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5-31 15:24
弥尔顿(J.Milton,1608—1674),英国诗人,著作有《轮言论自由》、《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教育论》等,内容涉及出版自由、教育等领域。弥尔顿的诗言辞犀利,《复乐园》内容情感强烈,震撼人心,表现了作者在复辟时期内心的痛苦和决不屈服的斗志。
约翰.弥尔顿(J.Milton,1608—1674)
约翰·弥尔顿生于伦敦,父亲是新教徒。弥尔顿先后在圣保罗学校和剑桥大学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大学时代开始用拉丁文和英文写诗,梦想写出真正伟大的诗篇。他的早期创作以短篇诗歌为主,作品中人文主义思想和清教徒思想相互交织。
抒情诗《快乐的人》歌颂了田园景色和人生的欢乐,《沉思的人》反映了人生的严峻和忧郁。诗剧《科玛斯》充满优美的想像。《利西达斯》为悼念同学爱德华·金而作,表现了复杂的思想和情绪变化,也抒发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对教会的谴责。
1638年,弥尔顿前往意大利旅行,并见到当时被囚禁的伽利略。次年得知英国要爆发革命,旋即回国。1641年开始,他支持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活动,写了大量的小册子,支持国会。《论言论自由》认为,只有思想和出版自由,才能保证人们获得真理。
《阿瑞帕吉蒂卡》指出,真理只能通过自由讨论才能获得。查理一世被处决后不到两个星期,他发表了《论国王和官吏的职权》,认为政府的成立须经过被统治者的同意,臣民没有忍受不公正的统治的义务。克伦威尔的革命政府对他很欣赏,1649年任命他为共和国的拉丁文秘书。
他起草了《为英国人民辩护》和《再为英国人民辩护》,驳斥国外敌对势力的攻击。弥尔顿的散文论点鲜明,论证有力,富有激情和表现力。但是,他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
克伦威尔死后,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但很快被释放。从此他深居简出,专心写诗。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完成《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3首长诗。
《复乐园》(1671)取材于《新约》,叙述耶稣不为撒旦所惑,经受了考验。这和亚当、夏娃经不起诱惑失去乐园形成对照。上帝要儿子耶稣下凡传经布道,但又派撒旦来考验耶稣。在财富、肉欲、权力和荣誉面前,耶稣不为所动。诗歌中的耶稣具有刚强的意志、完整的人格和顺从神意的决心。他很像一个清教徒,一个理想化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充满信心,威武不屈,也是诗人个人的品质和信念的反映。
《力士参孙》(1671) 取材于《旧约》。以色列的大力士参孙被妻子腓力斯人大利出卖,以色列人的统治者是腓力斯人,他们弄瞎了他的双眼。参孙念念不望复仇。后腓力斯人逼迫参孙演武,参孙推倒庙宇,与敌人同归于尽。参孙充满献身精神,轻率的婚姻导致了不幸,虽双目失明却毫不屈服,这些使人们联想到作者本人的经历,以及作者在复辟时期内心的痛苦和决不屈服的斗志。这首诗剧以希腊悲剧为典范写成,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也是英国又一位现实主义教育的重要人物。他生活于17世纪,是当时资产阶级革命的出色辩护人和在文学界具有重要地位的杰出诗人。其教育观点主要体现在1644年《论教育》这篇著名的论文之中。
弥尔顿在《论教育》一文中严厉批评了当时英国学校的教育。指出学校“违反常规地强迫头脑中空无所有的孩子去写作文、写诗、写演说词”,还用很长的时间学习日常少用的希腊语和拉丁语等,浪费了青少年的宝贵青春。到了大学,经院主义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又成为学生的主课,无法获得有用的知识,学生极易成为愚昧无知、唯利是图或野心勃勃的小人。因此,这样的教育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程度,这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