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6 13:03
对句相救,是诗词格律术语。在格律诗出现拗句时进行补救,称为“拗救”。拗救有两种:本句自救、对句相救。而对句相救,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句出现了“孤平”类型的拗句时使用对句补救,另一种是上句出现了错用平仄的拗句时使用对句补救。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律诗对于格律的要求比较严格。违反格律的诗句被称为“拗句”。但有时,为了表达词意,不得不使用拗句时,还可以用其他方法予以补救。所谓补救,就是调整平仄用字,使得平仄声字的比例基本恢复平衡。此类补救拗句的方法,被称为“拗救”。
拗救有两种:本句自救、对句相救。本句自救,就是在一个诗句的某字违反格律时,用本句中的其他字补救。对句自救,就是在对联句的上句中出现拗句时,在与其相对的下句中补救。
在对联句的上句(又称出句)出现拗句的情况下,调整同一联的下句(又称对句)中的平仄用字,使之在上下两句之间,平仄声字的比例基本恢复平衡,就是“对句相救”。对句相救,有两种情况。
孤平拗句的对句相救
在五言诗的句式“仄仄平平仄”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则被称为“犯孤平”。同理,在七言诗的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中,第五字也不能用仄声。
补救方法是,如果在出句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该用平声而用了仄声,则在对句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该用仄声的地方改为平声,以求补足。
在五言诗中,如果在出句中将“仄仄平平仄”用为“仄仄仄平仄”,就应将对句从“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平仄平”。于是该联变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例如,孟浩然《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上句“竟”字拗,下句“空”字救。
在七言诗中,如果在出句中将“平平仄仄平平仄”用为“平平仄仄仄平仄”,就应将对句从“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平平平仄平”。于是该联变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例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上句“自”字拗,下句“空”字救。
用错平仄的对句相救
五言的“仄仄平平仄”或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本该用平。如果改用仄,就必须在对句的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将仄改平,以资补救。其句式变成“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或“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第三、第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句的第四字本当用平而用了仄,便在对句中的第三字处将仄换为平。这便是对句相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