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8 21:28
明世宗多疑暴戾,喜怒无常,宫人常被责罚。《明宫词》中记述:“世宗性卞,待宫人多不测,宫人惧。”意为世宗性格狂躁。《李朝中宗实录》也有记载:“若有微过,(世宗)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百人。”可见当时宫人遭受的待遇非常残酷。
宫人们终于忍无可忍,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动了“壬寅宫变”。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1542年11月25日)点灯时分,王宁嫔在东稍间主动与曹端妃商量:“咱们下了手罢,强如死在他手里!”。她准备在世宗再次来到端妃宫中时,将世宗刺杀。杨翠英、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在旁听说,杨玉香就往东稍间去拿了一条细料仪仗花绳解下,搓成一个绳子套。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1542年11月27日)夜晚,明世宗睡在了曹端妃的宫中。世宗睡熟后,杨金英(系低级嫔御,常在、答应)趁机与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等十多位宫女共同实施行刺。杨金英将绳递与苏川药,苏川药又递与杨金花拴套儿,一齐下手,把世宗死死按住。姚叔皋(《明实录》作淑翠)掐着脖子。杨翠英说:‘掐着脖子,不要放松!’世宗从梦中惊醒,正要叫喊,却被人用布团塞住了口。邢翠莲将黄绫抹布递与姚叔皋,蒙在面上。宫女们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套,把世宗的脖子套住,然后用手拉扯。邢翠莲按着胸前,王槐香按着身上,苏川药拿着左手,关梅秀拿着右手,刘妙莲、陈菊花按着两腿,姚叔皋、关梅秀扯绳套儿。
世宗拼命挣扎,她们便又打了一个结。但这个结不小心打成了死结,越拉越紧,却就是勒不死世宗。另外几个宫女急了,拔下自己的钗簪,朝着世宗身上便是一顿乱刺。世宗被多个宫女按住,动弹不得。眼见世宗勒不死,有人害怕了。于是一个名叫张金莲的宫女跑出门,直奔方皇后的居所自首。皇后听说一群宫女谋杀皇帝,大吃一惊,连忙带人赶往端妃宫中救驾。
杨金英等人见势不妙,只得抛下世宗,四处奔逃,最后全部被逮捕。皇后一边带人解开套在世宗脖子上的绳索,一边派人召来御医。
明世宗被勒受惊,气息将绝,诸御医畏惧获罪,不敢用药。惟独太医院使许绅冒着万死,“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申时遂能言。”事后,许绅被“赐赍甚厚”,但不久他便得了重病,心知难愈,对家人道:“曩者宫变,吾自分不效必杀身,因此惊悸,非药石所能疗也。”这位太医院使是吓死的,可见当时危急之状。
方皇后命司礼监太监张佐、高忠等审讯被捕宫女,并将结果上报世宗,“言金英(即杨金英)与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亲行弑逆,宁嫔王氏首谋,端妃曹氏时虽不与,然始亦有谋。张金莲事露方告,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皆同谋者。”
根据司礼监的上奏,世宗遂颁谕旨称:“这群逆宫婢杨金英等,并王氏各朋谋害弑朕于卧所,凶恶悖乱,好生悖逆天道,死有余辜。你们即打问明白,不分首从,便都拏去,依律凌迟处死,锉尸枭首,示众尽法。各该族属,不限籍之同异,逐一查出,著锦衣卫拏送法司,依律处决,财产抄没交官。”
于是刑部会同锦衣卫将杨金英等十六名宫女,以及端妃曹氏、宁嫔王氏绑赴市曹,凌迟处死;抄没涉事宫女家产,还将丝花绳和黄绫抹布封收官库。
次月,明世宗在严嵩的建议下,遣朱希忠等人告谢宗庙,并敕告天下说自己已经康复,以安人心。
由于这个事件发生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是壬寅年,又在后宫发生,所以时人和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之为“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是明世宗专横暴躁,横施淫威所造成的,对嘉靖朝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开启了明世宗怠政的时期,世宗从此独居西苑,潜心修道。第二,这一事件后,明世宗认为自己幸免于难是修道心诚的原因,反倒从此更加崇信道教,专一奉道事玄。第三,间接导致严嵩专权乱政的出现。壬寅宫变是嘉靖朝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谈迁:壬寅西宫之变,古未有也。东晋孝武,一见于贵妃张氏。而世宗何如主也?势岌岌而无及矣!赖天之灵,逆而不克济。史谓诸婢为谋已久。嗟乎!深闺燕闭,不过衔昭阳日影之怨;遽危社稷,言之不胜心悸。人主举动,刑于寡妻,良有由哉!
刘玉:没有子嗣, 被宠幸者又不能因宠幸而进封, 自然是怨声载道。再加上世宗本人喜怒无常, 处罚手段残忍, 宫人时刻惊惧在心, “命在旦夕间” , 故而反抗似乎也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参与宫变的宫嫔“诸婢为谋已久” , 正是嘉靖朝后宫这种恶劣的环境才会应引发这种激烈的宫变, 这与其客观环境是相符合的。
柏桦:“壬寅宫变”的发起,由于该案审理不是依照正常的司法程序进行,与案件相关的人证供词也没有公布于众,所以人们不知道案发的具体原因,再加上宫廷事秘,统治者有意掩饰,则难免疑点百出,这就给各家的猜测提供了依据。司法程序的混乱,正是聚讼纷纭的关键所在。
由于事涉宫闱隐私,正史记载有限,后世的史学家们对此事众说纷纭。关于此次宫变的性质,有以下几种主流说法。
说法一:宁嫔、端妃伙同宫女谋逆
根据张合所载宫女口供,王宁嫔、曹端妃为主谋。据《明世宗实录》,世宗亲口说王宁嫔、曹端妃都参与了谋逆(“二逆御氏结宫婢杨金英等,大肆谋逆、戕害朕躬”),事发后二妃也和十六名宫女一同被弃市处死;世宗此后从未替二妃平反,实录编纂者也未附注二妃被诬陷。因此,可知在官史记载中是王宁嫔、曹端妃伙同宫女谋逆,被依法处死。
说法二:宫人为保全性命,自发起义
说法二其实是对说法一中谋逆动机的补充。根据《李朝中宗实录》,嘉靖帝喜怒无常,残害宫人。宫人只要犯了一点错误,就会被严酷惩罚,有两百多名宫人被打死。于是,包括王宁嫔、杨金英在内的宫人们都对世宗都心怀怨怼,认为其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选择殊死一搏,起义弑君。司礼监审问宫女的口供中,王宁嫔曾说“咱们下了手罢,强如死在他手里!”可以印证这种说法。
此外,明世宗迷信道教,崇尚方术。为炼制丹药“红铅”以求长生,竟采集宫女们初潮的经血,无疑给宫女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伤害。但依照相关史料出处,世宗采集宫女经血来炼制“红铅”分别为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之事,远晚于壬寅宫变之年;况且士大夫和明穆宗也服用过这样的丹药,并无类似祸端;最后,亦没有史料指出炼制“红铅”与壬寅宫变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说法三:宁嫔与宫女谋逆,方皇后诬陷端妃为共犯
方皇后诬陷曹端妃参与谋逆的说法在明朝时便流传甚广,见于《名山藏》、《国榷》、《国史唯疑》等一系列私史。后来清朝编纂《明史》时也采纳了这种说法。但《万历野获编》在谈及此事时对曹端妃是否清白持保留态度:“又宁嫔王氏,首谋弑逆,端妃曹氏,时虽不与,然始亦有谋,俱载《实录》中。故老相传,曹妃为上所嬖,孝烈妒而窜入之,实不与逆谋,然而宫禁事秘,莫能明也。“
端妃蒙冤一说的主流版本是:壬寅宫变后,世宗由于脖颈受了重伤,不能说话或表态(“病悸不能言“)。方皇后因妒忌曹端妃得宠,便趁世宗不能说话,下令将曹端妃一起诛杀。当时,世宗知道了曹端妃的冤屈,却救不了她,眼睁睁地看着爱妃丧命,从此非常怨恨方皇后。一日,方皇后宫中起火,世宗故意不让内监救火,使得方皇后被活活烧死。
尽管故事曲折传奇,但这种说法与正史多有矛盾,疑点重重。第一处矛盾在于,太医许绅的墓志铭及传记都记载明世宗在宫变第二天便脱离危险、可以说话了,《万历野获编》也记载世宗曾在案件审理期间下达口谕,因此世宗因为说不了话而救不了曹端妃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第二处矛盾在于,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五日宫中起火,八日方皇后才去世,并不能证明方皇后是被烧死的。第三,在《实录》中世宗对方皇后情深意重,由于方皇后救驾之功,还非常感激她。方皇后死后,世宗非常悲痛,将其以元后之礼入葬,待遇优厚。如此种种,都没有怨恨方皇后的迹象。综上所述,说法三可信度较低。
明十三陵帝王宫蜡像馆内,有一组宫女要勒死皇帝的场面,那正是壬寅宫变中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