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吃卯粮

更新时间:2024-07-22 22:32

寅吃卯粮(拼音:yín chī mǎo liá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明·毕自严《蠲钱粮疏》。

成语出处

明·毕自严《蠲钱粮疏》:“寅支卯粮,则卯年之逋,势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寅吃卯粮”。

成语典故

古时候,人们用“天干”和“地支”来记载时间。“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字;“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把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配合起来,就是六十个干支组合,如“甲子”“乙丑”“辛亥”等。

明代政治家毕自严有一篇《蠲钱粮疏》,里面说到因为政府不断加重钱粮之赋,所以地方官员为应付上级需求,只有常向百姓搜刮,民间物力有限,老百姓寅年就动支了卯年之粮,等到卯年,又缴不出税来,就只好逃税了,如此恶性循环,越欠越多,成为难以解决的严重问题。因此,毕自严上奏朝廷建议免除老百姓过去的欠账,以彻底解决此种困境。

成语寓意

自古以来,不论是居家过日子还是国家开支,人们都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根据收入情况来决定支出情况,多收多支,少收少支。反对寅吃卯粮,避免“入少出多”,做到收支平衡。毕自严在《蠲钱粮疏》说的老百姓寅年就动支了卯年之粮,出现“寅支卯粮”现象,是百姓穷困,不得以而为之的无奈之举。如果不能禁止,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越欠越多,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引发社会危机。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对百姓休养生息,不加重百姓生活的负担。然而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花呗、信用卡等各类支付方式的出现,无一不诱导着人们“寅吃卯粮”,而未来的收入总是有不确定性,一旦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而过度消费,将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因此,寅吃卯粮并不是最佳选择,寅吃寅粮或者卯吃寅粮似乎才更加符合逻辑。纵然一时窘迫需要“寅支卯粮”,还是要讲究适度。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寅吃卯粮”指寅年就吃卯年的粮食,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预先借支、挪用。偏正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运用示例

明·无名氏《龙图公案》:“先后是伊妻子,何故寅年要吃卯年粮;终久是伊家室,不合今日先讨明日饭。”

清·曹雪芹红楼梦》:“岂知好几年里头,已经寅年用了卯年的,还是这样装好看,竟把世职俸禄当作不打紧的事情,为什么不败呢!”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有差使的时候,已是寅支卯粮的了;此刻没有差使才得几个月,已弄得百孔千疮,背了一身亏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