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江

更新时间:2024-05-12 14:09

寿昌江又名艾溪,是建德市境内新安江的最大支流。源出建德市西南部李家镇大坑源,海拔1280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上马至大同,与劳村溪汇合成干流。经航头、寿昌、更楼,于罗桐埠汇入新安江。

寿昌江简介

寿昌江是原寿昌县境内的最大溪流,故名。又因沿溪两岸艾草丛生,故亦称艾溪。主流长63.5公里,平均河宽55米。流域总面积689平方公里。寿昌江河道曲折,穿流狭谷,支流汇集,大同以下有乌龙溪、小江溪、曹溪童家溪南浦溪翠坑溪等六条主要支流,均匀分布在干流两侧,对称成扇骨形。

寿昌江流域

寿昌江既为常年河,又是具有明显特点的多沙河。以前寿昌江流域植被覆盖度较低,致使常年水土流失。每遇洪水,江水浑浊。1972年8月3日,7号台风过境,出现寿昌境内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洪水过后,当地政府痛定思痛,加快了寿昌江综合治理的速度,明显提高了抗灾能力。特别是寿昌江橡胶坝的建成,在寿昌镇城区河段形成一个蓄水量60万立方米、水面24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改善了寿昌镇的生态环境。

寿昌江旁的古镇寿昌,为原寿昌县县城。寿昌县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七年(228),原名新昌,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更名寿昌,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1958年11月,寿昌县被撤销并人建德县。

寿昌江流域流经的原寿昌县也是建德市文物资源最集中的区域。李家乌龟洞“建德人”遗址表明早在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大同久山湖、航头六山岩、东村洋池岗、寿昌青龙头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说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该地区就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寿昌后湖东汉墓葬群为我们了解该地区内东汉时期墓葬结构和丧葬风俗提供了实物资料;大慈岩后山窑址、窑坞窑址、大慈岩脚窑址、新安江大白山窑址,对研究该地宋代瓷窑生产及烧制工艺均具有重要价值。这些文物点的发现都充分说明了寿昌江流域地下文物分布的广泛性和文物遗存的丰富性。

发源地

寿昌江发源于三井尖。三井尖,位于建德、淳安、衢州交界处,海拔1283米,属千里岗山脉,是寿昌江的发源地。三井尖山高林密,除了偶尔有驴友涉足外,很少有人登顶。开始时,还有山路可寻,到了半山腰以上,就连鸟道都难以寻觅了。三井尖由三座延绵相联的山峰组成,每座山峰的相联处,都有一座像水井一样的山潭,山潭上瀑布飞流,故名叫三井尖。寿昌江的源头在三井尖的南坡,她的尊容无缘得见。

三井尖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9%以上,有参天古木,也有名贵树种,如红豆杉、银杏等,同时,也是各类珍稀动物繁衍生栖的理想场所,日前已知的有20余种,如白颈长尾雉黑麂等一二类国家保护动物。

文史作品

行走寿昌江》,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作者是沈伟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