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7 23:28
宿(拼音:sù、xiǔ、xiù)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在屋子里,躺在席子上睡觉。本义就是夜晚睡觉。引申有居住、住宿的地方、夜等等意义。“夜”本身含有过去了的意思,所以“宿”又引申为素来就有的意思。又引申为量词,指一夜,这时读为xiǔ。又指天上的星辰。这时读xiù。
会意字。甲骨文本像人(构件B)在屋子里(构件A)躺在席子上(构件C)睡觉之形。金文(图2、3)的各部分与甲骨文相同,有的席子开始变为三角形,如图2。小篆把像席子形的部分变为“㐁”(图6)。隶书(图7)和楷书将人形写作单人旁“亻”;像房子的部分变为“宀”,字形也由半包围结构变为上下结构,这都是适合乎规律的演变。只是像席子的部分变为“百”,与“百”(bǎi)同形了。
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宿“从宀,𠈇声”,“𠈇”是“夙”的古文。后代学者指出,“𠈇”更有可能是异体的“宿”字,与“夙”没有关联。
“宿”字的本义为夜晚睡觉或过夜。如,《诗经·卫风·考槃》:“独寐寤宿。”朱熹注:“寤宿,已觉而犹卧也。”东方朔《七谏·初放》:“块兮鞠,当道宿。”王逸注:“夜止曰宿。”
由夜晚睡觉或过夜之义引申有居住之义,进而又引申指住宿的地方。这一义项与“舍”字同义。如《周礼·地官·遗人》:“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宿则留其处,故“宿”引申有留、停留义。如《汉书·严安传》:“宿兵于无用之地。”颜师古注:“宿,留也。”
中国古天文学称日月经行的黄道所见恒星为宿,并分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为二十八个不等分的区间,叫二十八宿。星宿之“宿”也与居住有关。早期的“二十八宿”名称写作“二十八舍”。如,《史记·律书》说:“七正,二十八舍。”唐人司马贞《史记索隐》对此注解:“二十八宿,七正之所舍也。舍,止也,言日月五星运行,或舍于二十八次之分也。”对二十八舍与日月五星的运行之间的关系作了叙述。在《史记·天官书》中的大多数场合均使用“二十八舍”,但也偶尔出现“宿”的字样。《汉书·天文志》中“宿”字出现的频数有所增加,直到《晋书·天文志》中两者仍有交替使用。这以后就很少再使用“二十八舍”了。在“二十八宿”名称上之所以有先“舍”后“宿”之别,就是因为“宿”“舍”二字的同义。
日入而息,鸡鸣而起,起而言宿,则为隔夜。宿则经夜始起,回首昨夜已成往古,故“宿”引申有久远的、老旧的意思。如曹叡《长歌行》:“坏宇何寥狙,宿屋邪草生。”“宿屋”指年代久远的旧屋。“宿”由旧、久,再引申有素来就有的意思。《后汉书·刘陶传》:“灵帝宿闻其名,数引纳之。”“宿闻”即素闻。成词宿嫌、宿怨、宿弊、宿疾之宿,皆用此义。
久、旧于人则为老,于业则为久于其事。《战国策·魏策二》:“田朌,霜将也。”《汉书·翟方进传》:“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颜师古注:“宿,久旧也。”宿将、宿儒多负盛名,故“宿”引申指有名望的人,如耆宿、尊宿、名宿等等。
语言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或词义引申,或词性分化。为了更好地区分从原词分化出来的新词,古人常常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来区别词义或词性。古人针对“宿”字下不同词义的读音也作了区别处理。发展到当代,“宿”已经是一个多音字。凡是与星辰、星座、星宿有关的词义读xiù音;凡是用作量词,用以计算夜,则读xiǔ音。除此之外的其他义项均读sù音,这也是“宿”字的主体读音。
【卷七】【宀部】息逐切(sù)
宿,止也。从宀,𠈇①声。𠈇,古文夙。
【注释】①𠈇:林义光《文源》:“𠈇为古文夙,不可考。”
“止也”注:凡止曰宿。夜止,其一耑也。毛传: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即《左传》之凡师一宿曰舍,再宿曰信,过信曰次也。止之义引伸之则为素,如《史记》云宿将、宿学是也。先期亦曰宿,周礼世妇掌女宫之宿戒,祭统宫宰宿夫人,礼经宿尸皆谓先期戒饬。郑云:宿读为肃。
“从宀,𠈇声。𠈇,古文夙”注:息逐切。三部。按去声息救切。此南北音不同。非有异义也。星宿、宿留非不可读入声。
息救切,去宥心 ‖宿声幽1部(xiù)
宿,星宿。亦宿留。又音夙。
息逐切,入屋心 ‖宿声觉1部(sù)
宿,素也。大也。舍也。《说文》作㝛,止也。《左传》曰:“一宿为舍,再宿为信。”又姓,《风俗通》云:“汉有雁门太守宿详。”又虏复姓,后魏末有贼帅勤宿明达。又虏三字姓,《后魏书》:“宿六斤氏后改为宿氏。”又息救切。
【寅集上】【宀部】宿;部外笔画:8
古文:㝛、夙
《广韵》息逐切。《集韵》《韵会》息六切,竝音夙。《说文》:止也。《玉篇》:夜止也,住也。《诗·周颂》:有客宿宿,有客信信。注: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周礼·地官》: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又星宿各止其所,故名宿。二十八宿,亦名二十八次。次,舍也。《释名》:宿,宿也,言星各止住其所也。
又《增韵》:安也,守也。《左传·昭二十九年》:官宿其业。注:宿,安也。
又《周礼·宫正》注:诸吏直宿,谓职王宫之守卫者。
又《广韵》:素也。《史记·信陵传》:晋鄙嚄咤宿将。
又《庄子列传》: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又国名。《春秋·隐元年》:及宋人盟于宿。
又邑名。《史记·卫世家》:孙林父甯殖,谋逐献公怒如宿。又蒯瞶入宿。
又《史记·吴世家》:将舍於宿。《左传》:作戚,字别义同。
又姓。《风俗通》:汉雁门太守宿祥,明正德中蜀人宿进。
又通作夙,早也。《周礼·春官》:世妇,掌女宫之宿戒。注:宿戒,当给事,谓豫告之也。
又与肃同。《礼·祭统》:先期旬有一日,宫宰宿夫人。注:宿读为肃戒也。又《仪礼·宿尸注》:宿,与曲礼主人肃客入之肃同。
又去声。《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竝息救切,音秀。列星也。◎按《史记》《汉书》二十八宿。正义音息袖反,又音夙。左思《吴都赋》:穷飞鸟之栖宿。注亦音秀。是星宿之宿,与栖宿之宿,古皆通同。
又叶息流切,音羞。《庄子·天地篇》: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
又叶相即切,音息。班彪《冀州赋》:遵大路以北逝兮,历赵衰之采邑。丑柏人之恶名兮,圣高帝之不宿。
❶“宀”窄、扁,“佰”宽、大。❷“宀”,居上居中,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❸“佰”,主体居下半格;“亻”窄“百”宽;顶部“亻”高,底部“百”高;“亻”,两笔在横中线下侧相接;“百”,首笔横起笔竖中线左侧,写在横中线上侧,“日”的左竖在竖中线。
(参考资料:汉典)
(参考资料:汉典)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