用。海运险远会有损失和人员死亡,而河运则由长江淮河运到阳武,再征调山西、河南的丁夫,陆路车运一百七十里入卫河,途经八个递运所,百姓非常辛苦。至此济宁州同知潘叔正上书说:“旧会通河全长四百五十余里,现淤塞了三分之一,疏浚这条河能带来便利。”明成祖于是命宋礼和刑部侍郎金纯、都督周长前往治理。

宋礼认为会通河的水源,必靠汶水,于是采用汶上老人白英的意见,修筑堽城和戴村间大坝,横亘五里,遏住汶水,使它不能南入洸河而北归于大海。又汇集各泉的水流,尽引到汶上,到达南旺,再中分为两路,十分之四南流接徐州沛县,十分之六北流达到临清。南旺地势高,在这里决水,南北皆流,这里就是所谓的水脊。便审地建闸,根据季节蓄水放水。从分水北到临清,地势下降九十尺,设置十七座闸门,到达卫河;从分水南到沽头,地势下降一百一十六尺,设置二十一座闸门,到达淮河。前后共征调山东和徐州、应天镇江民夫三十万,免除租税一百一十多万石,费时二十个月而完成。他又上奏疏浚沙河入马常泊,以增加汶水流量。

这一年,明成祖又采纳工部侍郎张信的建议,派兴安伯徐亨、工部侍郎蒋廷瓒会同金纯,疏浚从祥符鱼王口下到中滦,恢复旧黄河道,以减少水势,使黄河不能危害漕运,还命宋礼兼管这一工程。八月,宋礼回到京师,论功评为第一,受到皇帝赏赐。潘叔正也被赐给衣服钞币。

便利漕运

永乐十年(1412年),因御史许堪说卫河有水患,明成祖命宋礼前往经划。宋礼请从魏家湾开掘两条支河,将水泄入土河;又从德州西北开一条支河,将水泄入旧黄河,使其到海丰大沽河入海。明成祖命待秋收之后动工。宋礼回来后说:“海运经历险阻,每年船只常有损坏,还有被漂没的。有关官员负责修补,但迫于期限,多增加征敛,成为百姓的祸害,而船也不坚固。计算海船一艘,要用一百人才能运一千石,它的费用可以办可载二百石的二十艘的河船,每船用十人,可以运四千石。这样一算,利弊已很明显。请拨出镇江、凤阳淮安扬州以及兖州的粮食从河道运去供给北京。至于海路,则每三年运两次。”后来平江伯陈瑄治理江淮之间各河道的工程,也相继告竣。于是河运便利,运送的粮食更多。

永乐十三年(1415年),于是停罢海运。

入川采木

永乐十年(1412年)十二月,治河工程完工,宋礼又入四川采木材。

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命宋礼到江西治理刑狱案件,完成后又入四川。

永乐十七年(1419年),制造出洋船只,宋礼被从四川召回。因他老病免以朝见,有事进奏令侍郎代理。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一日(1424年8月5日),宋礼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身后哀荣

洪熙元年(1425年)正月,礼部尚书吕震请求依制度给予葬祭。

弘治十七年(1504年),工部右侍郎李鐩前往山东勘探堽城坝利弊,回京请祀尚书宋礼。随后工部管泉主事欧阳琼、兖州府管泉同知郭宏等在调查之后肯定了宋礼的功绩,并且认为“永乐十三年始罢海运,天下粮运尽从漕河直达京师,盖实由宋尚书既能尽一己之劳,又能用群下之议,通天下漕运之利焉”。他们建议按照平江伯陈瑄的事例建立祠庙,但没有获得批准。

正德六年(1511年),工部济宁都水分司管泉主事王宠再次上请,他援引丘浚、李东阳诗句作为凭据,建议“于南旺分水龙王庙东空地……建立一祠,左祀尚书宋礼”,获得朝廷批准。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遣总理河道都御史万恭致祭宋礼。

万历元年(1573年)正月,追谥“康惠”,赠太子太保

主要影响

政治

宋礼历仕三十余年,其在政治方面的主要成就如下:

水利

永乐九年(1411年),宋礼奉旨治理漕河,他“广寻博访”“测地而度高卑”,通过实地勘测,精心策划,制定了治水方略和措施。具体如下:

宋礼治理运河,“经营五载,永乐十三年告竣”,通过系统治理,明代彻底解决了运河问题,保证了漕运畅通。从此,沟通南北的大运河畅行无阻,漕运能力大大提高,每年从东南运粮米几百万石(最高达到500万石),接济京师,以致海运遂罢。大运河真正成为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历史评价

明成祖朱棣:冬官典邦事,尤难于六职,必得贤能,方堪斯任。卿才识魁伟,闲练明达,出于学校,乐育成材。昔事太祖高皇帝,历试任使,亦克有闻。肆朕即位,简任才贤,擢二春官,旋升兹职。卿正身奉法,不惮勤劳,厥职用彰,及兹九载,略无愆尤,朕甚嘉焉。卿其益坚初志,益笃勤诚,以辅朕理,卿推懋哉。(《明成祖实录》引)

明穆宗朱载坖:兹者漕河横溢,运道阻艰,特命大臣总司开濬,惟神功存运道,庙食明时,凡前事之不忘,洵后人之表式。是用遣官备申祭告,所望监兹重计,纾予至怀,急靖洪澜,佑成群役,俾运储以通济,永康阜于无疆。(《漕河图志》引)

解缙:宋礼惫直而苛,人怨不恤。(《明史》引)

曾棨:惟公以材识超诣,遇知于时,历官中外,显名终始,其英声伟绩,震于今垂于后者,又可以泯乎?(《工部尚书宋礼麻墓志铭》)

张辅等:礼有才干,然驭下严刻,小过輒绳以法。在蜀数年,民苦其酷云。(《明成祖实录》)

丘浚:几度会通河上过,更无人说宋尚书。(《过会通河有感》)

张昇:宋礼与刑部侍郎金纯、都督周长开通漕河,实为国家建立万世无穷之功。(《宋康惠公祠志》引)

李东阳:尚书宋公富经略,世上但识陈恭襄(陈瑄)。(《至安平镇减水石坝,有怀刘司马长句》)

李鐩:刚果笃学,廉公有守,一心为国,不惮劳勤,居官三十余年,始终一节,为时推重。(《汶上南旺:京杭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及龙王庙古建筑群调查与发掘报告》引)

谢迁:庙食龙王亦何事,可怜湮没宋尚书。(《南旺湖》)

郑晓:挽漕京师,罢海运,公功最大……刚果质直,有经济才,驭下稍严,以故事亦易集……卒之日,家无余赀。(《吾学编》)

万恭:先臣工部尚书宋礼开河元勋,功在万世。(《明神宗实录》)

朱睦㮮:禹疏川列九州,兹地为豫。豫者,和萃之名也。明与兹地当两京之中,贡赋转输所系甚重,然治亦有缓急之别耳。国初之议,凡遇秋水泛溢,冲决田庐水滨,州县官主之。至于漕渠淤浅,飞挽不达,有大患则请于朝,暂遣一二大臣来视,工竣即还吾省,如宋公礼是也。正德间,议者专设大臣一人为总理,河南、山东监司郡县各增一人分治,岁征夫若干万人,今若干万两。有患则额外之诛靡巳,无患则岁办不减也。夫河澡本为国家之利,而今之病民者莫甚焉。噫!安得如初议,罢专设,节浮冗,稍苏疲氓,斯善矣。(《工部尚书宋公礼传》)

何乔远:自有漕以来,宋礼之功在会通,陈瑄之功在淮南。(《名山藏》)

张岱:宋司空辈治河如治病,观其抵掌谈之,如扁鹊垣见一方,其肺腑尽见,而手到病除,无不见效。古人举事,其有伦有脊也如此哉!(《石匮论赞》)

查继佐:治水刊木,宋大本职五行之二矣。木之自行其常也,吼则水为之。若山之声应,颇近诬谀。治漕与平江埒,而率用人言。大率本之壶漏,非臆测能百世也。(《罪惟录》)

张廷玉等:礼性刚,驭下严急,故易集事,以是亦不为人所亲。卒之日,家无余财。(《明史》)

轶事典故

据传,当宋礼出生时,恰逢一衙役途经,他随口戏言:“伙计,窑里生小孩,门外站衙差;这娃是官命,雨催咱俩来;老天响呼雷,好使把道开;惊天又动地,必定坐八抬。这孩子一生下来咱俩就得给他站班值守,将来可不是一般人。”言罢不久,风雨骤停,两位衙役离去。不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悄然出现,手提两大袋沉甸甸之物,置于破败窑门之侧,轻拍窑门后悄然离去。窑内,负责接生的农妇闻敲门声启门,只见两侧各置一袋米、一袋面,环顾四周却不见人影。接生婆说:“正愁月子里婆娘没啥好东西吃哩,这下倒好,足够让她吃一个月了。”此事之后,产妇便以“宋米”为爱子命名。及至入学,教书先生觉“宋米”之名略显粗朴,遂赐新名“宋礼”,寓意文雅且富含深意。

人际关系

后世纪念

宋礼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城东北21千米东宋乡西坞村北坡。墓冢高3.5米,周长4.2米。1975年发现墓志一方,现存宋氏后裔家中。墓前石碑高2米,宽0.94米,厚0.29米,永乐二十二年(1425年)立。碑文记述了宋礼的生平事绩。1987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料索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