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4 18:36
根据2008年8月1日实施的气象行业标准《寒露风等级》,寒露风被定义为寒露节气前后(9月1日~10月10日),因冷空气入侵或台风与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双季晚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受阻,导致空壳率增加、产量下降的低温冷害天气。南方晚稻区民间俗称的秋季低温、社风、翘稻头和秋风寒,都属于寒露风范畴。
寒露风,是寒露节气前后出现在长江以南地区的一种气象。它是冷空气南下或台风与冷空气共同影响下出现的一种低温、干燥(有时阴雨)、伴有较大北风的天气,对农作物生产危害很大。寒露风是南方晚稻生育后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引起明显降温而使水稻减产的一种冷害。它是南方晚稻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多发生在中国南方二十四节气的寒露节前后,因此广东、广西、福建一带称寒露风,长江流域称秋季低温。
寒露风实际上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秋季低温冷害,由于多发生在“寒露”节气前后,故称“寒露风”。在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的同时,常常带来明显的降温、大风和阴雨天气,影响南方双季晚稻和后季稻正常抽穗开花。寒露风天气主要有干型和湿型两种类型。
寒露风是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晚稻生育后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每年公历9一10月间我国大部地区处于夏季风向冬季风的过渡时期,时有冷空气突发南下,温度明显下降,使正处在孕穗、抽穗扬花及灌浆阶段的晚稻遭受低温危害,严重影响水稻开花、授粉及灌浆过程的正常进行,造成空壳、瘪粒,导致严重减产。
寒露节气(10月上旬)前后,正值华南地区晚稻抽穗扬花时期,如果这时一连三天或二天以上日平均气温降至22℃以下,则会造成晚稻空壳、瘪粒,导致减产。因降温时一般都伴有偏北大风。长江中下游寒露风天气一般出现在9月中下旬,而华南地区常出现在10月.一般寒露风年份可导致双季晚稻空壳率达20%一30%,严重年份可达40%一70%,甚至绝收。
低温影响水稻开花、授粉、受精和灌浆过程的正常进行,造成稻谷的秕粒率增加,稻穗轻,翘起,俗称“翘穗头”,寒露风对水稻危害的气象指标因水稻品种和发育期而不同。
国家气象局(1990)根据水稻受害症状将寒露风害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寒露风害:受干型寒露风天气影响,水稻部分叶尖干焦;受湿型寒露风天气影响,水稻部分叶子有受害症状。
中度寒露风害:水稻开花授粉受到严重影响。
重度寒露风害:水稻停止开花;受干型寒露风天气影响,颖花变白。
水稻不同品种对低温的耐受性不同,因此寒露风灾害的标准和指标也不同。研究结果表明:粳稻在抽穗扬花期遇到连续3天或其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即受害;釉稻和杂交稻在抽穗扬花期遇到连续3天或其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就会受害,气温越低,持续时间愈长,危害愈重。
寒露风天气影响强度一般以持续天数的长短作为影响的轻、中、重等级划分。李艳兰等(1999)研究认为,影响杂交稻的寒露风标准为日平均气温成22℃且连续3天以上,其中3一4天为轻级寒露风,5一6天为中级寒露风,7天以上为重级寒露风。
《寒露风等级》(王保生等2007)中区域寒露风的等级标准以区域出现寒露风的站点比例为依据进行等级划分。
轻度寒露风:区域出现轻度等级寒露风的站数达到该区域总站数的35%以上。
中度寒露风:区域内出现轻度或重度等级寒露风的站数达到该区域总站数的50%以上,且其中达到重度等级寒露风的站数占区域总站数的10%以上。
重度寒露风:区域内出现重度等级寒露风的站数达到该区域总站数的35%以上;或出现轻度或重度等级寒露风的站数达到区域总站数的60%以上,且其中达到重度等级寒露风标准的站数占区域总站数的20%以上。
《寒露风等级》中以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雨日为基础,进行了寒露风的等级划分,将其分为干冷型和湿冷型两大类,并各分为轻度、重度两个等级。
寒露风又可以分为湿冷与干冷两种类型。
1)湿冷型:湿冷型主要由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和逐渐减弱南退的暖湿气流相遇,通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其特征是低温、阴雨、少日照。
2)干冷型:干冷型主要由较强冷空气南下引起,吹偏北风,风力3-5级,空气干燥,天气晴朗,有明显的降温;其特征是低温、干燥、大风、昼夜温差大。
寒露风害的监测方法多以指标分析法为主,通过对气温、光照、风速等气象要素的监测,根据寒露风天气指标和晚稻所处发育阶段、是否安全齐穗期等进行判别分析,结合实际调查,确定寒露风是否发生。寒露风害的强度与气温变化有关,但气温受云天状况、季节、地形地貌影响很大.在分析较大范围的寒露风灾害分布状况时,单纯依靠单站提供的气温要素资料还不够,不能客观反映区域灾害分布状况,应用35技术,可对不同等级的寒露风灾害空间分布作出评估。
寒露风的预警主要是通过对寒露风天气的长、中、短期预报来实现。这些预报主要基于统计预报和数值天气预报方法。利用寒露风天气及年型历史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对影响寒露风的多种因子进行普查、分析,选择与寒露风天气相关性高的环流特征及前期环流特征量的变化,建立寒露风天气预报与气候趋势预测模型,预报寒露风年型、初日等。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建立中短期寒露风天气的客观预报模式,开展逐日寒露风天气预报。根据寒露风天气预报,结合晚稻发育阶段发布寒露风灾害预警。
寒露节气前后,晚稻正值抽穗扬花期,在这期间出现的寒露风,会影响晚稻开花、授粉,容易导致其受粉不良,引起空瘪率增高,结实率降低而减产。
晚稻一般在9月中旬后期或下旬进入抽穗扬花期,在这期间遭遇冷空气南下、阴雨、大风等天气,同样称为寒露风。
寒露风对于人类来说,并无明显危害,甚至会令人觉得清凉舒爽,但对晚稻而言,却是不折不扣的灾害。寒露风与冷空气活动有关,当北方有强冷空气南下且冷空气在南方停留时间较长时,最易造成寒露风灾害。对大面积种植的晚稻而言,尚无很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江南、华南各地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的区别,以及晚稻生育期早晚差异,寒露风并不一定局限于在寒露节气发生,有些地区或有些年份会较明显偏早发生。
晚稻生育阶段对低温较敏感的有三个时期:
(1)幼穗分化期(抽穗前25-30天);
(3)抽穗开花期。其中,以抽穗开花期遭到寒露风危害的机率较大,减数分裂期受低温危害机率较小,但遭遇后危害较重,而幼穗分化期则基本上不受低温危害。
减数分裂期对低温最敏感,主要是雄蕊受害,使花粉不能正常成熟或成熟度较差,造成空粒或穗粒畸形、变态等现象,导致减产。
抽穗扬花期遇低温,主要使花粉粒不能正常成熟、正常受精,而造成空粒;在低温条件下,抽穗速度减慢,抽穗期延长,颖花不能正常开放、散粉、受精,子房延长受阻等,因而造成不育,使空粒显著增加。另外,在灌浆前期如遇明显低温,也会延缓或停止灌浆过程,造成瘪粒,水稻的植物营养生理也受到抑制,有的甚至出现籽粒未满而禾苗已先枯死的现象。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初期,一般当日平均气温低于20℃或日最低气温小于、等于17℃时,水稻生理活动遇到障碍,造成谷粒畸形形成空壳。低温强度增大,持续天数增加,危害明显加重。在水稻抽穗开花期,当日平均气温持续三天以上低于18--20℃,梗稻受害;日平均气温持续三天以上低于20-22℃,籼稻受害。
一般情况下,寒露风严重的年份,晚稻产量就明显降低。造成寒露风危害的因素较多,但主要是低温。一般在抽穗扬花期,低温出现越早、温度越低、低温出现时间越长,受害就越重,若伴有大风、阴雨或过于干燥,则加重其危害。如华南沿海一带,当冷空气南下与台风相遇时,风力较大,并伴有大雨、暴雨或连阴雨,日照短缺,不仅影响晚稻抽穗扬花,而且造成机械损伤,危害更大。
根据寒露风天气预报,结合晚稻发育阶段发布寒露风灾害预警。
寒露风危害的轻重与水稻品种、栽培管理及肥水条件有关,因此,根据气象预测,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寒露风危害的。
寒露风对双季晚稻危害很大,必须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
1、掌握寒露风出现规律和双季晚稻的安全齐穗期(指双季晚稻抽穗开花期间80%以上的年份不会受到寒露风危害的日期),合理搭配品种。即根据寒露风出现的早晚选择品种,安排适宜的播种期,使其安全齐穗,避免寒露风的危害;
2、科学运用寒露风预测,合理安排生产。寒露风的长期预测,可提供各级领导和农民朋友安排双季晚稻生产时参考。如在寒露风早的年份可多种些早熟品种,甚至适当缩小双季晚稻的种植面积;晚的年份可多种些晚熟品种等;
3、选育抗低温高产品种;
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用水,增强根系活力和叶片的同化能力,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的抗低温能力;
5、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改善农田小气候。如冷空气来临前,采用以水调温的措施,一般用温度较高的河水进行夜灌(白天排空晒田)和灌深水或喷水,使株间温度相对较高;另外,喷洒化学保温剂,即将保温剂喷在叶面或滴入水中形成膜状,抑制水分蒸发,减少耗热,使温度不降低或降温速度减慢等保温措施,以减轻低温危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