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9 12:22
清朝时期,宝峰彝族乡境域属清化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东区后聚上下坝和道底坝。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顺江联保。1940年,属顺江乡第6、7、8、9保。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天宝乡第1、2、3保和复顺乡第六保青龙嘴、白果山、谢家湾合并为宝峰乡,辖中和、莲池、兴福、田坝、天连、杏家6村。
1956年,与天凤乡合并为天宝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62年,析置宝峰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2006年,改宝峰彝族乡。
截至2011年末,宝峰彝族乡下辖3个行政村:田坝村、莲池村、杏家村。
截至2020年6月,宝峰彝族乡下辖3个行政村:田坝村、莲池村、杏家村;乡人民政府驻田坝村
宝峰彝族乡东、南与新添乡,西与民建彝族乡相连交界,北与天凤乡接壤,乡人民政府距荥经县城16千米,总面积12.29平方千米。
宝峰彝族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3.6℃,1月平均气温3℃,极端最低气温-6.2℃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34.4℃(2011年6月24日),无霜期年平均2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94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353毫米。
宝峰彝族乡境内水资源匮乏,支流多顺泻山谷,杏家沟、大河沟源于山区多雨倾泻而下,或岩坡陡峭之泉水汇集成溪沟,年降水量丰富,地面渗透较弱,但季节变化大,5月开始涨水,7—9月的流量占全年流量的一半,因而村组多筑塘蓄水,以备灌溉。
宝峰彝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风灾、霜冻、冰雹等,最近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10年7月17日,涉及境内田坝和莲池2个村,受灾面积约50亩,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宝峰彝族乡的连顶山、尖峰顶、周家岩属二郎山余脉山系,境内矿藏资源有煤炭、铁、铜矿、煤炭主要分布在连顶山一带,储量有400万吨,以三连炭、油煤为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连顶山、尖峰顶、周家岩属二郎山余脉山系,境内矿藏资源有煤炭、铁、铜矿、煤炭主要分布在连顶山一带,储量有400万吨,以三连炭、油煤为主;硫铁矿主要分布在杏家沟,储量约450万吨;铜矿资源较丰富,探明储量519.7万吨。
2011年,宝峰彝族乡有耕地面积5626亩,森林和草地面积6000亩。
截至2011年末,宝峰彝族乡辖区总人口3410人,总人口中,男性2046人,占60%;女性1364人,占4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540人,占74.5%;彝族870人,占25.5%。
截至2017年,宝峰彝族乡常住人口2513人。
截至2018年末,宝峰彝族乡有户籍人口3203人。
2011年,宝峰彝族乡财政总收入251万元,比上年增长7.3%,人均财政收入5700元,比上年增长13%。
2023年,宝峰彝族乡全力支持各行政村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全乡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30万。
2011年,宝峰彝族乡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蔬菜为主,农业总产值702.8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3%,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2037吨,其中水稻1109吨,玉米244吨,小麦144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蔬菜种植面积1040亩,产量1098吨,主要品种有白菜、萝卜、油菜等,其中白菜202吨,萝卜138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4453头,年末存栏3630头;羊饲养量869只,年末存栏676只;家禽饲养量23379羽。
2011年末,宝峰彝族乡有乡中心校1个,在校生197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43人,专任教师16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末,宝峰彝族乡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3个,藏书1万余册。
2011年末,宝峰彝族乡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5张,专业卫生人员6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护士3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000余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2011年,宝峰彝族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人,月人均145元,支出24360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7人,月人均70元,支出215880元,比上年增长4.8%;供养农村五保6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8人,年末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98人,参合率达98%。
2011年末,宝峰彝族乡有固定电话用户71户,移动电话用户2200户。
2011年,宝峰彝族乡有客运站1个,日发客运汽车10班次,日均客运量100余人次。
宝峰彝族乡,因境内宝子山一峰独立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