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5 17:46
定势也叫作心向,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也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定势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之中,社会的定势能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例如有人可以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定势,较好的进行常规的工作和学习,但有些人却在社会生活中出现另一种心向,即对已经很熟悉的事物变得不熟悉了,这种情况叫作定势错位。它是一种病态社会心理现象。
定势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方式,来源于现实生活经验,个人通过耳闻目睹,对社会现实形成一种固定的看法,社会风气淳正,他们的心向便倾向于相信人、帮助人,社会风气不正,他们就以怀疑的目光来看待一切。社会上腐败、堕落、犯罪、欺诈、虚假行为,在社会各个角落都会受到污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逐步总结了一套反面经验,以倒错的眼光来看世界。就社会存在而言,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好的,改革开放中都是受益者,不改革就没出路;但就局部而言,确实存在着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有些人不分主次,以偏代全,对客观现实错误的推理,从而认为一枝朽而一树腐。
有些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心向,即对已经是很熟悉的情况或人反而变得很不熟悉了。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定势错位”。它是一种病态社会心理现象,有以下特点:
⑴以新换旧。即对同一事物以新奇的心向取代了原有的心向。例如:过去以写简化字为荣,现在则以写繁体字为时尚。
⑵错误的逻辑推理。遇事从常规去思考,而从反常的方面去推理。例如,在火车站,有两个青年帮一位大爷扛行李,这位大爷却认为他们是歹徒,不愿让他们“做好事”。他认为不会有无缘无故做好事的人,这其中一定有诈。
⑶与社会风气有关。如果社会风气纯正,他便倾向相信人、帮助人;如果社会丑恶现象太多,他就可能感叹“人心叵测”,对他人持戒备心理。
⑷定势要受到价值观的控制与调节。价值观是个体关于客观事物的观点与信念。它决定和影响着个体的态度与行为,自然也要制约心理定势。
⑴道德定势错位。道德是调节社会成员关系的行为规范。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前进总是要以牺牲一部分传统道德为代价的。例如:
先进与落后的错位。很多人认为落后并不可耻,先进并不光荣,先进人物难当,先进事不好做,先进话不好说。
文明与愚昧的错位。某些人认为举止文雅是装腔作势。满口粗话者则是壮士豪杰。
勤俭与奢侈的错位。很多地方勤俭几乎成了“小农经济思想”的代名词,奢侈却被公认为有派头、有气魄。
正义与邪恶的错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成了“傻冒”,歹徒行凶旁观者众多而无人上前制止的现象倒是屡屡发生。
自尊与自贱的错位。有的演员借义演之名,到灾区去敛灾民钱财。这是见利忘义的自贱,而当事人却视为自尊。
⑵心理定势错位。心理定势错位是指心理活动准备状态的错位。有以下表现:
需求错位。需求把社会价值与社会发展水平分为合理需求与不合理需求。将不合理的需求视为合理,就是需求错位。
动机错位。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一般认为内部动机的作用大于外部动机,但是有些人对工作本身没有一点热情,对报酬却斤斤计较,驱动他工作的动力就是金钱。
态度错位。态度是定势的一种。态度错位是指情感与认知、意向之间的不协调。
价值观错位。价值观是人生的信念与观点,它是个性的重要成份。价值观意味着个人对某一事物将做出何种选择。
⑶行为错位。道德定势、心理定势的错位是观念上的东西,常常综合地从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从反常的人际关系、社会风气中反映出来。行为错位有以下表现:
虐待与互虐。有些人以捉弄他人为乐。例如:有人要赶公共汽车,司机故意不停车;在邻里关系中,与邻居吵架败阵后悄悄把开水淋在对方养的花上等。这种以折损他人满足自己的倒错行为是较为普遍的。
痞化行为。当前社会上有人表现出一种蛮横不讲理、称王称霸的痞化行为。例如,一些地痞、流氓欺行霸市,搞强买强卖;一些村民在国道上任意拦车、扣车,勒索司机钱财等。痞化行为已渗入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
依赖性求援。这是一种懒惰心理,对部门、单位、个人的困难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去克服,而是一味依赖国家、集体、他人。对于某些人来说,沿街乞讨成为致富的门路。
定势错位的危害极大,对个人而言,可能会导致信念丧失、心灵空虚、斤斤计较、算计他人、不思上进、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就人际关系而言,会导致人际间的不信任、摩擦与冲突,酿成家庭、邻里及同事间的感情悲剧;从社会来看,它与社会风气的败坏、社会公道的衰退紧密相关。
定势错位讲到底是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个人的自我调适,要做到以下几点。
⑴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观念加强学习,可以从圣人先哲的著作中去领悟、从社会楷模的言行中去学习做人的道理。同时要善于思考,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合理把握社会发展主旋律。
⑵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有修养的人往往能“一日三省吾身”。有“慎独”的人格,绝不“跟着感觉走”。有社会责任感,努力去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而不去媚俗,迎痞。
⑶用“脱敏”法纠正错误。由不相信他人的错误定势,可以从最小做起来:相信自己→相信家人→相信朋友→相信同事→相信上级→相信路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