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06 22:52
寝殿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灵魂起居的地方,里面陈设着死去的皇帝的“衣冠、几仗、象生之具”,“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日上四食”,完全像奉侍活人一样地服侍死者。
每个月举行祭祀时,还要把寝殿中皇帝的衣冠取出来送到宗庙里去转一圈,叫做“月一游衣冠”。
沿大成殿回廊后转,层栏围绕,又一座重檐大殿矗立,它是孔庙三大建筑之一的“寝殿”(另两大建筑为奎文阁、大成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祠。
寝殿阔7间,深4间,间金妆绘,枋檩游龙和藻井团凤均由金箔贴成,回廊22根擎檐石柱浅刻凤凰牡丹一如皇后宫室制度。殿内神龛木雕游龙戏凤,精美异常,龛内有木牌,上书“至圣先师夫人神位”。
亓官氏,礼器碑作并官氏,宋国人,19岁嫁与孔子,先孔子七年去世。她的情况古籍很少记载,直到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才被宋真宗赵恒追封为“郓国夫人”,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又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 ,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孔子改称“至圣先师”,她也被称为“至圣先师夫人”。孔子死后,“即孔子所居之堂为庙”,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始有寝殿专祠,早期曾有塑像,清雍正火后重修时已为神主牌位,上罩木刻神龛,龛前置供桌。
东汉的帝陵分布在洛阳北面的邙山上,规模没有西汉那么雄伟。从东汉明帝开始,把正月和八月两次最重要的祭祀典礼也搬到了陵上的寝殿中,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上陵制度。同时又废除了为每位祖先立一个庙的做法,改为把历代神主汇集于一个太庙的做法。这一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汉的帝陵分别在赤眉起义和董卓之乱的时候被盗掘破坏了,所以曹魏时就把汉代的陵寝制度废除了,采取“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的做法。据说曹操自己还搞了七十二座疑冢,后人至今也不知道真墓在哪里。曹魏的这一做法对唐代的陵墓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唐代的寝殿大多在山腰间凿洞作为墓室,埋葬后外面不露痕迹。在陵山前面建有祭祀用的献殿,而把寝殿搬到了山下西南方较远的地方,故又称下宫。墓园南门外是长长的神道,从高宗乾陵开始,形成了夹神道两侧陈列石刻雕像的石像生制度。在帝陵前面的山上山下,如群星拱月似地散布着众多的王子、公主和大臣的陪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