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9-22 20:46
寺台造纸术是甘肃省的传统手工技艺。因流传于甘肃省康县寺台乡一带,而得名。寺台造纸术,为纯手工技艺,造纸工序复杂,环环相扣。成品纸质绵韧、手感润柔、纸面平整、切边整齐洁净。是当地延续和流传着的传统手工技艺,是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从21世纪初开始,被列为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得以保护和发展。
造纸,当地群众又叫“抄纸”。手工造纸历史悠久,相传,18世纪初的清康熙末年由陕西省传习至康县。至20世纪八十年代,一直都是康北农村农民家庭副业收入的重要渠道。据考证,在1919年—1923年在巩集、大堡、寺台、云台、大南峪、贾安等乡镇,共有纸农6000余户,年造纸2.5万担。解放后,1958年,由于破除迷信,对用作祭奠的土法造纸被迫停业,1979年,私营造纸业又开始兴起。
造纸以构皮、竹穰、和精选稻草为主要原料,后来也加入一些废纸作原料。首先是将原料分别制成皮料浆和草料浆,然后按不同的此例混合,添加纸药五味子藤汁,抄制出不同品种的纸张。造纸工序复杂,环环相扣。
1、皮料制作工序,在这一阶段,先要在构树上砍枝条,并把枝条经过蒸、浸泡之后,进行剥皮;再将皮子进行淹、沤、榨、舂、洗等程序的处理,最后制成纤维料。具体有:砍条、蒸料、浸泡、剥皮、水浸、渍灰、腌沤、、灰蒸、洗涤、摊晒、洗涤、压榨、拣皮、舂料、切皮、踩洗、淘洗、漂白等18道环节。
2、草料制作工序:在这一阶段,主要经过选草、切草、捣草、埋浸、洗涤、堆积、洗涤、晒成干草坯、洗涤、晒成燎草、鞭草、舂料、洗涤、漂白等15道环节,最后制成草纤维料。
3、配方。纤维料制成后,便进行配方。将皮纤维料和草纤维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再经过筛选、打勾、洗涤、制成混合纸浆。
4、制纸。将混合的纸浆配水、加五味子藤汁后,再经过捞纸、压榨、剪纸、晒干、包装为成品。
造纸的主要器具设施:
构皮制做主要有柴刀、选皮台、皮碓、切皮刀、切皮桶、料缸、袋料池、料袋、扒头等。
草料制做主要有钉耙、切草刀、蒜锅、鞭草棍、洗草箩、洗草池、进草筛、草碓或碾、泡草池等。
制纸时主要的器具和设施是纸槽、水碗、帘床、纸帘、梢额竹、滤水袋、滤药袋、泡腔桶、扒头、纸板、纸榨、抬纸架、晒纸架、额枪、柱纸台、掸把、裁纸刀、等。
寺台造纸有经板、改良、四才、二连四个品种,有纸质绵韧、手感润柔、纸面平整、整齐洁净的特点。寺台造纸既是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又是当地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因此,有效地保护和发展这一传统工艺,对传承民族古老文化和地方手工业发展都有特殊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康县寺台造纸术,历史悠久,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造纸术延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造纸工艺流程复杂,这些生产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智慧的结晶,且难以为工业化技术所替代,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造纸一直是康县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造纸的原料取自农林副产品或收购的废纸,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既能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又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康县曾创下年销售造纸2.5万担的纪录,产品销往陇西、陇东、兰州、西宁等地。其次是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重点保护和发展造纸术,对加快科学发展、构建文化康县、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1世纪以后,由于手工造纸技术难度大,工艺周期长,加之抄纸、烘纸又非常辛苦和麻烦,年轻人多不愿意学,所以学这项技术的人越来越少。由于社会的发展,多种先进的机械和化工产品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加工器具和用料,使最具特色的造纸传统工艺难以为继。由于工业纸价格低廉,给传统造纸业造成了极大压力,加之经营不善,不少纸农停产外出打工。到21世纪初,仍在坚持生产的部分纸农也已步履艰难,面临濒危状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县乡两级就从成本费用、植物原料采集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扶持,并进行了收集、整理、建档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一是重点保护身怀绝技的老艺人、老工人、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年轻一代的造纸人才;二是保存完整的造纸传统工艺和技术;三是建设完整的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一座造纸文化园。
具体步骤是:2007——2008年,主要是调查保护老艺人,收集整理研究造纸的传统制作技艺;建设完整的原料基地,确保造纸的原料供应;2009年,重点培养造纸新一代技术人才,使传统技艺后继有人。2010年建成造纸传统工艺作坊,全面恢复造纸传统工艺。2011年建成造纸文化园,全方位展示造纸传统技艺,达到保护、弘扬的目标。
康县寺台手工造纸术最大的特点是从原料加工到成纸工序全由手工完成。长期以来造纸技艺全靠师徒传承,世代相传。如今虽然有关造纸的工艺流程已出了不少著作。但真正的纸加工技艺(绝招)仍然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还要凭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及感觉才能掌握,难以言表和形成文字。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寺台造纸作坊的原料加工大都采用日晒、雨淋、露炼等方法,自然天成,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全凭经验掌握。
级别: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批准文号:甘政发〔2008〕43号
批准日期:2008年6月13日
序号:63
编号:Ⅷ—9
名称:寺台造纸术
申报单位:陇南市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