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更新时间:2024-07-11 00:14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李白游五松山时,借宿在一位贫苦妇女荀媪家,受到殷勤款待,亲眼目睹了农家的辛劳和贫苦,有感而作此诗。此诗诉说了劳动的艰难,倾诉了自己的感激和惭愧,流露出感人的真挚感情。诗中虽没有直接描写荀媪的词句,但她忠厚善良的形象宛然如见。全诗朴素自然,语言清淡,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

作品原文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⑴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⑵

田家秋作苦⑶,邻女夜舂寒⑷。

跪进雕胡饭⑸,月光明素盘⑹。

令人惭漂母⑺,三谢不能餐⑻。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五松山:在今安徽省铜陵市南。媪(ǎo):老妇人。

⑵寂寥:冷落孤寂。

⑶秋作:秋收劳动。田家:农家。秋作:秋天的劳作。

⑷夜舂寒:夜间舂米寒冷。舂,将谷物或药倒进器具进行捣碎破壳。

⑸跪进:古人席地而坐,上半身挺直,坐在足跟上。雕胡:浅水植物“菰”的别名,俗称茭白。秋天结小圆柱形的果实,叫做菰米。用菰米做饭,香美可口,称“雕胡饭”,古人当做美餐。

⑹素盘:白色的盘子。一说是素菜盘。

⑺惭:惭愧。漂母:在水边漂洗丝絮的妇人。《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时韩信年少时穷困,常寄食于人,人多厌之者,曾在淮阴城下钓鱼,一洗衣老妇见他饥饿,便给他饭吃。后来韩信助刘邦平定天下,功高封楚王,以千金报答漂母。此诗以漂母比荀媪。

⑻三谢:多次推托。不能餐:惭愧得吃不下。

白话译文

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

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繁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

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

创作背景

李白一生漫游各地,饱览名山大川。他的作品深得“江山之助”。这是人所共知的。他的诗歌豪放逸丽,实有得于此。在漫游的过程中,李白接触了大量下层劳动人民。劳动人民男耕女织的辛勤,忍饥挨冻的苦难,诚以待人的美德,慷慨无私的奉献,都使他深受感动。他的作品在飘飘欲仙的高蹈旷达中又时时流露出对此处还有一行于世情的执着、对于人民的关切,实亦有得于此。

此诗题下原注:“宣州”。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将此诗系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李白往来于宣城、历阳之间。五松山在安徽铜陵南,山上有大松,一本五枝,苍鳞老干,翠色参天。山名原先不详,李白至此,始把它命名为五松山。此山以风景清幽引人入胜,故李白在另一首诗中云:“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州。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大概五松山的胜景迷人,李白流连忘返,不觉天晚,无法赶回县城,只好到山下随便找个农民借宿。于是荀媪这位纯朴的老农妇有幸接待了这位大诗人。主人殷勤的接待和农家生活的清苦都使诗人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记述诗人受到主人诚挚款待时的心情。题目虽然只有八个字,却点出了作者游历的地点(五松山)、时间(傍晚)和与此相关的事情(投宿)、人物(荀媪)。

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写出诗人寂寞的情怀。这偏僻的山村里没有什么可以引起他欢乐的事情,他所接触的都是农民的艰辛和困苦。这里不是写游山以后的感受,而是指进入荀家后见到凄凉家境陡然产生的忧郁感。祖国的河山是如此美好,按理说,生息在这块大好河山上的人民应该是富足的,而实际上人民的生活十分艰难困顿。这种巨大的反差,引起了诗人心灵的震颤。于是便促膝询访白屋寒舍穷年的劳苦,侧耳倾听寂寥山村夜晚的呻吟。

三四两句就是写农民的艰辛和困苦:“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田家秋作若”是作者询访所得。说“田家”而不说“荀家”,说明李白与人民的接触决非就此一家。在游历中,他接触到的农氏境况大致相似。“田家”一词具有深广的概括性。“秋作”,是秋天的劳作。“田家秋作苦”的“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秋收季节,本来应该是欢乐的,可是在繁重赋税压迫下的农民竟没有一点欢笑。一个“苦”字,充分写出了诗人对于农民的同情。农民白天收割,晚上舂米,邻家妇女舂米的声音,从墙外传来,一声一声,显得十分凄凉。这个“寒”字,十分耐人寻味。它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又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同时也指家境贫寒。一个“寒”字告诉读者,诗人不仅在体恤邻女的苦难,而且也是在体恤经历战乱的广大人民的苦难。

五六两句写到主人荀媪:“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这两句字字值得玩味。“跪进”两字,有人说是因为李白是席地跪坐,所以荀媪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他。其实,中国古代跪坐的习惯到唐代已经逐渐改变为垂脚坐,坐具也逐渐由席变为床、榻、椅。这在唐代传奇中屡见不鲜。在唐代的农村中,简陋的板床不难找到。荀媪的“跪进”,显然是出于尊敬。荀媪把饭做好以后,又特地用“素盘”装好,可见其恭敬诚挚,不同寻常。这一切,诗人得真切,内心不能不大受感动。“月光明素盘”,极写雕胡饭的晶莹洁白,在月光的照射下,如珍珠般耀目。诗人知道,这每一颗饭粒都来之不易;他更明白,这每一颗饭粒都包含着荀媪的一片美好心意。邻女夜舂的声音沉重地打在诗人的心坎上,已经使他的心情无法平静。而今荀媪罄其所有的殷勤招待,更使他深感受之有愧。

结尾二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包含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漂母”是秦末淮阴地方一个以漂洗丝绵为业的老妇。她看到在城下垂钓的韩信正在挨饿,便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根本不望报施。后来韩信佐汉灭楚,平定天下,被封为楚王,以千金酬谢漂母。后人又建祠表彰漂母乐于助人的精神。李白把荀媪比作漂母,无异于献上一瓣心香,感激和崇敬之情兼而有之。诗人对这个典故的引用,有着深刻的寓意。韩信之所以能毫不顾忌地享用漂母的招待,是因为韩信自信有能报答老人的一天。而今诗人已经年老,对前途功名已经绝望,对于荀媪的盛情招待感到难以报答,因而惭愧得不忍用餐,以至“三谢”。荀媪固可以比漂母,他却已不能自比当年的韩信了。诗至此,悲感已极,而意在言外。

在唐代,描写达官贵人或文人雅士宴集的诗作多得不胜枚举,而描写诗人在贫苦农民家里就餐的诗篇十分少见。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表明他是很能接近农民的,但诗中借题发挥,美化府主严武。田父的形象未免失真。此诗纯属对农妇的讴歌,并真实朴素地写出了诗人在善良勤劳而又遭遇不幸的农妇面前的深刻复杂的内心感情活动。这不仅在李白的诗中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其美学价值之高,在整个唐诗中也是数得着的。

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地桀骜不驯。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妇女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诗却没有一点纵放。风格极为朴素自然。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像在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

名家点评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太白夜宿荀媪家,闻比邻舂臼之声以起兴,遂得“邻女夜春寒”之句。然本韵“盘”、“餐”二宇,应用以“夜宿五松下”发端,下句意重同拙,使无后六句,必不押“欢”韵,此太白近体,先得联者,岂得顺流直下哉?

清代余成教石园诗话》:太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诗末云:“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夫荀媪一雕胡饭之进,素盘之供,而太白感之如是,且诗以传之,寿于其集。当世之贤媛淑女多矣,而独传荀媪,荀媪亦贤矣。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是胜语,非怯语,不可错会。村家苦况,写出如耳闻目见。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