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镇

更新时间:2023-03-21 17:33

客路镇,隶属于广东湛江雷州市,地处雷州半岛腹部、雷州市最北端,东与沈塘镇接壤,南与雷城街道白沙镇连接,西与纪家镇遂溪县河头镇相连接,行政区域面积334.33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客路镇常住人口为104143人。

历史沿革

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初称发尾圩。

清嘉庆年间,改称客路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客路为海康县(现雷州市)第六区。

1957年,分为客路、和平、迈坦3个乡。

1958年,属超美公社。

1961年,设客路区,后改为客路公社。

1984年3月,称客路区。

1987年4月,改为客路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客路镇辖客路居、客糖2个社区,客路、曲溪、大家、水标、迈港、高桥、太坡、高上、上梁、车路、东山、恒山、本立、六梅、湖南、迈哉、坡仔、迈坦、湖仔、塘塞、赵宅、顶尾、宅仔、上塘、林排、东坑、深坑、饶里、高坡、三塘等30个行政村。下设297个自然村。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客路镇辖2个社区、30个行政村:客路社区、客糖社区、客路村、曲溪村、大家村、水标村、迈港村、高桥村、泰坡村、高上村、车路村、上梁村、东山村、恒山村、本立村、六梅村、湖南村、迈哉村、坡仔村、迈坦村、湖仔村、塘塞村、赵宅村、顶尾村、宅仔村、上塘村、林排村、东坑村、深坑村、饶里村、高坡村、三塘村;镇人民政府驻艺园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客路镇地处雷州半岛腹部、雷州市最北端,东与沈塘镇接壤,南与雷城街道白沙镇连接,西与纪家镇遂溪县河头镇相连接,行政区域面积334.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客路镇地势平坦,有雷州“北部平原”之称,与雷州东西洋并称“雷州三大平原”,属平原地带。

气候

客路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文

客路镇南渡河上游流经本镇西南部,雷州青年运河从本镇东、西两部贯穿而过。

自然灾害

客路镇主要自然灾害以台风灾害天气为主。

人口

截至2011年,客路镇辖区总人口13万人。

截至2017年末,客路镇常住人口为115123人。

截至2019年末,客路镇户籍人口为144586人。

根据雷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客路镇常住人口为104143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7.88%。

经济

综述

2011年,客路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978元。

2019年,客路镇有工业企业52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8个。

农业

2011年,客路镇农业主要种植桉树、甘蔗、北运菜、花生、水稻等。其中桉树9万亩,甘蔗7.4万亩,北运菜4万亩。蚕桑、牧草、氨化秸秆养牛、养猪等特色农业也初具规模,是个农业大镇。

工业

2011年,客路镇工业初步形成以甘蔗、木材、花生等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邮政业

2011年,客路镇邮政业务收入993.5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32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客路镇有中学(客中、客二中)2所、小学12所。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客路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个,农技推广服务从业人员13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个,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7人。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客路镇公共篮球场51个,足球场4个。群众体育组织3个。

广播电视

1962年,客路镇成立客路广播电视站。2011年,客路镇有线电视用户3823户,传输网络覆盖率98.7%。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客路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门诊部(所)1个,村卫生站36个。专业卫生人员226名,其中执业医师68人,执业助理医师28人,注册护士130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2.72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客路镇核定低保对象2080人,五保户1270人,发放三级救助金332万多元,五保供养费56.22万元。敬老院、福利院7个,全年募集善款352万元,发放救助款项348万元,受惠群众98200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8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83.3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1.2万人,参保率98%。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客路镇有邮政网点4个,征订报纸0.78万份、期刊0.56万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8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8万户;互联网用户2万户。

交通运输

2011年末,客路镇境内有湛徐高速公路207国道、省道客江线。

历史文化

客路镇初名发尾圩。后因地处交通要道,来往客商多而改今名。因镇人民政府驻客路圩而得名。

著名人物

李浴日(1908年4月~1955年8月),广东雷州人(今雷州市客路镇后坑仔村),字春清。李浴日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现代中国文人从事军事学研究的先驱者,中国现代军事理论体系的主要倡建者,孙子兵法研究第一人。

黄景星(?~1927年),字极南,海康县客路镇南金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广东师范学堂师范科肄业时,曾考取“优贡”第十九名。后为师范学堂监督检举,以生员已入学堂不得参与考试而被取消,被号为“海康忧人”。民国初年,任雷州中学国文教员,他勇于破旧立新,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现实写作。民国十年(1921年),他与富商符南山合资,于雷州城内创办道南印务局,经营印刷、书籍、文具兼务布匹、杂货对雷州歌韵及雷州歌剧的内容也作了专题研究,撰写了《雷州歌谣话》一书。这些著作,对后来雷州歌及雷州歌剧的研究提供了翔实可贵的资料。民国十六年(1927年),黄景星逝于雷城。

黄清雅(?~1821年),祖籍海康县白沙镇平原村,后移居客路镇和奠村。是清代雷州名声显赫的歌翁。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试举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中解元(后封进士),雷州人尊称为“歌解元”。曾与丁宗闽以及遂溪周植等协助陈昌齐编纂《雷州府志》。今和奠村建有“黄清雅纪念馆”。

蔡忠( 1844~1943年 ),广东雷州人,又名蔡世昌。广东省雷州市(今为雷州市客路镇禄盘中村)人,是中国清末五大伤科名家之一。蔡忠发明创制的跌打万花油,有“国粹中药瑰宝”之称。

蔡宠(1771~1843年),字惧三,号兰臞,雷州市客路镇乐只村人。他5岁丧父,随伯父长大,得陈昌齐赏识,并把次女陈佩瑶嫁给他。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试顺天榜举人。清道光二年(1822年)成名进士。清道光三年(1823年)任即墨县令,后告病离职,返回家乡主持雷阳书院多年。蔡宠生性耿直、学问渊博,对名流显宦的追求淡薄,对学问以及自己的兴趣追求强烈,无论诗词曲赋,都有较深造诣。尤其是对孙虔礼的《书谱》、虞永兴的书法奥妙有精深的研究,著有《谱荔齐诗文存》。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病逝,享年72岁。

梁禹畴(?~1923年),字锡九,海康县客路镇田头村人。民国九年(1920年),被选举为县商会会长。其时,雷州地方自然灾害严重,加上盗匪猖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禹畴目睹惨状,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9月,接受地方人士委托,绕道北海,赶到广州谒见省府要员,请示解决乡团枪械问题,以对付土匪,安定地方,不幸路途忧劳成疾,同年10月30日病逝于旅舍。

苏炳圻(1874~1949年),字秀南,雷州市客路镇迈港村人,清附高等生。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于海康官立高等小学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海康官立小学堂任教员,并协助学堂长梁成久处理教务工作。辛亥革命后,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任校长。民国三十年(1941年),兼任海康县立第一中学校长。日寇投降后,当选为代表县教育界的参议员。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被国民党县长薛文藻勒令退休。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炳圻连续担任校长,栽桃育李,勤劳备至,县长许济特地赠送一幅用色丝刺绣的“苦干卅年”的四字匾额以示嘉勉。他聘请老师,致力办好学校。仅在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毕业生就达1000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