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至如归

更新时间:2024-10-24 14:13

宾至如归,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成语出处

“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后人从这句话中提炼出“宾至如归”这则成语。

成语典故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在他执政期间,对外广结邻邦,周旋于各诸侯国之间。公元前542年,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使晋国,可是晋平公迟迟不肯接见他。

子产多次领教过大国的傲慢无礼,每次子产都用机智的方法既保全了郑国的利益和尊严,又不与大国发生正面的冲突。这次也不例外,气愤之余,子产平静下来,想出了一个对策。他命手下人把挡在他们面前的晋国的驿馆围墙拆掉,让郑国拉着贡品的马车安然入内,把车上的贡品摆放好,等着晋国的官员到来。

果然,晋平公得知这一消息,勃然大怒,立即派大夫士文伯到驿馆去见子产。士文伯怒气冲冲地来到子产面前,责问道:“我们为了保护各诸侯国的官吏和宾客的安全,才特意修建了驿馆的围墙。现在你把厚厚的围墙拆了,你的安全可以由你的手下保护,可其他国家宾客的安全由谁来保护呢?我国的国君特意派我来询问,你拆墙的意图是什么?”

面对士文伯咄咄逼人的问题,子产镇定地回答说:“我们郑国是一个小国,需要向大国进献贡品,大国向我们索要贡物又没有固定的时间。所以我们不敢安居,赶紧从郑国各个地方搜罗财物,偏又遇上贵国国君没空,又不知何时才能接见我们。如果让这些则物受暴晒、受潮、发霉、被虫蛀蚀,那就太对不起郑国的子民,也对不起晋国的国君。同时,也加重了我们的罪过。这些物品如果不如数交上,我的心里会不安宁的。我听说过去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自己住在低矮的小房子里,而接待宾客的房子却造得又高大又气派。诸侯宾客到达时,热情接待,从不怠慢。晋文公还常常帮助宾客解决困难,与宾客同喜同忧,宾客们每次来到这里,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从来不担心有盗贼。现在则正相反。如果能让我们奉上贡品,不让它们有一点儿损坏,我们愿意把围墙重新修好,我们不怕辛苦。”

士文伯听了子产一席话,气也消了,还不停地点头称是。士文伯把这件事如实向晋平公作了汇报,晋平公也感到理亏。忙又派士文伯去向子产道歉,并立即安排接见。礼仪也非常周到,并给了郑国使者丰富的赠品,然后送他们一行回国。子产用他的机智和果敢,又一次维护了郑国的尊严。

成语寓意

宾至如归,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文明待客之道。文明待客之道,既要热情有礼,也要提供便利;既要内提素质,又要外树形象。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宾至如归这个成语本身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定语;形容旅馆饭店等服务周到,起居饮食舒服。

运用示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四方之客,一入鲁境,皆有常供,不至缺乏,宾至如归。

许多精品酒店除了提供住宿服务外,还在文化内涵、活动策划、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如提供小公园讲解服务、著名景点导游服务等,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