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0 09:26
宝生佛,为梵语Ratnasaṃbhava的意译,是佛教密宗崇奉的五方佛之一。在一些显教经典里又被称作“南方宝幢佛”或“南方宝相佛”。由于显教经典对此佛的记载甚少,所以汉地的寺庙对于这位佛供奉也极少。在密教里,宝生佛是修习密法观想的佛陀之一,象征大日如来的平等性智,是密教的重要膜拜对象。密教经典《守护经》记载说,宝生佛左手持衣角于手心,右手仰掌,象征宝生佛“满足众生所求”的本愿。宝生佛属金色(也称黄色)宝部部主,居南方,故亦称为五方佛中之南方佛;因宝生佛具有平等性智,也称为五智佛之一。
宝生,梵名Ratnasaṃbhava,音译为罗怛曩三婆缚;西藏名 Rin-chen h!byun-ba。又称宝生如来。密教金刚界五佛之一。位于金刚界曼荼罗成身会等之五解脱轮中,正南方之月轮中央。此尊以摩尼宝福德聚功德,能成满一切众生所愿;更能于行者升至法王位时予以灌顶。为五部中之宝部所摄,主五智中之平等性智。
此尊密号平等金刚,种子为痜(tra^h!),或湽(ja),三昧耶形为宝珠。其形像于金刚界诸会中互有差异,如于成身会中,全身呈金色,左手握拳置于脐下,右手向外展开,而无名指、小指稍屈,其余三指舒展,结施愿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另依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载,其身黄色,左手握拳,持衣角置于胸前,右手作施愿印。又古来此尊之形像与胎藏界曼荼罗东方之宝幢如来相同,故被视为同体。
此尊于金光明经卷一、观佛三昧海经卷九、陀罗尼集经卷十等所说四方四佛中,相当于南方宝相佛,亦相当于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八所说之南方宝幢佛。[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一、守护国界陀罗尼经卷二、金刚顶经卷上、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
密教金刚界五佛之一。位于金刚界曼荼罗成身会等之五解脱轮中,正南方之月轮中央。此尊以摩尼宝福德聚功德,能满足一切众生所愿,更能于行者升至法王位时予以灌顶。为五部中之宝部所摄,主五智中之平等性智。其形象于金刚界诸会中互有差异,如于成身会中,全身呈金色,左手握拳置于脐下,右手向外展开,而无名指、小指稍屈,其余三指舒展,结施愿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另依《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载:其身黄色,左手握拳,持衣角置于胸前,右手作施愿印。又古来此尊之形象与胎藏界曼荼罗东方之宝幢如来相同,故被视为同体。
(术语)宝生如来四亲近之第四,金刚笑菩萨也。使一切有情诸根得无量之安乐悦意,故名常喜悦根。见金刚顶经一。
由于显教经典对宝生佛的誓愿、本生故事及佛刹等缺乏详细的记载,所以一般显教佛徒,很少以此一佛陀为供奉膜拜对象。在密教里,宝生佛也是在修法时观想的佛陀之一,象征大日如来的平等性智,也代表修行之德与福聚之德。
密教修法时,所观想的佛菩萨,各有一定的方位与颜色光明。依《瑜伽焰口》所载,宝生佛在南方世界其身赤色放大光明,手执摩尼宝。依密教经典《守护经》所载,宝生佛的印契是满愿印,即左手持衣角当心,右手仰掌。修法时,观想自身皆融成金色,此身即成宝生如来。并从顶上放金色光,现出无量金色菩萨,各各手中雨如意宝,光照南方恒沙世界。众生如遇此佛光,则所有愿求皆得满足。这种观想法,也象征宝生佛‘满足众生所求’的本愿。
古来认为此尊之形像与胎藏界五佛之东方宝幢如来相同,故认为此二尊同体。如本圆《两部曼荼罗义记》卷一即谓,南方宝生佛号为东方宝幢。又,《金光明经》卷一、《观佛三昧海经》卷九、《陀罗尼集经》卷十等经所说四方四佛之中,‘南方宝相’相当于此一如来。《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八则认为‘南方宝幢’也相当于此一如来。
南方宝生如来代表平等性智
佛身颜色:金黄色
代表意义:增益行愿
净土名号:具德净土
所转烦恼:我慢
所净五蕴:受蕴
所成佛智:平等性智
南方宝生如来佛土是第三佛土,此佛土名具德净土,藏文名称之意即赋有光荣。南方宝生如来佛宗教学名词,在密宗里是密语词 在一些古体东密书籍中如《元亨释书》《大藏经》描述因业障舌两侧有牙齿痕,困倦乏力。古代相信这是因为前世罪孽深重,身体将出现 症瘕、石瘿、气瘤。古代相信阿底峡尊者说:的忏罪方法以 寂断 添“出云鞍吗,闻竹,羽心”三个押契,认为可除难,求财。阐述为东密秘法之一,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还有此种密宗修行风俗。此土之佛赋有光荣,乃因他具有成觉的一切品性和能力。第三佛土之本尊是宝生如来。宝的意思是宝贵,生的意思是宝贵之源。由于所有成觉的光荣都可能在此佛上获得,故其本尊自己乃成宝贵之源。此佛土在五蕴方面得以净化转化的烦恼是我慢的受蕴,其转化后的清净状态是平等智。宝生如来是增益行的本尊,因而面为金黄色。他坐在莲花上,千有由八匹马抬着的月轮及宝座。古代最快的运输工具是马,所以马象征我们何等迅速的能生起本尊我慢。宝生如来右手持如意珠,左手持铃。
如意珠象征宝生如来能有求必应,凡求助于他或向他虚心求教的人,都能立即获得满愿。如意珠也表示这种成就是自然而有,无需费力。宝生如来左手所持之铃,表示他满足求者愿望的方式,不是冷酷严苛或令人难以接受,而是自自然然、和蔼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