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28 22:33
密薪制,俗称模糊工资,是指企业内部从经营者、管理者到劳动者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等)都是保密的,工资单不公开,相互不得询问。
密薪制的核心思想是薪酬体系公开、个人工资保密,这也是密薪制制定的两个基本假设,执行密薪制的两项基本原则。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薪酬管理制度,更多的人力资源经理将薪资透明度由明改暗。
1、员工对工资有攀比心理。工资是员工的劳动所得,对于工资的满足感由三部分组成:消费满足感、价值满足感、攀比满足感。
2、员工有获知他人工资的心理欲望。由于员工对工资有攀比满足感的心理需求,所以他对于获知公司其他人的工资往往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那些他认为与自己可类比的同事的工资更有“挖地三尺”的精神。
实施密薪制对员工的好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高薪员工的权益。对于那些相对高薪的员工,如果他的工资被公开,有可能受到同事的排挤和刁难。
1、对公平分配的违背。公平分配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公有制企业区别于私有制企业的一个重要界限。实行密薪制的企业则与此不同。它们把工资制视作为像商业秘密一样,全由少数几个高管一手操纵,秘密发工资,秘密发奖金,一切都在秘密中进行。连招聘工人或其他人员,在招聘启事上也清楚写明:月薪面议。为什么要实行密薪制,因为有许多事情难以公开,掺杂着许多不公平的因子。由此可见,密薪制是对公平分配的违背。
研究发现,对企业的核心技术岗位以及难以量化考核的岗位,采用薪资保密制度有一定合理性。企业可以借此建立工资“隔离墙”,使得员工互相不知晓工资状况,对部分岗位可实施较低的薪资,以降低总体支出。显然,“密薪制”对企业有利,保护了员工的收入隐私,但是“密薪制”也有违公平、透明原则,容易形成“暗箱操作”。
2、对劳动合同法的违背。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公开工资制,从书记、厂长到工人的工资和奖金等的一切收入都是公开的。每次工资改革或工资调整,每人的新工资都张榜公布。发现有错及时纠正;如有不公,可以申诉。做到99%的人没意见,99%的人都满意。这样做,那时有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不甚清楚。但工人们都认为这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在现实中,一些企业借薪酬保密制度违反劳动法规定,让一些从事基础、常规性岗位的劳动者,难以享受到同工同酬待遇。比如,在互联网、金融等发展较快的行业,新、老员工的薪资倒挂现象较为普遍。所以,员工打听、讨论工资收入,也是对工资不透明、分配不公现象的挑战。如果企业一味拿“密薪制”作为管理工具,漠视员工对公平的合理诉求,将适得其反,引发员工的不良情绪,不利于凝聚团结人心。
3、对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否认。承认工人主人翁地位,工人对劳动报酬就应拥有知情权和协商权。企业领导就必须按照有关劳动法规、向职工公示工资制度。制定劳动报酬、劳动定额、保险福利等规章制度必须与全体职工或职代会经过民主协商才能作出。实施密薪制,显然是对职工知情权和协商权的剥夺,是对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否认。
随着各类社交软件的普及,很多人喜欢在网上晒自己生活的点滴,其中不乏有人晒出自己或他人的工资单。季某在南京一家公司工作,一天,在一款匿名社交软件上出现了她的工资单。公司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认为她泄露机密,解除了双方的合同。她觉得这个工资单不是自己泄露的,于是将公司告上法庭,索赔工资和赔偿金。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公布了这一案例。最终,法院认定公司应该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