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芙蓉石

更新时间:2023-11-25 14:51

寿山石雕是以福建寿山出产的叶蜡石为原料,经过精心雕刻而成的工艺品。寿山石雕造型有着人物、花果、动物、山水风景、印章,为福建工艺品“三宝”(脱胎漆器、寿山石雕、角梳)之一。

简介

中国的芙蓉石出产于福建福州。芙蓉石主要用于雕琢项链、鸡心以及小型摆件等。芙蓉石以色深为佳,桃红色越深越好,如近于白色的淡桃红色则价值甚低。

历史背景

清朝初期的几位皇帝,都深为博大精深的汉族文化所吸引,要求满族人接受并努力学习汉文化。他们也十分喜欢寿山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坐像,就是寿山石雕

康熙、雍正、乾隆各朝,喜爱寿山石之风更盛,先石也更加讲究。名贵的芙蓉石自然得到清朝皇族的宠爱。康熙帝御宝“御赐朗吟阁宝”即为白芙蓉石所制;雍正帝用的“壶中元”、“和硕怡亲王宝”、“膺天庆”印玺皆为芙蓉石章;乾隆皇帝一生所用的寿山石印章,竟多达百余枚,其中不少是芙蓉石章。

清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临终时立下诏书:立皇太子载淳为太子,派载恒、端华、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赞襄政务,并规定他御用的“御赏”田黄石印章与“同道堂”芙蓉石印章,作为他“殡天”之后下达诏谕的凭信,“御赏”章作为“印起”,“同道堂”章作为“印讫”,必须同时加盖方为有效。皇帝将“御赏”章赐太子载淳,“同道堂”章交由皇太后保管。载淳于同年七月登基,改年号为“祺祥”,可是只过三个月,西太后慈禧便发动了政变,或杀或贬了几位顾命大臣,将政权连同两枚印章都掌握到自己手中,改年号为“同治”,垂帘听政。这个历史有名的“祺祥政变”的故事,说明了寿山石不仅贵为御用,还参与了一段重大的历史事件。

从乾隆帝祭天时将田黄石作为供品后,田黄石有了“石王”的美称。有“王”就有“后”。芙蓉石雍容华贵,细腻脂润,而且清朝皇帝田黄石章与芙蓉石章一起作为下达诏谕的凭信,芙蓉石顺理成为“石后”。

2002年4月,在北京华辰拍卖会上,有一对康熙皇帝御用的芙蓉石印章,估价仅80-100万人民币成交价却高达390万人民币,创下了芙蓉石章的天价。

这对印章是康熙皇帝晚年的用印,质地温润细腻,平顶浮雕双夔博古钮,雕工精致。

根据《秘殿珠林》卷记载,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康熙帝自择“戒之在得”四字印文,以纪念在位即将60年。次年5月,康熙帝在避暑山庄大学士、著名画家张照拟定字体,并由梅玉凤刻成。这对印章常钤於康熙晚年的御笔书画之,《石渠宝笈》中屡有著录。两印的印文也是康熙晚年心境的实录。“戒之在得”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的忧患意识与警惕之心;“七旬清健”则反映了他对晚年身体健康的期待。

康熙去世之后,这对印章和其他康熙生前的用印一起封存於紫禁城内。1900年八国联军侵扰,大多数康熙玺印散失,部分流散欧洲。据了解,这对印章曾於20世纪初出现於法国某拍卖会,后一直秘藏於外国收藏家之手,此次重现于京城,尤显珍贵。

产地开采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有很长一段时间,芙蓉石无人开采。抗日战争期间,福州沦陷,传说日本人曾经绘制寿山石矿区图,并开采芙蓉洞。1989年,加良山的芙蓉石矿重新开采,有人在洞口掘得芙蓉石薄片,老石农说这是日本人锯石时留下的残片。

加良山看起来不很高,但是爬上去却十分艰难。在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将军洞”遗址,可以看出当时一片繁忙开采的情景。芙蓉石的矿脉从山顶向下“走”,所发将军洞是井式矿洞,洞径狭小,古人采取“架木携燧”的方式开采。矿洞越深,难度越大,也越具有危险性。如今这个矿洞又重新开采,不过石农没有下洞,而是用挖掘机推土露天开采。已发现了一些藕尖白的芙蓉石,夹在瓷白芙蓉石之中,质地细嫩通灵,可谓是将军洞芙蓉石之绝品。

地质勘探,芙蓉石矿脉呈螺旋柱状,金字塔形。加良山主峰上半部出产的芙蓉石质地最佳,半山腰所出之石次之,同峰东边所出之石质地较粗,再向东则为大面积的叶蜡石露天开采矿区。早年,石农靠手工开采,难度大,效率低,产是甚微。如今山上有30多个矿洞,开采设备好,矿洞深,出产了不少色泽艳丽,前所未见的优质芙蓉石。尤其是薄层型的新型芙蓉石的出产量更大,成了普通刻艺人的主要用料。

特征评价

芙蓉石又称白芙蓉、白寿山。上品芙蓉石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微透明而似玉非玉,手感特别好。前人形容其“如脂如膏如腴” 、“拂之有痕”,这是形容人们对芙蓉石非常珍惜,唯恐有所损伤,仅仅“拂之”当然不会“有痕”。与其他坑石相比,芙蓉石的主要特征是:凝结脂润、细腻纯净,而且品玩最容易上“包浆”。寿山石长期在人的手上、脸上摩挲,石与皮肤的摩擦已增加了亮度,而人体的油脂与温度又使石质更加润通灵,火气褪尽,老到成熟。这种特殊的光亮谓之“包浆”。

芙蓉石的另一特点是含砂多。名贵的芙蓉石夹在坚硬的围岩之中,肌里有黄色、白色或灰色的块状砂团,这种砂团或砂线的分布没有规律,在石中穿来穿去。看起来大块的芙蓉石剔除砂质后,可能所剩无几;而有些表面石质很好,雕刻到里可能会发现有砂线或砂团,常常使艺人感到头疼。所以块度大而纯洁的芙蓉石章或圆雕作品十分难得。通常含有黄砂的芙蓉石质地最好,含有青色砂的多为老性芙蓉石的结晶体。芙蓉石中还常有粉白色的斑点,石农称之“卧虎屎”。老石农说:早年,随着世道的兴衰,芙蓉洞时开时废,人迹罕见,十分荒凉,山上有老虎出没。由于芙蓉矿洞冬暧夏凉,自然成了老虎最好的住所。老虎在洞中拉屎拉尿,渗入芙蓉石的矿脉,变成了“卧虎屎”。当然,这只是个传说,却为芙蓉石增添了一分神秘感

古人推崇芙蓉石:“贵则荆山之墣,蓝田之种;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温柔则飞燕之肤,玉环之体。”

民国时福州名人张宗果(名俊勋,字幼珊)在《寿山石考》中评芙蓉石“如西子不施脂粉,而意态淑真尤动人”。又说“芙蓉大类拒霜花诗人之美,芙蓉曰初日,曰初晓,以其可爱处不止天然去雕饰,映日倍衬其白,初晓犹明皎足辩。半山之佳者人欲白仍红,疑是斜阳柳絮”。

著名金石书画家陈子奋先生在《寿山石小志》中赞:“黄芙蓉则淡黄与朱黄,通灵明媚处,大有桔柚玲珑映夕阳之韵致。红芙蓉则红块片片,浓若牡丹,娇艳夺目。琉璃满地,玛瑙堆盘,不能过之。芙蓉石之质与色,直可与田黄冻石雄峙寿山。古从重其雅洁,拟以羊脂。”

著名书画家龚纶(字礼逸),在其所鞒的《寿山石谱》中称:“芙蓉石温润凝腻,山坑之石无其比,名曰芙蓉,岂以类初晓之木芙蓉花耶。”

篆刻家韩天衡先生对芙蓉石评价很高:“白芙蓉是寿山石中有别于其他所有坑石的佳品,色白质纯,真可与田黄石雄峙。”

著名金石书画家潘主兰先生一生吟诵寿山石诗很多,他92岁时赋诗吟芙蓉石道:

玉腕冰肌比石头,踌躇总觉不相侔。

藕尖白有芙蓉冻,丽质好。

宫藏欣赏

芙蓉石双耳三足炉;清代;通高11.2cm,口径9.8cm,足距4.3cm。炉为芙蓉石制成,粉红色。圆形口,口沿凸雕二椭圆形耳,腹部略鼓,底出三乳足。通体光素。其下配有红木秋葵叶形三足底座。

清代的玉炉很多,但用芙蓉石制作的炉却极少,这是因为做炉需要较大块的料,而芙蓉石一般裂纹很多不宜使用。中国芙蓉石的产量小,颜色与质地亦欠佳。此件芙蓉石炉颜色艳丽,用料多,虽有天然形成的冰裂纹,但已实属不易。

种类

芙蓉石的种类很丰富,按矿洞的名称与位置分为将军洞、上洞、天面洞、半山芙蓉石等;按色泽与质地可分为:白芙蓉石黄芙蓉石五彩芙蓉石红芙蓉石、青芙蓉石、绿若通芙蓉石、竹头窝芙蓉石、瓷白芙蓉与半粗芙蓉石等。

白芙蓉石 石质极细润而雅净,有藕尖白、羊脂白、白玉白、猪油白等,以藕尖白最为难得。藕尖白石质似莲藕的芽尖,如琼浆初凝,极为细嫩洁白通灵。

黄芙蓉石 芙蓉石的贡色有桂花黄、枇杷黄、牙黄、蜜蜡黄等,十分鲜艳妩媚。但是多有白色透出,欲求色纯者极难。

红芙蓉石 有蜡烛红芙蓉、醉芙蓉红花芙蓉石等。

蜡烛红芙蓉石 色艳红,质细润,如蜡初熔,光泽焕发,娇艳鲜美。

醉芙蓉石 芙蓉石中有淡粉红或者肉红者,称变“醉芙蓉”。如贵妃醉酒,白里透红,春光溢射,美艳夺目,是极为稀少名贵的品种。

红花芙蓉石 在折色芙蓉石中,质地通灵,肌里含牡丹斑点,发朵朵鲜花沉浮其间,十分别致。石质极为通灵者称之“红花冻”,极为罕见。

五彩芙蓉石 红、黄、白、青、赭诸色相间的芙蓉石。

绿若通芙蓉石 有一些青色的芙蓉石,青中带黄,石质微透明,似新篁出枝,常有红色斑或筋络,很是可爱。质地与色泽纯者难求。按出产的年代,人们将传世芙蓉称为旧芙蓉石,现代出产的称为新芙蓉石,新芙蓉中又按石性为老性芙蓉与嫩性芙蓉石,石性成熟而格纹少者谓老性,质地比较松而格纹多者谓之嫩性。许多玩石者都认为旧芙蓉经新芙蓉石好。我们以为,旧芙蓉石因为把玩已久,火气褪尽,显得温文尔雅,老到成熟,自然十分雍容稳重;而新芙蓉石总有火气,上品新芙蓉石若伴人日久,自当会与旧芙蓉石一样可人。

将军洞芙蓉石

相传,清乾隆年间,加良山顶的天峰洞所出之芙蓉石质地纯洁无暇,细腻如脂,堪称芙蓉石之极品,好石者争相求之。当年一位喜好寿山石的将军凭藉权势将矿洞霸占为已有,以后此所出之石人们称之为“将军洞”芙蓉石。

瓷白芙蓉石,又称陶白芙蓉石,不透明,以其色泽如陶瓷一样洁白而得名。瓷白芙蓉石夹在矿脉的围岩中,质地松软,开掘的震动会引起塌方。这种芙蓉石产于将军洞矿脉,将军洞是井式矿洞,早年开采时遇到瓷白芙蓉石只好放弃开采。如今设备好,或是露天开采,瓷白芙蓉石就时有出产。

保养

老性芙蓉石的蜡质较强,已经十分脂润,不必上油保养。作品完成时艺人已经上蜡揩光,玩家只需以细布揩擦就可以了。纯白细腻的芙蓉石,如“藕尖白”等,不仅不能上油,也不宜过分抚摸,讲究的行家品玩时,要戴上薄薄的白色手套。对于有些格纹较多的新性芙蓉石,有人少许上油保养。

芙蓉石洁白细嫩,久沾油渍则变灰暗,失去光彩,所以应忌与油触染,必先净手或戴白手套,人们常说芙蓉石天生丽质,何需“涂脂抹粉,乔装打扮”,净手抚玩,即有梁园雪与贵妃肤之美感,忌干燥高温。

质地划分

所谓老性芙蓉,结晶性芙蓉,新性芙蓉甚至碱性芙蓉是如今的区分保准,各种性的区分是这些芙蓉相互比较特点所得出的结论和他们的开采时间和产地都有相关联的地方,《老性芙蓉》老性芙蓉在九十年代早期和之前的年代是芙蓉典型的代表。之后则极少在市面流通。它的特点是结构细密,微透明,润,颜色清晰正阳。相对其他芙蓉来说其砂成团状居多,如砂颗粒较大,则透明度稍好。其辨别特征有透明度较其他芙蓉稍差,但颜色正阳质地稳重,润泽光亮,即使在北方也不易产生裂纹,圆的大黑点是质地极佳老性芙蓉常见的杂质,丝状纹的杂质则是老性芙蓉一般品的杂质,优质老性芙蓉的质地碱性芙蓉就是旧时的半山,质地颇有不熟的感觉,容易发干,产地和新性芙蓉相同,如今把新性芙蓉中质量差者称为碱性芙蓉。新性芙蓉参与各个时期,产量稳定,主要产地在半山腰,就是旧时称半山的地方。由于个体比较大,常用在制作大型花鸟,猴山,海底世界等较大作品上。(并曾经大量出口青田,故有青田石雕风格的花鸟作品。)新性芙蓉的特点是大,给人以感觉--新--,像未成年少女。质地不佳者易发干。 结晶性芙蓉则以2000年左右出产的质量最佳,由于结晶性芙蓉都是粘岩芙蓉,所以它的形状一般较怪,透明度较其他芙蓉高,颜色极艳丽,其印章价值极高。结晶性芙蓉原石桃花冻这个名称当然是说和桃花一样。第一,石中朱砂点要散开一点。如果比较密集,那叫朱砂冻了。第二,石头要有一定透明度。第三,朱砂颜色要艳丽,不然也叫朱砂。《藕尖白芙蓉》藕尖白芙蓉是说像藕尖一样白。一般是老性芙蓉,不但要白,还要有灵度。但大多数白原石里面有绵砂,还有白花,正宗藕尖白芙蓉极少。

瓷白芙蓉也叫白土,类似白垩。但瓷白芙蓉常有透明部分,并有粉红色。这是和大山白土,巴林白土的区别。夹线芙蓉即由两边围岩包夹住的芙蓉,常见的情况是呈板状,一面较好,另一面较差。有时从侧面看有流水痕,市面上的高浮雕山水,人物大多由此石雕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