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6:40
导弹突防能力(penetrating capability of missile)是指导弹(弹头)无损伤地通过反导防御系统拦截区的能力,又称导弹空中生存能力,一般用突防概率表示。对于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远程防空导弹来说,这是导弹武器系统一项重要的战术技术指标。
导弹突防能力(penetrating capability of missile),导弹(弹头)无损伤地通过反导防御系统拦截区的能力,又称导弹空中生存能力,一般用突防概率表示。对于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远程防空导弹来说,这是导弹武器系统一项重要的战术技术指标。
2010年前,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区仍将在弹道中段和再入段,地地和潜地战略弹道导弹以及地地战术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仍集中体现在弹头上。将来,随着天基和机载定向能拦截武器以及动能拦截武器的发展和部署,弹道导弹突防将逐步从弹头突防向导弹武器系统全弹道分层综合突防发展。
导弹突防能力可分为相辅相成的技术突防能力和战术突防能力两类。
(1)技术突防能力主要取决于导弹(弹头)是否采取了有效的突防措施。
(2)战术突防能力取决于作战时能否灵活运用各种战法。
评估导弹突防能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但有两点是基本的:第一点,评价的基础是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特别是靶场实弹攻防对抗试验;第二点,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建立攻防系统模型,开展大系统仿真。战略攻防和战区攻防是体系对抗,任何反导试验靶场都无法复现对方的整个反导防御系统、尤其是不可能复现核攻击和核拦截。因此,发达国家在重视实弹攻防对抗试验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用大系统仿真的方法评估突防能力和防御能力。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发达国家先后建成了性能先进的攻防仿真试验台,开展“红蓝交战”,采用地面试验、飞行试验和大系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导弹的突防能力。
(1)密度对突防概率的影响
导弹的进入密度是指导弹进入敌防空范围内的平均导弹数。随着反舰导弹进入密度的增加, 突防概率及突防数随之增加, 但突防概率的增加呈指数变化规律, 所以, 通过缩短导弹发射的间隔时间,增大导弹发射密度是提高导弹突防概率的有效途径, 而且与增加发射导弹数量相比, 增大导弹发射密度是有效的方法。
(2)方向数对突防概率的影响
反舰导弹攻击样式分为单方向攻击和多方向攻击。单方向攻击时, 反舰导弹从同一个方向进入防区, 舰上的防御武器可以集中火力对一个方向的导弹进行拦截;多方向攻击时, 反舰导弹从两个以上方向进入防区, 迫使舰载防御系统分散火力。所以反舰导弹攻击的方向数对突防概率有直接的影响。反舰导弹从一个方向攻击时, 反舰导弹突防概率几乎等于零;反舰导弹从4个方向同时攻击时, 反舰导弹的突防概率可大于60%;当有6个方向进入的时候, 突防概率接近1。
多方向导弹攻击既可以通过发射兵力实施多方向攻击, 也可以利用机动弹道的反舰导弹实施多方向攻击;但是, 多方向攻击需要进行战术机动, 组织指挥与协同比较复杂。所以, 发展高性能机动弹道、实施全方位攻击的反舰导弹对提高突防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3)高度对突防概率的影响
由于舰载防御武器系统作战空域在不同高度上的边界是不同的, 在不同高度上对导弹的杀伤概率也是不同的, 所以导弹从不同高度进入时的突防概率是不同的。在一定作战空域内, 高度越低突防概率越大。当导弹掠海飞行, 高度降低到某一值时, 舰载防御武器无力拦截, 导弹的突防概率达到最大。
(4)速度对突防概率的影响
反舰导弹飞行速度影响导弹通过舰载防御武器作战空域的时间, 因而对导弹突防概率有很大的影响。利用反舰导弹突防模型, 可确定突防概率与导弹飞行速度的关系为Q =j(v) 。在给定条件下, 可计算突防概率随导弹飞行速度的变化规律, 在高超声速以下, 反舰导弹的突防概率与导弹速度之间基本上是线性关系。所以,发展超声速反舰导弹是提高导弹突防概率的重要途径。此外, 还有雷达反射截面积对突防概率的影响等等。
突防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由对抗反导系统最佳措施来实现。可以划分为积极的和消防的措施。
积极措施有:毁伤、破坏敌反导系统;迷盲敌反导系统的侦察和瞄准设备;破坏敌反导系统的作战装备指挥设备。这些措施提高了导弹飞行中的安全,降低敌方对它的杀伤概率。
消极措施包括采取各种用于提高导弹突防概率的措施,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可划为对雷达实施无源干扰,各种反导弹机动措施,目的是防止导弹被捕捉;第二种可划为旨在减小飞行中被发现概率的一些措施,即:合理分布导弹编队,增加同时再入弹道导弹的数量,并使用分导式(或子母)战斗部;减小弹道导弹的雷达反射截面积。
(1)高速飞行
亚声速导弹飞行时间长, 给目标留下较充足的反应时间和防御时间, 从而降低了反舰导弹攻击的突然性和突防能力。如果反舰导弹采用超声速飞行, 就可以缩短被攻击目标的防御时间,可以大大减少双方对抗的有效作战时间, 提高突防概率。
(2)变化的弹道
采用弹道式战术导弹的弹道,由于导弹再入后末端马赫数可以达到10(速度上完全可以更快, 考虑到自身控制系统的限制), 且雷达反射截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导弹的直径, 反射截面积将可能减小到0.001m2 , 甚至更小, 不容易被发现, 就是在25km左右的高空被发现, 由于反舰导弹速度的优势, 舰空导弹也很难形成有效的抗击, 将会大大提高突防概率。
采用机动弹道反舰导弹采用机动飞行, 会增加舰艇探测设备的跟踪难度和精度, 使舰载拦截武器的随动系统处于不稳定的工作状态, 增大其动态误差, 增加了抗击的难度, 使得反舰导弹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抗击能力, 从而提高了突防能力。
(3)超低空飞行
一般是用无线电高度表把导弹控制在10m~20m或更低的高度上巡航飞行, 利用地球曲率的限制, 减小水面舰艇发现反舰导弹的距离, 缩短其防御时间。反舰导弹掠海飞行时, 由于舰载雷达始终工作在低仰角和负仰角状态, 可利用海杂波和多路径效应降低舰载雷达发现反舰导弹的概率和跟踪精度, 提高突防能力。超低空掠海飞行弹道构成了反舰导弹突防的理想状态, 在5m, 7m, 10m超低空掠海飞行, 能有效增加目标舰艇发现、拦截的难度, 提高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
(4)进行航路规划
对目标进行多方向攻击, 不但要求导弹从不同的方向进入, 还要求从不同方向攻击的导弹基本同时到达, 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要达到对目标进行多方向攻击的要求, 就要充分发挥载弹平台的作用, 对在同一平台发射的导弹进行航路规划。已有多个国家生产了具有航路规划功能的潜舰、舰舰、地舰、空舰导弹。
(5)采用隐身技术
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反舰导弹采用机动飞行, 增加了舰艇探测设备的跟踪难度和精度, 使舰载拦截武器的反舰导弹采用隐身技术可以降低水面舰艇探测设备发现反舰导弹的概率, 减少发现距离及目标舰艇的有效防御时间,可以达成隐蔽攻击、出奇不意的效果。
末制导雷达二次开机:反舰导弹攻击的目标在海上, 很少有诸如山、树、建筑的障碍体, 因此, 末段导引主要用主动雷达来实现。由于舰艇机动的速度比导弹飞行的速度慢得多, 而末制导雷达搜索扇面较大, 只要二次开机的距离选择正确, 经过仿真计算, 其捕捉概率在98%以上, 完全可以满足导弹攻击的要求。采用二次开机技术, 大大减少了末制导雷达的工作时间, 从而降低了被发现、干扰的概率, 提高了突防能力。
(6)采用复合制导
随着反舰导弹打击距离的不断增程, 到2010年左右, 中程反舰导弹的射程要提高到500km, 对制导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复合制导能够提高制导精度, 增强抗干扰能力, 反舰导弹象其它巡航导弹一样采用复合制导, 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