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厂村

更新时间:2022-03-22 18:52

官厂村隶属莱芜经济开发区鹏泉街道办事处,坐落于汶河南岸,莱芜市区东南。205国道由南向北穿村而过。总人口2000余人。

村庄简介

该村东有塔子岭延伸至西陈峪村,西至大汶河与孝义河交汇,南隔大汶河与安仙村、关帝庙村相望,北隔孝义河与程故事、孙故事相邻,是个山环水抱,风景优美的村庄。官厂村现有村民,560余户,2000余人,大桥南路以西约为900人,路东约为1100人,务农人口约占8﹪,外出务工人员约占60﹪,多以近距离务工为主。

历史背景

据村碑记载,官厂村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董氏祖迁此建村定居,因此地三面环水,水草丰茂,故旧时曾为官府的牧马场,所以得“官场”之名。后随社会安定,官府放松了对此地的管理,加之人口的增多,逐渐取谐音改名为“官厂”。官厂建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建村之初,只有董姓,张、吕、尚姓陆续迁居于此,其中吕、尚两姓所占比例逐渐加大,成为村中的大族。现村中有亓、孙、丁、李、邹、杨等共计28姓,村中族姓之间不分众寡、贫富、强弱,形成了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民风,世代相传。

农耕植被

官厂村土质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过去以种高粱、谷子为主,产量较低。1971年“农业学大寨”,推动了官厂村的农业发展。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1980年至1990年期间,打直径为8米机井3眼,3—5米机井6眼,真空井12眼,铺设地下管道600多米,水渠2000米。购买机械设备(电机、水泵)12套,机井架设电线3000米,彻底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购置50马力拖拉机一台,24马力拖拉机2台。同时大力推广农业技术,实行合理密植,小麦的种植由单沟宽垄改为畦播,玉米由原来的每亩1200株增加到3500株左右。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村民大搞科学种田。1991年推广新品种小麦856903号,玉米掖单2号,实验获得成功。玉米亩产’735公斤,小麦亩产660公斤,达到历史最高。该实验也得以在华东六省一市推广。自此新品种在官厂安家落户,粮食产量飞速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

人文景观

关帝庙

1930年村中士绅为教化村民重义气,讲团结,忠于祖国,为国效忠特建立关帝庙。门朝东,后村民以庙门朝东有损风水而拆毁,1935年重建此庙,庙门朝北,庙内塑关公像,有朱懋萱老师在庙内书写“义气参天”四个大字。“文革”时期庙被拆除。

万福塔

村东岭一条从小故事村去站里的山沟小路,路东靠近孝义河南岸,悬崖上边至高点,有塔一座,砖石结构,周长4.28丈,塔高21.8丈。门朝正南,七层八角,每层八个小窗口,每个窗口有石雕像一尊,岿然屹立。名日:

皂荚树

在东岭后坡,靠近孝义河边有一古树名为皂荚树。此树分雌雄两种,雌树生果,雄树不结果。现存的为一雄树。此树生得神奇,树根生于石缝之中,树高约十米,树身有三米左右的弯曲,疙疙瘩瘩不成材。大树两边有六棵小树。此树距今约630年,现枝叶繁茂,无枯枝黄叶,是一棵很具保存价值和欣赏价值的古树。

龙嘴子

龙嘴子指东岭。从西北河岭头至站里何家林一段约三里路的岭带,西北东南方向,此岭地势弯曲起伏,形似一条长龙,在官厂东北岭头一段远观好似龙头龙嘴,因此得名龙嘴子。后因开山凿石把龙嘴破坏,无法修复。

梆子井

梆子井位于村西南大路南。先前官厂村南东西路叫南大路,往东南是新泰县,往正东是沂源县,为当时的交通要道。过往路人不断,为方便路人喝水,村民打井一口,并于井旁树起井桩石,用木作成饮水用的梆子,置于井桩石上,故名为梆子井。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