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5 21:03
角蟾属(Megophrys)在亚洲来说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蛙属,分布幅员也相当广泛,西起印度东到印尼婆罗州都有分布,总共包含了至少38个种类,但在宠物市场上出现的以三角枯叶蛙、印尼枯叶蛙、棘皮枯叶蛙 三个种类为主。
锄足蟾科角蟾亚科的 1属。吻成棱角状,突出于下唇;少数种类吻钝圆。上颌有齿。内掌突扁平,在掌内侧第一指基部。胸侧有1对小白腺,位于腋基部内侧。角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中国现有18种(亚种),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体形大小悬殊,体长20~110毫米。成体一般栖息于山溪边的草丛中、石块下、石缝内或枯枝落叶间。繁殖季节发出鸣声。例如,宽头大角蟾声音宏亮,“阿-阿-阿”回旋于山谷中;挂墩角蟾发“呷、呷呷、呷……呷”声,小角蟾的“呷、呷、呷……”声清细悦耳。一般在5~8月产卵,有的产卵于溪流石下。卵大、乳黄色。蝌蚪生活在山溪中,一般在近岸边小碎石间或水草附近。本属的蝌蚪与上颌无齿的拟角蟾属的蝌蚪相似,而与同科其他属大不相同。蝌蚪体形细长,尾肌发达,尾长约为头体长的2倍。口位于吻端,口部无角质颌和角质齿,唇平展于水面时呈漏斗状,摄食浮游生物。出水孔位左侧(左出水孔型)。眼位于头部两侧端。肛孔开口在下尾鳍基部中央。蝌蚪越冬后完成变态。一般将角蟾属看作原始的属,但它的蝌蚪何以相当特化,尚待探索。
长100毫米左右,雄性略小,体肥硕,头大而极扁宽,头长为头宽的3/4;吻端圆,吻短与眼径等长,吻棱显著;鼻孔在背面即可看到,眼间距大于上眼睑之宽;鼓膜不显;舌宽大,后端略有缺刻;犁骨齿两小团。前肢粗壮,指趾端圆球状,指长顷序3、4、2、1;无关节下瘤,第一指基部膨大,掌突不清晰。后肢短而粗,胫跗关节前达口角或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趾短,第五趾短于第三趾;趾侧均有显著的厚缘膜,仅在基部相连成蹼;内蹠突大,无外蹠突。
皮肤较光滑,头上皮肤与头骨紧密连接;上眼睑外缘有两排大小不等之锥状疣,后端的一或二枚较长,疣突出如角;颞褶显著;跟后方头的两侧肥肿隆起;枕部有一不明显的横肤沟;背部、体侧、四肢上及咽部有小圆疣粒,腹下侧方之疣少而较大;腹部皮肤光滑。
生活时全部为棕黄色,背面满布不规则形状的黑褐色斑纹;头部两眼间有深棕色三角斑;颞部深宽纹明显;四肢具横纹。液浸标本亦可看到这些深色纹,胸腹部有极不规则的灰色花斑。
雄性体略小,第一指有棕色婚垫,咽部黑色或黑棕色,有一对咽侧内声囊。一般多栖息在山沟的石块间;在树木较多阴凉的地方容易采到。颌部有力,可吞食小哺乳动物如松鼠。云南称此为老阿阿,因其鸣声阿——阿。雨季时山沟附近极多。产卵季节可能自4月至5月底,卵产于山溪流水内;卵大、乳黄色,卵片为100×130毫米,约有千余枚;蝌蚪紫褐色,背面无斑纹而腹面有深浅相间之宽横纹,尾部有深色纵纹;蝌蚪不甚大,蹠足平均3.5毫米时、全长40毫米左右;眼在两侧,口为漏斗状,无唇齿;体扁平,尾细长,尾肌发达。即将完成变态的新成蟾体长14.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