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坑

更新时间:2022-08-25 14:11

导坑也称导洞。分部开挖隧道时,最先开挖的一个小断面坑道。矿山法施工的几种基本方案中均应用导坑。

基本介绍

按照矿山法中不同的施工方法,其导坑的部位也有所不同,常用的有下导坑、上导坑和侧导坑三种。下导坑位于隧道断面中线的底部,它是开挖前进的主要工作面,运输线和管线等都布设在这里,且有利于排水;上导坑位于隧道断面中线的顶部,它是扩大开挖拱部的基地;侧导坑位于隧道断面的两侧,由它开挖出隧道的边墙部分,多用于大断面的隧道施工。在高大的洞室断面上可布置成多层导坑;在大跨度洞室的拱部断面上,可自拱顶至拱脚布置3~5个导坑。

导坑的断面形状多采用梯形,以承受两侧地层的水平推力。在较坚硬和整体的地层中,可用矩形或弧形断面。导坑是独头的坑道,施工较困难,费用较贵。因此它的断面尺寸应尽可能小;但高度应满足装碴机翻斗的净空要求,也要考虑工人操作方便;宽度应满足单线或双线运输的要求,包括斗车间必要的间隙和行人所需的宽度及设置风管和排水沟的空间。

导坑较普遍地采用木框架支撑。框架由顶上的横梁和两侧的立柱构成,有时还加设底梁。横梁之上塞有纵向的顶背板,立柱外侧塞有侧背板,两者能挡住松碎的岩石掉落。在框架立柱间加设纵撑,使各排框架形成稳定的空间整体。在导坑中,也可使用钢支撑。顶部为弧形的导坑可用钢拱支撑,或用喷锚支护

导坑开挖时,可以采取直眼掏槽、深眼爆破,或采取斜眼掏槽、浅眼多循环等钻爆方法。

导坑是隧道施工中领先的和控制施工进度的关键工序,要力求提高导坑掘进的速度,为整个隧道的快速施工创造条件。

作用

矿山法施工中分步开挖的关键工序。用以展开扩大工作面,增强后续开挖工序的临空面;校核中线,控制开挖方向;铺设运输轨道和动力管线;用作施工通风和排水的通路,以及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情况,以便及时修正设计或改变施工方案。断面最小尺寸应满足钻孔、装砟和运输机具的操作要求,并应结合地质条件同时考虑临时支撑形式、管线布置方案和行人安全等因素。

导坑的具体作用有:①作为进行扩大开挖时开展工作面的基地,又能为扩大开挖工序创造临空面,以提高其爆破效果。②进一步查明前方的地质变化和地下水情况,以便预先制定相应的措施。③利用导坑空间,可敷设出碴和进料的运输线路,布设供给压缩空气和通风、供水、供电的管线和排水沟。④便于进行施工测量,以便向前测定隧道中线方向和高程,并可控制贯通误差。

分类

平行导坑

辅助坑道的一种形式。因其平面位置和正洞平行,且超前掘进而得名。它设置在和正洞相隔10~15m的一侧,每隔一段距离(通常120m以上),再打一横通道和正洞相通。由于它和正洞多处连通,改善施工条件的作用最为明显,但增加的工程也最大,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长度在4000m以上或确有特殊需要的隧道,当不宜采用其他类型辅助坑道时,可采用平行导坑。

平行导坑法:平行导坑法是在隧道正洞左侧或右侧一定距离开挖一个断面较小的平行导坑,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或利用平行导坑揭示的地质情况,通过作图法、物探、钻探等方法探测正洞地质情况的一种探测方法。

平行导坑法的应用:1.作图法预测正洞地质条件:以平导(导坑)中的地质情况通过作图法等方法探测隧道正洞前方地质情况的探测方法;2.超前钻探探测正洞地质条件;3.物探探测正洞地质情况。

平行导坑法适用性:(1)对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地段,可利用平导进行物探、钻探确定正洞地质条件,并与掌子面超前探测成果相互补充验证。(2)利用平行导坑超前揭示的地质情况,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确定正洞地质背景。(3)由于岩溶发育不确定性,平行导坑法不能替代正洞超前探测。

指向导坑

又称超前导坑。开挖长大隧道时,为进一步查明前方的地质变化和地下水情况,预先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施工测量向前测定隧道中线方向和高程,并控制贯通误差而专门先挖的导坑或小断面隧道。矿山法施工中的下导坑及平行导坑等均起指向导坑的作用。

上、下导坑

上导坑:上导坑是用导坑先开挖洞室上部并将其扩大砌拱,再开挖下部,衬砌边墙的洞室开挖。

下导坑:下导坑是用导坑先开挖洞室下部并将其扩大砌拱,再开挖上部,衬砌边墙的洞室开挖。

上下导坑先墙后拱法:上下导坑先墙后拱法旧称奥国法,俗称全断面分步开挖法。矿山法施工时,同时设置上、下导坑分步开挖整个断面,随时架设排架式支撑支护围岩,完成开挖后在支撑保护下按先墙后拱顺序修筑衬砌的洞室施工方法。矿山法中古老的一种,适用于稳定性较差的松软岩层。上导坑用于拱部开挖和设立拱部临时支撑,下导坑用于继续向下开挖和在全断面上形成排架式支撑。施工时一般采用风镐开挖岩层,以免对支撑产生很大的压力。支撑一般用木料架设,时间一长容易发生变形,故须分区段施工。区段可间断设置,使可在几个区段内同时进行作业,以加快进度。有工序单一、衬砌整体性好等优点,但支撑复杂,木料用量大,并需多次顶替,不仅施工困难,而且易于发生较大沉陷,安全性差,故在中国未见采用。

侧导坑

侧导坑沿洞室两侧周边自下而上小断面分块开挖,并衬砌边墙,然后进行拱部开挖和砌拱,最后清除核心部分岩土。侧导坑法是砌筑仰拱的一种开挖洞室的方法。

洞内施工测量

(1)洞内导线应根据洞内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投点应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连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易小于300mm。导线点应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路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地段不宜短于70m。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两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

用中线法进行洞内测量的隧道,中线点间距直线部分不宜短于100m,曲线部分不宜短于50m。

当用正倒镜延长直线法或曲线偏角法检测延伸的中线点时,其点位横向偏差不得大于5mm。

(2)特长隧道、长隧道及采用大型掘进机械施工的隧道,用激光设备导向。

(3)供导坑延伸和掘进用的临时点可用串线法标定,其延伸长度在直线部分不应大于30m,曲线部分不应大于20m。串线法两吊线间距不宜小于5m。用串线法标定开挖面中线时,其距离可用皮尺丈量。

(4)开挖前应在开挖断面标出设计断面尺寸线,开挖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测量并绘出断面图。

采用上下导坑法施工的隧道,上部导坑的中线每延伸一定距离后,应与下部导坑的中线联测一次,用以校核上部导坑的中线点或向上部导坑引点。

(5)供衬砌用的临时中线点,必须用经纬仪测定,其间距可视放样需要适当加密,但不宜大于10m。

(6)衬砌立模前应复核中线和高程,标出拱架顶、边墙底和起拱线高程,用设计衬砌断面的间距控制架立拱模和墙模。立模后必须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无误。

(7)洞内水准路线应由洞口高程控制点向洞内布设,结合洞内施工情况,测点间距以200~500m为宜。

洞内施工用的水准点,应根据洞外、洞内已设定的水准点,按施工需要加设。为使施工方便,导洞内拱部、边墙施工地段宜每100m设立一个临时水准点,并定期复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