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23 16:48
宫门献鱼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菜。此菜也是清御膳名菜。它是选用整条鲜鱼治净后,斩成头、身、尾三段,将头、尾两侧剞兰草花刀,身段剥皮,剔去骨刺切成片, 配以熟瘦火腿、大海米等,经分别烹制后,头尾放盘的两侧,白色鱼片码头尾中间,两色两味,形如宫门中跃出条鱼。 据传此肴为清朝康熙皇帝亲笔命名,且是清宫迁大典中必须备有的菜点之一。
“宫门献鱼”是清御膳名菜。它是选用整条鲜鱼洗净后,斩成头、身、尾三段,将头、尾两侧剞兰草花刀,身段剥皮,剔去骨刺切成片, 配以熟瘦火腿、大海米等,经分别烹制后,头尾放盘的两侧,白色鱼片码头尾中间,两色两味,形如宫门中跃出条鱼。
传说,“宫门献鱼”这道菜名是当年康熙皇帝所赐。1670年,康熙皇帝南巡暗访民情。有一天,他一口气走了很多地方,中午,他感到很累,便来到一个山脚下的小酒店,就推门进去了。小酒店的主人连忙迎上前说,“客官,想用点什么?” “请拿条鱼和一些酒来。”康熙皇帝说。
不一会儿工夫,店小二便端上了鱼和酒,康熙皇帝便自斟自饮起来,好不痛快。康熙皇帝是个美食家,一向对菜名颇感兴趣。他边吃边问店小二:
“请问这菜叫何名?味道这么好!”
店小二见有人夸他的菜味道好,高兴得合不上嘴。
“腹花鱼。”店小二连忙答道。
“为何唤做腹花鱼?”康熙问道。
“这是因为此鱼生在池中,喜吃池中的鲜花嫩草,且它的腹部长着好看的花纹,所以人们就叫它腹花鱼。”
“这菜名倒也挺好听的,就是俗了些。我给它取个菜名如何?”康熙皇帝问道。
“那太好了,请吧!”店小二忙答道。
店小二拿出了笔、墨、纸、砚,康熙皇帝大笔一挥,写下“宫门献鱼”四个大字,最后又写了“玄烨”二字。店小二虽然很感激那位自告奋勇为他的菜取名的人,但他却目不识丁,根本不知字中的奥秘,便随手将那张字画放在一边。康熙走后,又过了许多天,此时店中顾客稀少,店小二得以休息一会儿。这时,他的一位朋友来店,发现了那张字画,说字写得很好看,应将它挂在门上。店小二便将那字画挂在门上了。
过了不久,浙江总督路过此地,一见门上挂的字便大吃一惊。他大步进了门,找来店小二问明原委。店小二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向总督说明。总督听罢惊喜道:“这字果真是当今圣上所写!实在太好了!”
店小二一听说前些时“到此一游”的是当今皇帝,又惊又喜,不知如何是好,忙跪在四个大字面前谢恩。
康熙皇帝为小店题字的消息轰动了乡里,前来光顾这个小店的顾客络绎不绝。从此,小店整日忙得不可开交,生意兴隆得很。
康熙九年(1607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南下暗察民情,一天,他来了云南“宫门岭”,这是一个十分险要的山岭,岭下有个天然大山洞,洞宽数丈,形如宫门,宏伟非凡。东边是一片山坡草地,西边有一池塘。这日中午,康熙来到池边一家小酒店,经打坐后,点要了“一条鱼,一壶酒”。很快,店家便将酒、菜送上桌,康熙食后感觉很美,并问道:“店家,此菜何名?”答曰:“腹花鱼。”原来此鱼生长于池塘,专食鲜花嫩草,鱼腹上长有金黄色花纹,故有此名。康熙一时兴起,便挥笔给店家写了“宫门献鱼”四个大字,落款为“玄烨”。不久,江浙总督路过这里,见店门上挂着“宫门献鱼”署名“玄烨”的牌匾,大吃一惊,经了解原委,果真是当今天子所赐。自此,消息传开以后,凡路过此处的游客,都要进店尝尝,“宫门献鱼”这道名菜。
清宫名菜“宫门献鱼”如何传入民间?
据说1912年清王朝覆灭,宫廷御厨们也各奔东西。有的则流落到其他城市,为了谋求生计,便开设专门经营宫廷菜点的酒楼食店,于是,使这一古老技艺的宫廷菜,得以流传民间。
原料鳜鱼1尾(1000克),火腿20克,冬笋25克,榨菜15克,干红辣椒15克,鸡蛋清2个,青豌豆5克,花生油25克,绍酒40克,酱油50克,米醋25克,葱段5克,姜4克,蒜末5克,味素2克。
将鳜鱼收拾净,切成头、中、尾三段,将头、尾放在盘内,加入绍酒、酱油、葱段、姜块等腌渍。
将鳜鱼中段去骨刺、去皮,用刀将鱼肉修成宫门形,并将其片成0.5厘米厚的片,用干淀粉和2个鸡蛋清调成糊,将鱼片放入糊中抓拌挂糊。
将火腿切成菱形薄片。
将鱼片在大平盘上一片片摊开,将火腿片摆在鱼片上,摆成花状,并将青豌豆放在花中心。
将鳜鱼头尾炸一下,捞起,与冬笋、葱丁、姜末、蒜末一起烧煮,并加入酱油、糖、醋、绍酒和适量的汤汁,烧开后慢炖40分钟后取出,摆放在大盘的两头。将原备好的鱼片在油中炸熟捞起,摆放在大盘的鱼头和鱼尾中间,浇上卤汁和香油即成。
色泽鲜明,造型独特,清香四溢,肉质嫩软,味道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