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6 11:31
宜宾早茶,四川省宜宾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宜宾早茶(绿茶)外形扁平挺直秀丽,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栗香馥郁,汤色嫩绿鲜亮,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绿明亮。主栽品种为“早白尖五号”、福选九号等。宜宾早茶制作工艺为:摊凉→杀青→理条、做形(揉捻)→干燥→筛选→包装。
宜宾早茶含茶多酚15—29%,氨基酸2.8—5.0%,水浸出物40—52%。
宜宾早茶共分三个等级:
地貌特征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接壤,地形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西部为大小凉山余脉,中有市境最高点,海拔2008.7米的屏山县五指山主峰老君山;南部为四川盆地盆舷带,即云贵高原北坡,中有海拔1795.1米的兴文县仙峰山,海拔1777.2米的筠连县大雪山等;东北部为华莹山余脉所在,宜宾市附近的七星山、龙头山、观斗山分布于此区域;东南侧属四川盆地东岭谷区,为市境最低点,海拔236.3米的江安县金山寺附近长江河床在此区内;西北侧属盆中方山丘陵区,大部分为宜宾县属地。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体,岭谷相间,平坝狭小零碎,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市幅员面积13283平方千米,市境内海拔600米的区域面积4606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的34.7%。
土壤特征
宜宾早茶产区土壤呈南北过渡带特性,土层深厚,土体厚度达20—50米,表土颗粒以粉砂粘粒为主,由于基岩为水平沉积岩,土体发育常见典型的粘盘层,黄刚土粘粒含量高,交换性氢、铝和盐基离子较高,矿质养分丰富,酸碱度微酸,pH4.5—6.5的土壤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69.8%,十分适合于茶树生长发育。
宜宾市境内主要河流有四大江八大河:长江、金沙江、岷江、横江、西宁河、箭板河、越溪河、黄沙河、南广河、长宁河、古宁河和宋江河,小河流有23条,即清平河、中都河、富荣河、高州河、文星河、花潭溪、真溪河、鸳溪河、乔巴河、白节子河、建刑河、半边桥河、镇舟河、巡司河、二夹河、喻家河、贡溪河、清溪河(又名沙河)、红桥河、梅硐河、绵溪河、建设河及泥沙河,还有大中小型水库505座,星罗棋布的分布在茶区附近;市内年平均地表径流627亿立方米(春季径流只占全年总量的8.5%—20.7%,夏季径流占37.3—65%,秋季占22.1—27.2%,冬季占4.0—16.3%。);宜宾市水资源丰富,总贮量达154.94亿立方米/年,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宜宾早茶产区属典型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特征,浅丘、河谷兼有南亚热带的气候属性。宜宾境内屏山老君山、宜宾县黄山、筠连大雪山、珙县王家山等成片的原始森林和全市4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形成的茶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
宜宾市所属九县一区都种茶、产茶。除云南、海南和广西少数特殊的热带茶区外,宜宾与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相似、同纬度主产茶区相比,自然气温为最高。根据多年气象资料分析对比:宜宾最冷月一月的多年平均温度达8.0℃,浙江杭州为4.3℃,湖南长沙为4.9℃;年均气温17.8℃—18.5℃,比杭州地区高1.5℃—2.0℃,比湖南长沙地区高0.6℃—1.3℃;全年≥10℃的活动积温达到5960℃,比杭州地区多2700℃左右,比湖南长沙地区多500℃左右;无霜期345天以上,比杭州地区多95天左右,比湖南长沙地区多5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1180小时,年降雨量1200毫米;多年极端最低温高于-2℃,浙江杭州为-8.6℃,湖南长沙为-10.3℃。由于宜宾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冬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春季回暖特早的独特气侯优势,使茶叶常年在2月上旬就可开园上市,一般比省内和江、浙一带主产茶区早15—30天左右,属名优生态早茶生产的最适宜区。每年3月10日前出产的春茶都统称为“宜宾早茶”。
宜宾种茶源远流长。据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西晋常琚撰)记载:“其地东自鱼腹(奉节),西至僰道(宜宾),北接汉中,南及黔涪,上植五谷,…漆、茶…树有荔枝,蔓有辛枸,园有芳弱、香茗,给客橙、葵…”巴志载:“……鱼、蜜、茶……皆纳贡之。”
宜宾早在前1022年就有“园有芳茗”和“贡茶”的记载,现已有3000多年种茶历史。宜宾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比邻云南、贵州,自古是西南边疆联系内地的交通要冲,黄金走廊,也是长江黄金水道上游的重要港口。
唐《膳夫经手录》载:“帷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自谷雨以后,岁取数百万斤,散落东下。”此诗说明,唯见蜀南叙府(现宜宾)茶季之早可追溯于唐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时代,四川对外联系主要靠马帮和船运。每年过完春节后,很多客商和华侨把宜宾早茶作为礼品经古代黄金长江水道带到江南各地甚至海外,因而宜宾早茶历史悠长、茶早开始享誉天下。
宋代,朝廷为了获取大量军马,以保卫边疆的安宁与稳定,采取了“以茶易马”的羁摩政策,设立“军马州”、“买马场”、“茶马司”等机构进行管理,同时开设“茶马交易市场”,从事商贸活动。由于语言的不通,朝廷为了管理市场专门派住“蛮判官”,作为交易双方的翻译和仲裁人,维持着市场秩序,开创了中国茶叶市场管理的先河。自从北宋在宜宾设立“买马场”以来,经过南宋和明清时期的“茶马交易”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茶马贸易之都;宜宾的金玉茶、条茶、金尖茶每年数万担沿岷江水云上溯乐山再转青衣江至雅安加工后运至康定,再由藏族驼队运进西藏。周边地区往返宜宾的盐茶马匹及日用品的运输也繁忙起来,促进了中国西部的开发,促进了宜宾经济的发展,从事经营的商家大量出现,中间商、经纪人、货栈应运而生,从而以宜宾为“茶马互市”中心,辐射出了茶马运输路线。
清代的拔贡,直棣州州判万清涪曾有《南广竹枝词》之三云:“家园茶数宝林寺,初叶子出汪家场。几日春光过谷雨,便难买得好旗枪。”从唐代李白、杜甫、韦皋、岑参,到宋代的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明代杨慎、尹伸,清代王士祯、赵树吉、邱晋成等一批文人学士,他们“西溯僰道,乐其风土”(陆游),在宜宾留下了赞美当地山河和饮酒品茶的诗篇。如:黄庭坚在《次韵李任道晚饮锁江庭》赞到:西来雪浪如庖烹,两岸一苇乃可横。忽思钟陵江十里,白苹风起縠纹生。酒杯未觉浮蚁滑,茶鼎已作苍蝇鸣。归时共须落日尽,亦嫌持盖仆屡更。明代进士汪沈,赋诗《乐茶》曰:“傍竹沿溪茶数柯,报君指下莫伤他。来年更有新条在,赢得东风雨后多。携蓝过岭掇龙芽,嫩叶新枝带露华。活火觅泉和月煮,不知正味落谁家。剪茶北山与山南,收得龙芽绿满蓝。七碗清除高土渴,更无尘梦到茅庵。”
民国时期的元老黄炎培写有《宜宾赋》:“宜宾古国西南僰,此地沧桑无极;剩岩穴深深,玉棺未蚀。征尘乍试,又风动市民千百。叙昆一路通朝夕,料盐铁书成,桓宽未识。况牛鞹蚕丝,茶芽桐液,都合海疆贸易。司令红缨威武甚,听马哥头一声得得;偏然昨夜泥溪,咫尺萑符不息。”悠久的茶文化推动了宜宾茶叶的发展,带动了宜宾茶馆、酒楼、交通、商贸、民间文化….等等的综合发展,特别清代时就形成了宜宾早茶文化,更是促进了宜宾茶叶产业的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宜宾市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茶叶生产。
20世纪50年代,宜宾县蕨溪黄山茶场发现一株野生大茶树,树高1360厘米,树幅1300厘米,叶长14.5厘米,叶宽6.7厘米。测定各项指标后认为,该茶树保留了不少原始性状,是同源种被隔离分局,长期自然衍化的原始茶树群体之一,与云南野生大茶树同样古老。这株大茶树的发现,结束了宜宾是否是茶树原产地的争论。
由于宜宾茶叶产品生产上市早,20世纪70、80年代,国家外经委要求宜宾每年必须为广州春交会提供早茶产品上会销售。在1978年的春季广交会上,宜宾早茶产品拍卖价高达1.2万美元/吨,大会发来贺电,感谢宜宾为广交会增添了光彩,使之形成了有“宜宾无早茶,广交会无新茶”之评说,从此每年广交会海内外客商抢订宜宾早茶,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1986年,宜宾已被确定为四川省十二个出口茶生产基地县(市)之一,标志着宜宾的茶叶生产已初具规模。
宜宾市农业局茶叶站站长邬发田在“四川农业”工作刊物上发表《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 加快名优茶生产基地建设步伐》的论文中,根据宜宾早茶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的气候优势茶叶发芽早的特点,正式提出了“宜宾早茶”名称,该技术论文也在“中国知识文选”刊物上发表。经宜宾市历届政府和各级茶叶科技人员多年共同努力,使宜宾早茶生产不断发展和深化,茶叶农业产值2.5亿多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面积、总产量、总产值的19.2%,19.1%,48%。
2008年开始,宜宾市政府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宜宾早茶节”,使“宜宾早茶”进驻钓鱼台国宾馆,而荣膺“国茶”。
2008年,宜宾早茶保护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1万吨。宜宾茶业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36亿元,其中茶文化产值为6.76亿元,占茶业工农业总产值的30.2%。全市茶叶行业已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龙头企业11家。
2010年,宜宾市茶园总面积52万亩,其中无性系茶园22万亩,有21.7万亩通过无公害茶园认证,分布在全市的9县1区。全市茶叶总产量2.1万吨,茶叶农业产值5.2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0.8211万吨。全市茶叶年初、精加工能力为2.5吨左右,加工企业(业主)875个,其中年加工能力500吨以上的7个、1000吨以上的5个,3000吨以上的2个。
2014年,宜宾市茶园总面积已达98万亩,其中投产面积67.46万亩,全市茶叶产量4.55万吨,茶叶鲜叶产值18.48亿元。
2017年,宜宾早茶基地总面积达50万亩,早茶园遍布宜宾各个区县,仅翠屏区、宜宾县、高县、筠连县、珙县、江安县。
2000年来,宜宾早茶共获“中茶杯”评比特等奖2个,一等奖20多个,国际金奖18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茶叶企业1个,通过ISO9000·2000认证的企业2个。
2009年,宜宾市被中国茶业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宜宾·早茶之乡”的称号。
2010年03月0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宜宾早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1年,“宜宾早茶”被中国国际品牌协会授予“中国最具影响力早茶品牌”荣誉证书。同年10月24日,在杭州2011国际茶业大会暨茶产品交易会上获“中国早茶知名品牌”。
2015年7月9日,米兰世博会中国茶文化周“宜宾早茶”成功入选百年世博会中国名茶金奖。
2020年2月26日,四川省宜宾市宜宾早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宜宾早茶产于四川省宜宾市辖区内的屏山县、宜宾县、高县、筠连县、江安县、珙县、长宁县、南溪县、兴文县、翠屏区等9县1区的123个乡(镇)991个自然村,在宜宾市600米以下中低海拔高度的茶区,是名优生态早茶生产的最适宜区。宜宾市地处四川省南端,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地带,北纬27°50′—29°16′、东经103°36′—105°20′。
(1)产地选择:屏山县、宜宾县、高县、筠莲县、珙县、江安县、长宁县、南溪县、兴文县、翠屏区等九县一区的123个乡(镇)的991村,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5020—2001)的要求。
(2)品种选择:根据宜宾早茶的风格特点,选择宜宾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选育、80年代通过国家良种委员会认定的国家级两种“早白尖”良种茶树品种,原料基地栽培的是经过驯化的多毫型良种茶树,主要为“早白尖五号”、福选九号等。
(3)生产过程管理:宜宾早茶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宜宾早茶栽培技术规程》操作。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T/T5017—2001)和《无公害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5018—2001)。为了保证宜宾早茶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重以下环节:
①选地建园适宜:茶园选择土层深厚的黄棕壤,全园深垦,重施底肥,夏垦春植。新拓茶园选择坡度小于15°的山间隙地、土层在1米以上的缓坡地,pH值4.5—6.5。按150厘米大行距开沟,尽量减少破坏原熟土层,沿等高线开挖定植沟,沟深不浅于50厘米,沟宽60厘米左右。开沟时分层回填土,并分层混施底肥。最下层将沟底挖松后放入秸秆、树枝、稻草、绿肥或土杂肥等有机物,施入足量底肥,形成有效的内排水通道;盖土20—25厘米后施入第二层肥料,以施饼肥或腐熟的猪牛厩肥为主,一般每亩不低于200千克饼肥+5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或施1500—2000千克猪牛厩肥或相当肥效的其它肥料,与土壤拌和,沟内肥层均匀;再在上面覆盖一层薄土后,施第三层肥料,以亩施25—50千克磷肥或复合肥为主,肥料层离沟面不少于15—20厘米。一般夏季整地,地整好后种植绿肥,熟化土壤,然后冬季或来年春季种茶。茶园周边的乡土树种尽量保留,并适当植树,营造良好自然生态环境。
②定植管理到位:低沟深植,全园覆盖,重施基肥。栽植茶树秋季为宜,最好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一般采用低沟定植法。规格为双行或单行条植,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30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穴1—2株。定剪高度15—20厘米,但至少应保留2—3片叶。定植后全园覆稻草1000千克或茶行两侧覆黑色地膜,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茶苗定植后、注意抗旱保苗,要确保较高成活率,新茶园必须要精心管理,定期除草、修剪、防病、治虫、培土。定植后要浇透定根水,天气干旱时每5—7天浇水1次,每次浇水要浇透;梅雨季节土壤水分过多,要理通水平排水沟和溢洪沟,及时排涝。幼龄茶园除草,机械除草和人工除草技术相结合,全年6—7次,禁止使用除草剂;追肥在初夏第一次生长结束时用人粪尿50千克(或尿素2—3千克),兑水稀释后浇施,夏秋季再施追肥(1—2)次,基肥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幼龄期每亩每年100—200千克饼肥或堆肥2吨,加复合肥25千克,以后随树龄的增长逐年增加;成年茶园在每年春茶开采前15—20天,每亩追施催芽氮肥(尿素)10—20千克,10—11月中耕、修剪、施肥、封园、覆盖过冬,亩用200千克饼肥加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基肥。病虫防治要选用有针对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掌握施药时间和用量,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能有效降低虫卵基数减少化学防治用药。
③尽早形成立体采摘面:低定短放,夏剪秋养,培养立体采摘树冠。为了尽快提高茶蓬覆盖率,培养芽重型采摘面,茶苗栽后进行三次定型修剪,应严格控制每次修剪高度。第一次在秋季定植时进行,高度为离地20—25厘米;第二次在第二年5月下旬进行,高度为离地35—45厘米;第三次在次年10—11月进行,高度为离地50—60厘米。此后,按成年茶园的修剪方法管理,多采取立体栽培方法。即每年春茶采摘结束后,进行轻修剪,增施氮肥培养新芽,增加鲜叶产量。
(4)鲜叶收获及制茶:
①原料采摘:适时嫩采,芽苞肥壮。一般在2月上旬开始采摘生产,这时芽苞最饱满,芽叶内含物也最丰富。特级以单芽为主,芽长在2.5厘米左右原料不低于95%,要选择芽长相近,饱满肥壮的芽苞,无病虫、无冻伤、无鱼叶、无鳞片、无紫芽、无霜冻芽、芽头无废气废物污染及机械损伤和发热红变等现象。要求芽头壮实、饱满、完整、匀净、新鲜和清洁。
②鲜叶处理:低温高湿,薄摊长放。环境应符合GB/T18204.21、GB3095—1996规定,场地应洁净、干燥,防止污染,清洁通风、阴凉,室温在20℃左右不高于25℃、相对湿度在70%以上的环境中摊放,低温有利于茶叶内物质向好品质转化,适当提高湿度有利于肥壮芽叶的适度摊放,保证芽叶内外均匀一致。摊放器具选用竹制品,厚度不超过2厘米,及时薄摊,时间春茶为5小时—8小时,秋茶1小时—2小时,轻轻翻叶一次。摊放至芽叶柔软、叶色变暗,散发出青香或果香为适。付制鲜叶表面不应带有雨水、露水。
③杀青,杀青原则: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杀青机械:采用30型或40型连续式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120—130℃(进料口一侧筒体内空气温度)。投叶量:要求用手将芽头轻拿、抖散均匀放入滚筒内,以收鲜时重量计,30型杀青机投放鲜叶20—25千克/台·小时,40型杀青机投放鲜叶30—35千克/台.小时。杀青时间:55—65秒。杀青程度:以杀匀杀透杀香为原则,不出现焦尖、爆点、黄变现象,含水量降至65%左右;叶质变软,失去光泽,香气显露,手捏不粘。冷却摊放:杀青叶应用风扇快速冷却,冷透后堆放至水分重新分布均匀。
④初烘,机具:名茶烘焙机。温度:130—140℃(温度表显示)。投叶量:0.5—0.8千克/斗(杀青叶)。时间:3—4分钟,中途翻动2—3次。程度:不粘手,有轻微刺手感。冷却:初烘叶应用风扇快速冷却,冷却后摊晾至水分重新分布均匀。
⑤理条、做形,机具:名茶多功能机与名茶理条机配合。温度:140—150℃(槽锅底部温度)。投叶量:0.5—0.7千克初烘叶。理条、做型:投叶后先以最快的速度炒1—2分钟,待芽叶变软后减慢速度;再加棒5—8分钟左右把芽叶压扁平后再去棒炒1—2分钟,中途翻拌4—5次避免粘锅,加棒后调节振动频率,以棒滚压芽叶,棒不跳动和撞击槽壁为适度。程度:外形伸直略扁平,要求无焦尖、爆点、破皮、碎断现象。冷却、摊放:用微风冷却,冷却后摊晾至水分重新分布均匀。
⑥二烘,机具:名茶烘焙机。温度:110—120℃(温度表显示)。投叶量:0.5—1千克/斗(理条叶)。时间:5—8分钟,要求全过程勤翻快翻,芽叶失水均匀。程度:手捏有刺手感,芽毫显露。冷却、摊放:应用微风冷却,冷却后摊晾至水分重新分布均匀。
⑦去毫,机具:名茶理条机。温度:80—90℃(槽锅底部温度)。投叶量:0.2—0.25千克/槽(二烘叶)。时间:5—10分钟。程度:外形伸直,白毫去尽,嫩绿尽显。冷却、摊放:应用微风冷却,冷却后堆放至水分重新分布均匀。
⑧辉锅,机具:名茶多功能机。温度:80—90℃(槽锅底部温度)。投叶量:0.2—0.25千克/槽。时间:不低于60分钟。程度:含水量≤6.0%、色泽黄绿色、粟香显露。
⑨提香,在辉锅结束时,提高锅温至120—130℃提香1—2分钟,手捏茶有烫手感觉,注意不要产生高火味。手捻茶叶成粉末,水分在6.0%以下即可。摊凉至室温。
⑩手工精制:各级金山翠芽茶精制以手工为主,用风选或手工簸,除去片、断碎茶叶,筛去茶末,即可包装。
(5)生产记录要求:宜宾早茶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加工制作档案、产品出入库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宜宾早茶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在宜宾,茶树漫山遍野,茶歌也贯穿采茶人的生活。每到茶叶采摘季,漫步于宜宾各区县的茶山头,总能听到淳朴的茶农们自编自唱的采茶歌,他们寄情于茶,喻茶感事,让人透过歌声,就能感受到他们丰收的喜悦。
宜宾现存有100多首(个)茶歌、茶谚、茶传说,是宜宾茶文化得以保存的民间文学形式,它们流于口传,曾在各区县农村流行,多为采茶人即兴演唱。
茶歌有《月亮出来茶籽生》《采茶采得口儿干》《采五更茶》《采姐妹茶》《采增广茶》等,内容有如屏山的《儿茶歌》:“侧儿根满坡生,我是家婆的亲外孙。我从家婆门前过,家婆喊我屋头坐。倒碗茶,冷冰冰;端盘菜,几根根……”还有“手采茶叶口唱歌,一箩茶叶一箩歌;妹儿山上采春芽,阿哥炒茶等妹喝……”等。
宜宾茶谚、茶对联有:“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等等。
宜宾还有一些与茶相关的传说故事。如筠连县联合苗族乡的《茶小伙与盐姑娘》的故事,反映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向往;珙县孝儿双田村的《玉香茶》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恶徒的憎恨;还有江安县《酽茶解毒》的故事以及屏山县《药王的传说》等等。这些扎根于民间的茶歌和茶故事,反映的虽是茶农们琐碎的生活,却透露出了采茶人浓郁的生活氛围和场景,相传甚久,影响深远。
市井见于茶歌、茶谚和茶的传说,文人则载于茶诗。历史上众多文人雅士留连宜宾山川名胜,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词歌赋和咏酒饮茶名篇。“西来雪浪如庖烹,两涯一苇乃可横。忽思钟陵江十里,白苹风起縠纹生。酒杯未觉浮蚁滑,茶鼎已作苍蝇鸣。归时共须落日尽,亦嫌持盖仆屡更。”北宋大诗人黄庭坚的诗《次韵李任道晚饮锁江亭》对引人入胜的宜宾茶文化赋予了深刻的人文意蕴。
南宋诗人陆游对戎州也是情有独钟,他自诩“戎州陆羽”,可见其对戎州茶的嗜好和研究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