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孔庙

更新时间:2023-02-22 04:01

宿迁孔庙又名黉学,学宫,为庙学合一的场所。据考,宿迁孔庙自元代开始创立。《宿迁县志》记载,原孔庙在治所南1里(今项王故里南)规模较小。明成化五年(1469年)督学御史谢迁改建。明万历五年(1577年),因宿迁旧城经常受水患威胁,知县喻文伟将县城北迁至马陵山麓。崇桢八年(1635年)知县王芳年将孔庙迁建于城南灵杰山(即今址)。2016年宿迁中学启动老校区改建工程,按照设计方案,宿迁孔庙将逐步恢复到明清格局。将要重建文昌殿,约礼堂及附属建筑。

简介

宿迁孔庙,位于宿城河清街南,占地10余亩,系仿曲阜孔庙而营建,周围红墙环抱,建筑精美宏大,布局严谨。据同治《宿迁县志》学宫图记载,宿迁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主体建筑为中轴线,轴线左右建筑,对称排列。中轴线自南向北的建筑主要有照壁(宫墙数仞)、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厢房对称于两侧,组成三进院落。主要建筑均覆琉璃瓦,正脊饰宝顶、蟠龙。

构成

大成殿后为明伦堂,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明伦堂的两庑对称,东庑为博文斋,西庑为约礼斋。明伦堂后有二层殿堂,楼上为尊经阁,下为文昌殿(建于道光二十年)。学宫东院有忠义祠,向后依次为更衣所、二门、教谕署、崇圣祠,西院有节孝祠,向后依次为省牲所、二门、训导署、文帝后殿等。

历史背景

宿迁孔庙(学官),与全国各地一样,作用大致有三:

一、祭祀孔子。明清之际,在大成殿举行祭孔仪式,由知县率众儒生,在大成殿举行祭孔仪式,具祭品,奏乐,向孔子木主(牌位)致祭。新知县到任时,也要往孔庙祭祀孔子。

二、作为县学教育场所。在明清科举制度下,县设县学,四乡有乡社学,县学设在学宫内。

三、作为县试场所。学宫为科举考试进行县试的场所。明清时期,县学及乡社学在学宫大成殿内考试,县试取得名次者,参加府试,考取者称为秀才,秀才可以到省里参加乡试。

清末民初,由于无人管理,加之受自然、人为破坏,孔庙建筑大部分损坏。如今仅存大成殿、东西庑、泮池等。

这些建筑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已成为宿迁地区为数不多的古建筑,在苏北地区也极少见,它对于研究孔庙的建筑史及明清之际的教育制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宿迁孔庙先后列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授予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几经修缮,进行规划保护。如今,这座雄伟壮观、庄严肃穆的古建筑面貌一新。宿迁孔庙代表了宿迁的古代文化精品,记载了宿迁的历史变迁,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及艺术价值,表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聪明才智,正在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关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