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6 20:39
宗凤洲(1912年08月-2009年06月22日),河北藁城人。1912年8月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县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在家乡组织抗日游击队,任队长。1939年改编为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平汉抗日游击纵队团长,新编第十旅二十九团团长。1941年任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参谋长,后任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旅副旅长,第十七旅副旅长,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旅副旅长,西南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总队长兼十二军随营学校校长。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副师长。参加了进军大别山及淮海、渡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任西南军区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总队长。1951年任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副师长,第三兵团留守处主任。1954年起任炮兵副军长。1959年任第十二军副军长。1964年起任上海警备区参谋长。1966年任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后任上海警备区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9年6月22日,宗凤洲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宗凤洲,1912年8月,宗凤洲出生于藁城增村镇城元村一户农民家庭。小时候,宗家的生活实在困难,一家子忙着弄口吃的,连这孩子的生日都没记清,只知道是大热天里出生的。后来,宗凤洲就把生日定在了八月一日,把部队的生日作为自己的生日。
1937年,宗凤洲在家乡组织抗日游击队,自任大队长。1937年12月,宗凤洲领导游击队参加攻克无极县城的战斗,砸毁南孟镇团兵局。他率领游击队拿下新乐长寿火车站,杀伤日军十几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壮大了抗日的力量。
宗凤洲组建的抗日游击队第二年就发展到二、三百人,当时,他的家乡藁城周边的几个县都知道游击队的威名,要打鬼子的年轻人都说——“咱们找宗凤洲去”。此时,活动在平汉铁路西部的范子侠将军的抗日义勇军与这支自发组建的游击队合编为“冀察游击队第二路第二支队”,后来更名为冀察游击第二师。
1939年11月,二路军第二师接受共产党领导,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平汉抗日游击纵队,范子侠任司令,宗凤洲任一团团长。1940年,所部编入一二九师,改为一二九师新十旅。
1941年,宗凤洲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平汉抗日游击纵队团长,新编第十旅二十九团团长,1941年任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旅副旅长,十七旅副旅长,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旅副旅长,西南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总队长兼十二军随营学校校长。
宗凤洲所在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是以善打硬仗、敢打恶仗而著称的二野劲旅。1947年6月30日,6纵队作为刘伯承和邓小平统帅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之一,突破国民党黄河防线,参加鲁西南战役,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这场战役之中,部队围攻定陶,全歼守敌第153旅及地方团队共四千余人,取得纵队战史上第一次单独全歼敌人正规军一个旅的重大胜利。之后,6纵又相继参加了六营集、羊山集战斗,歼敌五千余人。
鲁西南战役结束之后,宗凤洲率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16旅随刘邓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徒步走过黄泛区,渡过沙河、洪河,抵达汝河北岸。在遭敌军前堵后追的危急关头,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勇气概,强渡汝河,护卫中原局、野战军指挥部安全渡过汝河、淮河,战胜敌人堵截围追,直插大别山,胜利完成千里跃进任务。进入大别山后,纵队先后攻占十余座县城,给地方反动政权以毁灭性打击。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将士们坚持大别山斗争,并和友邻部队一起吸引和牵制敌人33个旅,粉碎了敌人对大别山的围攻,支援了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
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同为藁城人的解放军名将李震任政治部主任,宗凤洲任中野战军6纵17旅副旅长。7月,17旅作为中原野战军发起襄樊战役的主力,与桐柏、陕南军区部队一道攻克襄阳、樊城,全歼敌两万余人,生俘敌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中共中央致电祝贺襄樊大捷。同年11月6日,宗凤洲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同友邻部队一道将国民党军黄维兵团围困于双堆集地区,歼敌近万人,为大决战的胜利作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宗凤洲于1951年随12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5师副师长,第3兵团留守处主任,参加了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
宗凤洲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兵团留守处主任,第12军炮兵副军长,上海警备区参谋长,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上海警备区正军职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2009年6月22日,宗凤洲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