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1:55
《寒夜歌》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古体诗。
寒夜歌
陆子①七十犹穷人,空山②度此冰雪晨。
既不能挺长剑以抉③九天之云,又不能持斗魁④以回万物之春。
食不足以活妻子,化⑤不足以行乡邻。
忍饥读书忽白首,行歌拾穗⑥将终身。
论事愤叱目若炬⑦,望古踊跃⑧心生尘⑨。
三万里之黄河入东海,五千仞之太华⑩磨苍旻⑪。
坐令此地没胡虏,两京⑫宫阙⑬悲荆榛⑭。
谁施赤手⑮驱蛇龙⑯?谁恢天网⑰致凤麟?
君看煌煌艺祖⑱业,志士岂得空酸辛⑲!
①陆子:作者自称。
②空山:荒凉空旷的山村。
③抉(jué):挑,排开。
④斗魁(kuí):北斗七星的一至四星为魁,五至七星为柄。《淮南子·时财训》:“斗柄指东,天下皆春。”
⑤化:教化;道德行为的感化。
⑥行歌拾穗:代表安贫乐道的生活。《列子·天瑞》载:林矣年且百岁,而“行歌拾穗”,不以为忧。行歌,边走边唱歌。
⑦炬:火把。
⑧踊跃:跳跃。
⑨心生尘:指心情兴奋激动,像有尘土飞扬。
⑩太华:指西岳华山。
⑪苍旻(mín):苍天,天空。
⑫两京:长安、洛阳。此兼指汴京。
⑬宫阙:宫殿。
⑭荆榛(zhēn):荆棘。形容草木丛生,一片荒凉。
⑮赤手:徒手,空手。
⑮蛇龙:借指金人。
⑰恢天网:张开天网。比喻广泛搜罗人才。
⑱艺祖:历代开国皇帝的通称,这里指宋太祖赵匡胤。
⑲酸辛:悲伤。
我陆游七十多岁了还是一个穷人,在荒寂的山村挨过冰天雪地的清晨。
我既不能抽长剑排开九重天的乌云,又不能握斗魁让斗柄向东迎来万物回春。
生活上,我不能养活妻子儿女这骨肉至亲;德行上,我不能感化近乡比邻的好友亲朋。
我忍饥挨饿埋头苦读,不觉老态龙钟白发鬓鬓,我将同林类一样边唱歌边拾穗度过余生。
谈起国家大事,我便怒斥连声,目光像火把焰焰腾腾,回顾古代史事,我便雀跃兴奋,心情像尘土乱舞飞升。
三万里的黄河呵奔流直向东海之滨,五千仞的华山呵耸立直触青天彩云。
如今却让这神圣的河山沦入金人的垢尘,悲痛地看着长安洛阳的宫殿满是荆棘丛生!
呵,谁能施展身手尽把蛇龙样的金人驱逐干净?呵,谁能张大天网招来凤麟样的济济群英?
你看多么辉煌呵!宋太祖创建的开国殊勋!怎能让叱咤风云的志士无所事事,空自悲伤酸辛!
《寒夜歌》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正月,这时陆游已年高72岁。陆游生当民族危难之际,一心想过戎马生活,报效国家,但又偏不得志,两度闲居山阴,乃至终老。作《寒夜歌》的时候,正是第二次赋闲。这再度赋闲的原因,是因为陆游曾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天,在后辈诗人张镃南湖园饮酒,席间,张请出小姬新桃为陆游歌舞劝酒。随后,陆游又应命题诗于团扇,其中有句云:“梅花自避新桃李,不为高楼一笛风。”诗本为戏作,但谁知三年后,即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十二月,竟成为“嘲咏风月”的罪状,被谏议大夫何澹所弹劾而罢官退归乡里。
开头两句写诗人晚年饥寒交迫的窘境。 “七十犹穷人”,诗人写这首诗时已七十二岁,说七十岁,是取整数。此时,他穷居乡里,生活简朴,还时常躬身劳作。冬天的早晨,北风呼啸,冰雪弥漫,空旷的山村更显得荒凉清冷。穷人遇寒冬,极写饥寒交迫。
接下来四句感叹年高无能,壮志难酬。首先是不能拔出长剑挑开九重天上的乌云。这里的乌云,是指金人。诗人早年就怀有报国之志,他三十二岁时写的《夜读兵书》中云:“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拏。”到了壮年时,他又曾以啸鸣的宝剑自比。在《宝剑吟》中开头便是“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盼望飞腾万里,消灭金人。可是如今老了,不能亲临战场,拔剑刺敌。其次是不能拿着北斗星的斗魁让斗柄指向东方,使万物回春。诗人曾说过“读书本意在元元”,要为民造福。可是,年事已老,已不能如愿了。接着描写在生活方面,不能养活妻儿;在德行方面,不能感化乡人。这既是诗人的自谦之词,也是未尽之愿。
七至十句描写诗人的生活态度。人穷志不穷。一是忍讥读书,至老不变;二是尽管贫困,但不悲观,行歌拾穗,安贫乐道,三是虽偏住乡里,仍关心国事,愤怒叱驾弄权败国者,毫无顾忌,目光像火把一样明亮;四是回顾历史,曾经有过的昌盛篇章,便兴奋进舞,胸中像有尘土飞扬,十分激动,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祖国必然会由衰变强,中兴有日。这四句诗层层递进,意境不断升华,将作者的磊落胸怀袒露无遗。
最后八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先是赞颂,三万里的黄河东流入海,五千仞的华山上触苍天,气势磅礴,壮丽无比。令人为之自豪。作者忽然笔峰陡转,写出了令人痛心的事实。这些大好河山如今却陷没在金人手里,两京的宫殿长满荆棘。吟咏至此,使人顿生悲慨。曹植《送应氏》:“洛阳何寂寞,宫宝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陆游的这两句诗取有曹植《送应氏》的诗意,但“坐令”两字却超乎其上,这就不仅仅是曹植诗中那一般的描写,而且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造成这种惨景的原因。这就使人们很自然地想到朝廷的无能和怯懦。正是他们“坐令”江山失守。这正好与“论事愤叱目若炬”相呼应,是作者对腐败无能的朝廷的有力谴责。作者不只是一般性的指责,而是积极地提出对策,寄予希望。先是两句设问,排比叠出,语气急切。接着诗人作了回答:歌颂了宋太祖辉煌的功业,以此呼吁朝廷继承太祖功业,搜罗志士,广聚英才,让他们施展身手,去驱逐金人。岂能让志土无所作为,空自悲伤。此结句正好与“望古踊跃心生尘”相呼应。以古鉴今,点明主旨。诗人忧国之心可见,强国之策可行。
从个人辛酸写到国家危难,从中原失陷引出对于统一的憧憬。叙述简洁,联想丰富,忽而用急促的短节,忽而用舒缓的长歌,或惊叹,或设问,或巧用典故,或如实描绘,或是一连串的对偶句,或有意插进一两个普通句子,构成了一种舒徐委婉的节奏。在韵脚上,又选择了一个平声韵,一押到底,如同一线贯珠,累累不断,韵昧深长。
浙江古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胡浙平:全诗悲而不伤,舒而不软,既无艰深之语,又非一览无余,诚如清刘熙载所说:“放翁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昧。”(《艺概·诗概》)一曲寒夜歌,万古志士情。(《陆游诗词赏析集》)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较高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