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2 17:32
导程一般是指在螺纹或蜗杆中,同螺旋线上相邻对应点的轴向距离。
它与螺距不同,螺距指的是螺纹上相邻两牙在中径上对应点的轴向距离,代号是P。在同一条螺纹上,相邻两牙在中径上对应点间的轴向距离,称为导程S。单线螺纹,导程等于螺距;双线螺纹,导程等于螺距的2倍。
计算公式
在计算推导时涉及到螺旋线的三要素,可以用螺旋线展开后形成的直角三角形来说明:
(1)导程S:螺旋线绕圆柱体转一圈,沿圆柱体轴线方向移动的距离,即三角形的BC边;
(2)螺旋角ω:螺旋线的切线方向与圆柱体轴线之间的夹角,即三角形中的∠ABC;
(3)螺旋升角λ:螺旋线与圆柱体端面之间的夹角,即三角形中的∠BAC。
由△ABC可知: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式:
圆柱蜗杆的齿面,是圆柱等导程螺旋面,圆柱蜗杆是由同轴线不同直径的圆柱面组成。直径为d的任意圆柱面和螺旋面的交线是该圆柱面上的螺旋线。同一条螺旋线和圆柱面同一条母线的相邻交点间的距离称该圆柱面上螺旋线的导程 ,同一个蜗杆在不同圆柱面上的导程是相等的。在同一螺旋面上,螺旋线和同一母线相邻交点的距离称轴向齿距 ,约定 ,于是 。其中, 表示蜗杆头数, 表示蜗杆轴向模数。
光学分度头与纵向测量显微镜配合使用,可测量螺纹、蜗杆、滚刀等工件的导程。如图1所示为LEITZ光学分度头附件——纵向测量显微镜的外形。图1中支架14用夹紧块13固定在分度头底座上。松开其上的固定手轮时,可借助手轮1使测量显微镜前后移动到测量所需位置。纵向拖板3可沿平行于分度头主轴的方向移动,其上装有测头5,利用手轮6可使测头引入或退出测量位置。套筒12用来装夹测微表,以便检查拖板运动方向与分度头主轴轴线的平行度。拖板内装有玻璃刻线尺,由读数显微镜读数。手把9用以决定测量压力的方向。拖板由一组弹簧机构使其向一个方向压紧,以使测头始终与被测表面接触,其技术指标如下:
测量丝杆、蜗杆等螺旋面的螺距或导程误差时,将被测工件装夹在分度头两顶尖间,将纵向测量显微镜固定在底座上,使测头与被测表面接触,读出光学分度头和测量显微镜的起始值。然后将分度头连同工件按检验要求旋转角度 ,此时拖板移动距离 应为:
式中:S——被测量工件的螺距或导程。
由测量显微镜读出的拖板实际位移量 与 之差,即为工件的螺距误差或导程误差。
数控机床上当要实现回转进给运动或大降速比的传动要求时,常采用蜗杆蜗轮副。蜗杆蜗轮副的啮合侧隙对传动、定位精度影响很大,因此,消除其侧隙就成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为了消除传动侧隙,可采用双导程蜗杆蜗轮。
双导程蜗杆与普通蜗杆的区别是双导程蜗杆齿的左、右两侧面具有不同的导程,而同一侧的导程则是相等的。因此,该蜗杆的齿厚从蜗杆的一端向另一端均匀地逐渐增厚或减薄。
双导程蜗杆如图2所示,图2中 、 分别为蜗杆齿左侧面、右侧面导程。S为齿厚,C为槽宽。 , ,若 , 。同理
所以双导程蜗杆又称变齿厚蜗杆,故可用轴向移动蜗杆的方法来消除或调整蜗轮蜗杆副之间的啮合间隙。双导程蜗杆副的啮合原理与一般的蜗杆副啮合原理相同,蜗杆的轴截面仍相当于基本齿条,蜗轮则相当于同它啮合的齿轮。由于蜗杆齿左、右侧面具有不同的模数M(M=t/3.14)。但因为同一侧面的齿距相同,故没有破坏啮合条件,当轴向移动蜗杆后,也能保证良好的啮合。
双导程蜗杆蜗轮副在具有回转进给运动或分度运动的数控机床上应用广泛,是因为其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 啮合间隙可调整得很小,根据实际经验,侧间隙调整可以小至(0.01-0.015)mm。而普通蜗轮副一般只能达到(0.03-0.08)mm,如果再小,就容易产生咬死现象。因此,双导程蜗轮副能在较小的侧隙下工作,对提高数控转台的分度精度非常有利;
2. 普通蜗轮副是以蜗杆沿蜗轮作径向移动来调整啮合侧隙,因而改变了传动副的中心距,从啮合原理角度看,这是很不合理的。因为改变中心距会引起齿面接触情况变差,甚至加剧它们的磨损而不利于保持蜗轮副的精度。而双导程蜗轮副是用蜗杆轴向移动来调整啮合侧隙的,不会改变它们的中心距,可以避免上述缺点;
3. 双导程蜗杆是用修磨调整环来控制调整量,调整准确,方便可靠。而普通蜗轮副的径向调整量较难掌握,调整时也容易蜗杆轴线歪斜;
4. 双导程蜗轮副的蜗杆支承直接做在支座上,只需保证支承中心线与蜗轮中截面重合,中心距公差可略微放宽,装配时,用调整环来获得合适的啮合侧隙,这是普通蜗轮副无法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