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唱

更新时间:2024-10-29 14:43

假唱(Lip synching),又称夹口型、对口型。指唱歌的时候作假,即演唱者于现场演唱时播放事先录好的歌曲,舞台上并没有发出声音,而以唇形配合的表演形式。

发展历史

假唱兴起

20世纪40年代,假唱在欧美音乐行业内就已出现,有时是因歌手出现意外状况,譬如生病、声带受损,或需要激烈的唱跳等,但有时就只是不打算现场表演。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歌坛几乎不存在假唱现象,当时的演唱设备以及各方面的条件使假唱者没有技术方面的支持,假唱的成本甚至高于真唱。

20世纪80年代以后,假唱所需要的录音技术取得很大进步,现场采用假唱已经拥有成熟的技术条件。尤其是当音乐变成—种商品类型之后,由于电声技术在舞台、电视上的便捷运用,使假唱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加之,由于演唱者的身体状态、水平不足会影响真唱的效果,经营者和演唱者为了追求稳定的演唱效果,会采取假唱的形式演出。此外,随着音乐电视的兴起,部分观众注重视觉效果跟表演效果,不在乎演唱者到底唱了什么,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假唱现象的愈演愈烈。

业内抵制

21世纪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上一些老艺术家对真唱的坚持与推动,一些相关条例规则逐渐完善,反假唱运动被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2002年,中国内地歌手崔健发起“真唱运动”——凡是签了名的经理人、制作人、导演、歌手,要保证自己不假唱,也不给假唱提供机会。2009年,《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出台,明确了“假唱”的定义,规定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2010年,由文化部主办、中国演出家协会承办的“还演出市场一片蓝天——演艺群星反假唱联合行动”在全国开展,邀请100多位艺术家、演员代表在反假唱联合行动宣言上签名。

技术转变

随着数字音乐技术的发展,歌手完全不出声、只对口型的“纯假唱”已比较少见,“高级假唱”“半真半假”等招数层出不穷,这使得对假唱的辨别和界定也越来越难。比如“垫音”——指歌手把辅助的和音声部预先录制,歌手在现场演唱主旋律;“半开麦”——类似于在KTV唱歌的时候开原唱,但原唱音轨的音量较低,观众听到的是混合了垫音的效果,既有事先录制的原唱部分,又有现场真实演唱的部分。

“半开麦”是否属于假唱存在诸多争议。法律上,修订于2020年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以及修订于2022年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也没有针对“半开麦”“垫音”的规定。

产生原因

综述

假唱的产生并非偶然现象,有其历史原因和文化原因。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文化工业使演唱艺术成为一种商品类型,音乐艺术便成为仅供消费的工业产品之一,文化工业将演唱艺术作为商品,成功地销售给大众。作为商品类型的艺术自然也服从流通领域的程序与规则,从类似工厂的录音棚的作坊中被制作人“制作”出来,经过与发行商、出版商、广告商的讨价还价,最后连同艺术家本人一块打包、包装,呈现给大众,供其消费。

和其它商品不同,艺术的使用价值被转换为交换价值。其“审美内涵”、“道德内涵”、“永恒价值”都被文化工业利用了。“美是有用的”变成“美是可以被利用的”,艺术品的超越现实性消失了。于是,“假唱”这种迎合文化工业的现象由此产生。音乐演唱艺术作为商品来看待,必然导致两个倾向:第一,音乐演唱艺术具有原创性和现场性,商品化带来上述两种功能的丧失;第二,演唱本身是一种艺术产品,商业化所追求的利润意味着艺术水准的降低。因此,假唱的产生有其必然性,有其产生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技术支持

电声科技为假唱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录音机的产生,到现在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潜移默化地改变了音乐艺术品的内在时空结构。摧毁了它赖以依存的传统氛围,音乐艺术也逐渐转变为一种商品类型。艺术功用的改变,从内部深刻地转换了人类的意识形态,配合技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外部改造,实现了技术对人类的全面控制。技术给音乐演唱艺术带来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演唱艺术家可以利用高科技成果改革创造表达方式及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与效果。艺术家们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来修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以达到更好的声音效果。二是指技术发展改变了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改造了演唱艺术家及大众的审美观念。科技的发展,同样为假唱提供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条件。电声技术在舞台上和电视上的高速发展,使假唱刚刚出笼就受到了制作人、歌手乃至部分观众的“欢迎”。特别是现在的电子技术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歌手心态

歌手的浮躁心态是假唱的根本原因。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之产生了事事与钱挂钩、处处要求利益共享的思想。继而造就了当代歌坛众星们不断追求物质与利益的浮躁心态。从其内心出发,体现为歌手们的追名逐利、好面子、想做歌坛的常青树。现场演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假唱往往是心虚的表现,屡禁不止的假唱现象反映出当代歌坛的浮躁心态。假的东西永远不会是艺术家的作品。它完全违背了艺术真实性的原则,是对欣赏者的欺骗和对自身职业道德的违背。

欣赏局限

商品的生命力在于市场,假唱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屡禁不绝,因为它有市场和消费群。可以说大众的欣赏局限和盲目性使假唱有机可乘,使假唱赢得市场。大众的欣赏局限主要体现在:1.重形式而轻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后,音乐电视日益兴盛,不少观众只注重视觉效果和表演,所以假唱也算不了什么,许多观众还对此种强烈冲击视觉效果的行为乐此不疲。2.对精神财富追求的低要求。由于欣赏能力的局限,在大众的眼里,真货与假货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而文化艺术的假现象往往容易被忽视。

缺失监督

监督机制的缺失与演出公司(主办方)的功利意识为假唱大开方便之门。由于没有有力的监督机构以及完善的管理机制,形成了现有的制作观念,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与缺陷。现有的制作观念表现为:1.重结果轻过程的狭隘制作观。演出公司只看重演出结果,而歌手真唱或者假唱,认为对于它无关,只要演出能“圆满”完成就可。现在的制作公司名为保证播出质量,追求完美,实为敷衍了事,弄虚作假。2.过于功利的制作观。演出公司过份看重演出给自已带来的经济收益,置歌手与观众于不顾,缺少责任感,对假唱熟视无睹,有时甚至为了自已的经济利益支持假唱行为。再加上监督机构在监督上的疏漏,致使假唱屡禁不止。

假唱方式

技术手段

异步录音

假唱在录音技术层面体现的是一种异步录音技术方式,所谓异步是与舞台上实时的现场表演相对而言的。一般的节目在表演时都是真实演出的,观众看到的表演、听到的声音是同步的,这时进行的录音工作为同步录音。而异步录音是先期在录音棚将所需节目的音频信号录制出原声带,然后在节目录制现场利用还音,重放原声带的音频信号,由演员听着自己的声音配合进行现场形体表演,观众看到和听到的并不是同步做出的表演。

实时修音

在一些演出现场,音乐人会使用自动调整音高并且实时进行处理的修音软件,这意味着可以在音频输出时立即听到效果,掌握歌曲的整体效果。它可以实时监测音频信号,并根据设定的参数进行音高修正,进行声音的调整和加强,使歌声更加完美。

判断假唱

法律法规

假唱案例

中国案例

2004年8月13日,郑州市惠济区大草原文化广场邀请歌手屠洪刚到该广场内的卡丁酒廊演出。在收取5万元出场费后,屠洪刚到场演唱了四首歌曲,但当即被现场观众和邀请方指为假唱。大草原文化广场几次和屠洪刚及其经纪人协商无果,随后将屠洪刚告上法庭,要求屠洪刚退还演出费5万元和其他经济损失3.9万多元,并赔偿原告10万元的名誉损失费。

2005年,该案在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审结。法院认为:证据不能证明屠洪刚当时存在假唱行为,驳回郑州大草原文化广场要求屠洪刚退还演出费和其他经济损失的诉讼请求。

2007年11月,演员胡静在上海宣传新专辑,上台唱歌时,她的耳麦意外掉落,然而就在耳麦掉落之后十几秒中,她的原唱声音持续播放着,让现场的所有媒体都诧异她的假唱行为。此后,胡静向媒体解释称因为“当天太过匆忙,而自己一直在生病,为了表演达到最好效果,只好对口型,真的很对不起大家”。

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上,9岁女孩林妙可唱响歌曲《歌唱祖国》。事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透露,当时歌曲并非林妙可所唱,声音来自另一个女孩杨沛宜。这种“双簧”歌唱引发广泛争议。面对媒体压力,林妙可承认了“假唱”。

2009年3月10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首次解释该事件:“当时我们把林妙可和杨沛宜两人的演唱都录了,反复播放后觉得后者声音好一点。请NBC和BOB这些大转播公司的负责人来看,他们都表示更喜欢林妙可。我们问过,声音不是她的,你们会不会觉得是假唱?这些大转播公司都表示没问题。这只是一个情境的表现。”

2009年9月19日,“黄圣依个人演唱会”在成都双流国际网球中心举办,执法人员在对现场监管中发现,演员方梓媛殷有璨涉嫌假唱。随后,稽查人员将现场资料、U盘等文件送到文化部市场司鉴定。专家鉴定后,认定方梓媛、殷有璨在演唱时,话筒音轨是没有信号的,证实是用事先录好的歌曲代替现场演唱,属于假唱。

相关部门最终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对两人分别罚款5万元。该案是中国内地首例被执法部门查处的假唱案件,文化部对该案进行了重点督办、指导。

2014年春晚,歌手大张伟演唱歌曲《倍儿爽》。事后,大张伟承认自己假唱,并表示:“春晚一定要假唱,全国人民都在看,万一你唱歌唱了不该唱的词,说了不该说的话,那怎么办?”“商演我肯定要真唱,别人花钱来看我,一定要真唱。你说电视台录制的晚会,观众都是大巴拉起来的,又没花钱买票,我为什么要真唱?”

2016年2月22日,在CCTV15音乐频道“2016星光璀璨——元宵节晚会”上,歌手萨顶顶将话筒拿反,但歌唱声仍清晰地传了出来,萨顶顶反应过来后,快速将话筒转回正面。事后,萨顶顶用自黑的形式回应:“别骂了,下次演得精细一些,大家消消气。”

2019年4月,在音乐剧《白夜行》宁波场演出中,主演韩雪因为突发急性声带炎,其演唱部分全程播放录音。此事引发争议,部分网友认为这种做法“不顾行业道德”,“扰乱音乐剧市场”。

2019年4月23日,韩雪就此事发长文道歉,表示因前一夜父亲突发心脏病,自己彻夜未眠后失声。音乐剧白夜行官方也就b角问题回应质疑,表示原替补演员“因个人原因无法参与”后续演出,未找到合适人选。

2023年11月30日,某短视频平台博主发布视频称,其根据网友拍摄的“五月天”演唱会12首歌曲视频,通过软件鉴定之后判定其中5首为假唱。此后,该博主又更新了两期视频,指出部分歌曲存在真假混唱或假唱的情况。

2023年12月4日,央视新闻报道称,“五月天”上海演唱会的原始视频、音频已提交属地文化市场稽查部门,有关部门将对提供的音视频内容进行科学的测评分析,并公布调查结果。

国外案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罗伯·皮拉特斯和法博·莫尔文组成的组合米利瓦尼利(MilliVanilli)曾红极一时,他们于1990年获得了格莱美最佳新人奖。然而之后该组合传出丑闻,在一场演唱会上,设备故障让歌曲不断跳针,重复着歌词“GirlYouKnowIt's…”几十遍,使两名成员的对嘴假唱“真相大白”。

1990年11月,该组合制作人弗兰克·法里安承认,该组合两名成员确实没有演唱过一首歌曲,是经纪公司找来负责对嘴和跳舞的“摆设品”。真相曝光后,格莱美奖撤销了颁发给该组合的最佳新人奖。

美国歌手布兰妮长期以来一直被质疑在颁奖礼以及演唱会上播放CD原声假唱。2017年,布兰妮在节目中对“假唱”质疑作出正面回复:“真的很搞笑,很多人都说我不会唱现场。因为我跳舞跳太多了,所以会放一些原声,但是这是半开麦,是我的现场声和CD原声的混合产物。”布兰妮说,“我真的要被气死了!我在舞台上拼了老命,又唱又跳,但是并没有人在意这一点。”

2010年10月,韩国女子流行演唱团体少女时代进军中国台湾,在台湾举办了第一场演唱会,2.4万名观众的入场率虽然成就了韩国女明星海外公演的最高纪录,但是,少女时代却在整场演唱会中几乎都使用了假唱、对口型的方式,影像画面中甚至还出现了声音和口型不一致的情景,这引起了台湾媒体的非议。

当地时间2023年1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就职典礼举行,歌手碧昂丝在典礼上演唱美国国歌《星条旗》。但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乐队爆料称,碧昂丝其实是假唱。该乐队发言人透露,他们是在表演前最后一刻才知道碧昂丝将使用事先录制好的声音。

之后,碧昂丝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当天确为“对口型”,并解释考虑到当天天气情况、缺乏合练等因素,为保证这种重要场合的演出效果才决定使用事先录制的版本。

2024年1月,韩国KBS新闻点名批评女团IVE假唱。在MBC歌谣大祭典舞台上,IVE成员张元英、李瑞翻唱歌曲《Strawberry moon》,两人当晚是坐在椅子上拿着手麦演唱,不需要跳舞,但还是选择了对嘴假唱。

2016年9月,韩国表演团体Love Cubic在“中国梦 梦之蓝亚洲群星演唱会”中演唱了4首歌曲。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进行了现场监管和技术监控,发现演出中存在以假唱欺骗观众行为,违反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安徽省合肥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依法立案调查,进行全面取证和技术分析,在查明违法事实的基础上,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给予当事人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

多方评论

媒体

歌手

社会影响

假唱行为对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并持续地腐蚀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行为取向。

假唱让观众接受的是虚伪的精神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乐坛的精神沉沦和贫乏,导致了公众审美能力的衰退。明星的社会影响力是巨大的,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影响观众的价值选择。如果说一个明星是诚实的、可信的,他的粉丝也会以其为榜样,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向他看齐。而反之,则会造成社会公众的消极仿效,成为失信欺诈的激励。

假唱影响了演出市场的健康发展。演出市场健康发展需要一个诚信的市场环境,需要演出者在真实实力基础之上进行良性的市场竞争,真实实力争取观众的演出市场才会是一个健康协调有序发展的市场。而假唱在演出市场的盛行必然导致演出市场的发展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局面。演出市场不再重视演唱者自身的实力和努力,因为假唱更能够营造失真但确实完整的演出效果,这样导致很多演出者坦然假唱,甚至在采访中不讳言自己假唱,甚至大言不惭声称为舞台效果也就是观众利益考虑。

假唱对演出娱乐市场的危害是长远的,由于假唱的盛行,许多演唱者依赖于假唱,音响效果永远一模一样,令很多观众产生厌倦感。同样,假唱也不利于年轻的演唱者的进步和发展。假唱既影响了演出市场的新陈代谢,也使演出市场不正之风盛行,观众对演唱者也没有了应有的尊重。因此说,假唱已经成为了演出市场很多不正之风的根源,也是演出市场长期发展的弊病所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