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安鸩毒

更新时间:2024-07-03 21:56

宴安鸩毒(拼音:yàn ān zhèn dú)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宴安鸩毒”。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齐桓公曾一度成为诸侯的盟主。周惠王十六年(公元前661年),东北方的少数民族狄人向邢国发动了进攻。邢国国小势弱,无力抵御戎狄的入侵,只好向齐国求援。

齐桓公见到邢国的告急文书后,犹豫不定。管仲向齐桓公劝谏道:“戎人和狄人都是像豺狼一样凶狠的民族,我们不能够让他的侵略得逞;邢国是周公的后人,和我们同是周天子的诸侯,关系是非常亲近的,所以不能放弃援救邢国的时机。一个国家是不应该经常沉湎在安乐中的,如果我们长年在安乐中过日子,它会造成像鸩毒一样猛烈的效果(宴安鸩毒),这样会影响君王的霸业,我认为,出兵援救邢国,势在必行!因此请求君王出兵救邢。”桓公听了,认为很有理,便出兵救援邢国了。

可等到齐国的援兵赶到邢国时,邢国军队已经被击溃。于是,齐桓公将败逃的邢国军队迁往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修建一座新的都城,让他们定居下来。

成语寓意

春秋时期,在吴国与越国的战争中,越国败下阵来,越王勾践被俘虏。后来被释放后,勾践便在坐卧的地方吊了苦胆,记住失败的教训,并不断思索,最终在公元前473年消灭了吴国。而李自成则不同,在夺取胜利后,他并没有积极巩固力量,而是骄奢淫逸,不积极进取,以为天下已定,没什么忧虑可以高枕无忧了,没想到过了不久便被清兵消灭。这是历史的教训,处于忧惠时应时刻思忖,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继往开来;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势必会招致巨大的失败。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进取心会让人不断前进,虚荣心会让人逐渐堕落,一个人若没有了进取心,他将会成为失败的种子。一个人若贪恋虚荣,贪图安逸,则就像宴安鸩毒,也终将沦落为金钱的奴隶。

成语运用

“宴安鸩毒”(宴安;安逸;鸩毒:用鸩的羽毛泡成的毒酒)指贪图安逸等于自饮毒酒。紧缩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岂晏安鸠毒,怀禄而不变哉?”

宋·林之奇尚书全解》卷六:“为君者宴安鸩毒,而不悟危亡之机,祸之所自萌也。”

宋·杨时《枢密曹墓志铭》:“崇宁以来,大臣肆为蔽欺,盘游无度,侈汰日滋,谀言盈庭,而法家拂士不容于时,故上下俱溺于燕安鸩毒。”

明·陈祖念《易用》卷四:“如已涉大川,自谓终身无风波之患矣,不知燕安鸩毒,怀居败名,丧亡无日矣。”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一:“以宴安鸩毒为培元气,以养痈贻患为守旧章,以缄默固宠为保明哲。”

清·孙治《王圣翼五十寿序》:“天之福是人也,而试之以艰难困折之地;天之祸是人也,必尝之以晏安鸩毒之中。”也作“燕安鸩毒”。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